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打实的现状。最近,上海部分三甲医院的急诊室接诊量连日飙升,单日接诊200例不再稀奇。
医生们眉头紧锁,家属们焦急万分,背后真正让人揪心的,不是人多,而是出现了一种可怕的疾病:狂犬病。

是的,你没听错——那个曾经以为“只会在乡下咬人的疯狗病”,现在正以更隐秘、更快速、更致命的方式,悄悄逼近我们的城市生活。一旦发病,100%致死率,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
这不是电影,也不是传说,而是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真实故事。
你可能觉得自己离它很远,但现实一巴掌就扇了过来。
狂犬病的高发期,真的到了。
谁在中招,谁在疏忽?

这次的患者不再只是农村放养狗的村民,也不只是孩子。
上班族、外卖员、快递小哥、晨练的叔叔阿姨,甚至是逛公园的游客……都在这波暴涨的感染人群中“榜上有名”。
为什么?因为城市里的狗和猫,越来越多是流浪的,数量庞大。
而人们对“被咬这件事”的轻视程度,简直让医生们直摇头。被抓了说没出血;被咬了说狗挺干净的;甚至有人十几年没打疫苗还说“我身体好”。
这些侥幸心理,正在一步步把人推进深渊。

狂犬病病毒不是开玩笑的“感冒病毒”。
它和其他病毒最大的不同,是:它不破坏你的身体,它控制你的大脑。
它潜伏在你的神经系统,悄无声息地“一路坐电梯”直达大脑。一旦开始发作,你会怕风、怕水,意识模糊,然后全身痉挛,最终死亡。
整个过程,像极了一场身体的背叛。最可怕的是,从发病到死亡,一般不超过72小时。
即使你当场住进ICU,也无能为力。
“我不是已经打了疫苗吗?”

这是很多人误以为的“护身符”。
狂犬病疫苗的保护效力,并非终身有效。尤其是那些只打过一次、或者打了很多年以前疫苗的人,很可能体内已经没有足够的抗体。
一旦被带毒动物咬伤,却没有及时加强免疫,后果不堪设想。
而更残酷的是,现在的病毒株比以前更“聪明”。根据中国疾控中心2024年的通报,新发现的“亚洲变异株”,潜伏期更短,发病速度更快。
部分病例,从被咬到发病,仅仅不到10天。
你以为的“没事”,其实是病毒在偷偷倒计时。

城市人最容易犯的,恰恰是“干净狗咬了也没事”的错觉。
很多家庭宠物,虽然看起来干净、活泼、打过疫苗,但如果它在外面接触了带毒动物、吃了死老鼠、或者本身免疫失败,都可能成为病毒的携带者。
狂犬病的恐怖之处在于:它可以在动物体内潜伏很久而不发病,但在你身上一旦发作,就是“判死刑”。
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到底该怎么办?
关键在“黄金两小时”。很多人的错误在于,以为“晚点去医院打针也行”。

但第一时间的处理,决定了你是否能活。
第一步,不是打针,是洗!伤口必须在流动水下冲洗至少15分钟,用肥皂或碘伏彻底冲洗伤口深处。
这一步,是为了尽可能把病毒“赶出去”。
第二步,立刻前往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不是随便一个诊所。必须是有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的专业点。
医生才会根据你的伤情判断是否只打疫苗,还是联合使用抗体。

这里必须强调一件事:如果是头面部、脖子、手指等神经密布的地方被咬,必须注射免疫球蛋白。
光打疫苗是不够的。
很多人就是卡在这里——不舍得钱,不舍得时间,最后付出生命代价。
是不是被抓了一道就要打针?
这个问题,医生会根据伤情来分级。轻微抓伤,不出血,可能只需观察;但只要有破皮或渗血,就必须按暴露二级或三级处理。

尤其是手部、面部、颈部,是病毒最容易“走捷径”的地方。
有些人觉得“打疫苗挺贵的”,但你想想,疫苗一共300-400元一次,五针下来也就两千不到。可一旦发病,ICU一天上万都救不回来。
这笔账,怎么算都清楚。
养宠物的家庭,更要注意三件事:
第一,每年打疫苗绝不能省。
宠物的狂犬疫苗不是打一针就完事,必须每年加强一次,才能保持有效抗体。

第二,尽量别让宠物与外面的流浪动物接触。
遛狗的时候牵绳、看紧,不让它们在草丛里乱钻、吃不明物体。
第三,家里有孩子的,要教孩子“远离陌生猫狗”,不要随便去摸、去逗。
很多被咬的小孩,都是因为“好心”喂食,结果反被咬伤。
我们对狂犬病的恐惧,不是因为它多常见,而是因为它“一旦出现就是终局”。
没有第二次机会,没有侥幸空间。

绝大多数狂犬病,其实是可以完全预防的。
只要你在被咬的第一时间做对了事,病毒是有机会被阻断的。
这个机会,掌握在你自己手里,不在医生手里。
很多人问:“为什么现在这病又高发了?”其实很简单,流浪动物多了,疫苗接种率低了,大家警惕性降了。
我们不是没有工具,而是太多人“觉得自己不会中招”。

看看日本,几十年没有一起人类狂犬病病例,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全民宠物登记、疫苗管理、快速处理。
法国、德国也是如此,宠物打疫苗是法律规定,不打是违法。
反观我们,很多人养狗不登记、不打疫苗,出了事还想着“狗挺乖的”。
乖不代表不带毒,人性化不代表安全。
古人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而我想说:防狂之病,甚于防风寒。
春夏换季,是狂犬病高发期。

尤其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流浪猫狗多,人流密集,被咬之后的处理延误,很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别等新闻里出现“又有市民因狂犬病离世”,才后悔没早点打针。
别等医生说“已经晚了”,你才发现那只咬你的狗,早就跑没影了。
一条命,抵不过一次迟疑。
愿你一生不被咬,但更愿你一旦被咬,懂得如何活。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S].北京:中国疾控中心,2023.
[2]王璐,周勇.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国际病毒学杂志,2024,31(2):142-146.
[3]张宏,李俊.国内外狂犬病防控策略比较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23,39(10):1325-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