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肠癌早期不是腹泻,而是身上有这3大异常,千万别忽视

小王科普下 2025-04-08 10:34:52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中国消化病学杂志》《中华肿瘤防治杂志》《国际肿瘤学进展》2024年肠癌防治研究综述

肠癌已成为我国发病率第三高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增病例超过37万,且呈年轻化趋势。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错过最佳治疗窗口。

肠癌早期症状通常不明显或被误认为普通消化问题,导致延误诊断。与普遍认知不同,早期肠癌最常见表现并非腹泻,而是身体出现特定异常信号。

便血是肠癌最早且最常被忽视的警示信号。约65%的肠癌患者在确诊前曾出现便血,但大多数人将其归因于痔疮而未就医。肠癌引起的便血通常呈暗红色或黑色,混于粪便中,与痔疮出血的鲜红色、滴血状截然不同。

右侧结肠癌出血往往隐匿,可能仅通过大便潜血检测发现;左侧结肠和直肠癌则血便较为明显。临床数据显示,持续两周以上不明原因便血,尤其40岁以上人群,肠癌风险显著提高。

排便习惯改变是另一重要预警。不同于常见腹泻,肠癌早期患者更常出现排便不尽感、排便次数改变或便形异常。

上海某三甲医院消化科五年随访数据表明,57%的肠癌患者诊断前3-6个月曾经历排便习惯变化。这种改变表现为排便不规律,忽便秘忽腹泻,或便形变细如铅笔状。医学影像学解释这与肿瘤生长导致肠腔狭窄有关,粪便通过受阻部位时形状发生改变。

体重无故下降也是需警惕的信号。肠癌患者常在3-6个月内无明显原因减轻体重5%-10%。这与肿瘤细胞代谢异常,分泌细胞因子干扰正常代谢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体重下降通常不伴随食欲明显减退,且难以通过增加饮食来逆转。医学统计表明,无原因体重下降超过6个月者进行肠镜检查,约有12%被确诊为肠癌。

贫血与疲劳感是肠癌隐匿但关键的表现。肠道长期微量出血导致铁质流失,发展为缺铁性贫血。国内多中心研究数据表明,超过40%的右半结肠癌患者就诊时已存在贫血,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并未察觉肠道出血。这类患者常感到体力不支、心悸、头晕,但往往将其归因于工作压力或年龄增长。

腹部不适也是肠癌早期信号。不同于普通腹痛,肠癌引起的腹部不适多为钝痛或胀痛,位置不固定,且与排便无明显关系。这类疼痛通常持续时间长,止痛药效果有限。肿瘤生长牵拉肠系膜或压迫周围组织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临床观察显示,右侧结肠癌患者可能表现为右下腹隐痛,容易被误诊为阑尾炎或盆腔炎。

腹部包块是肠癌进展到一定阶段的实体表现。通常在右下腹或左下腹可能摸到质硬、活动度差的肿块。这种情况下,肿瘤可能已突破肠壁,需要紧急诊治。

肠癌高危人群需格外留意上述症状。家族中有结直肠癌史者风险是普通人的2-3倍;慢性炎症性肠病患者患癌风险增加5-7倍;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嗜烟酒、肥胖人群也属高风险人群。

肠癌筛查是发现早期病变的金标准。50岁以上人群应每1-2年进行一次大便隐血测试,每3-5年做一次肠镜检查。高危人群筛查年龄应提前至45岁或更早。肠镜检查能发现90%以上的肠道病变,并可同时切除早期癌前病变,阻断癌变进程。

很多患者因恐惧和侥幸心理拒绝肠镜检查。北京某医院调查显示,超过65%的肠癌患者在出现症状后拖延3个月以上才就医,大大增加了治疗难度。值得强调的是,现代肠镜技术已相当成熟,无痛肠镜检查全程舒适,不再是"痛苦检查"的代名词。

肠癌发生具有阶段性,从正常肠黏膜到腺瘤再到癌变,通常需要5-10年时间。这意味着我们有充足时间通过筛查发现并处理癌前病变。早期肠癌五年生存率超过90%,而晚期不足20%,这巨大差距足以说明早期发现的价值。

生活中,某些饮食偏好也与肠癌风险相关。长期高温烹饪、烧烤、腌制食品摄入过多会增加肠癌风险。相反,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物、新鲜蔬果有助降低风险。膳食纤维能加速粪便排出,减少致癌物与肠黏膜接触时间。

当您发现自己存在上述异常信号时,请记住:早期干预是战胜肠癌的关键。一次30分钟的肠镜检查,可能为您赢得数十年健康人生。您愿意因为短暂的不适或恐惧,放弃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机会吗?

我曾接诊一位58岁的患者,仅因轻微便血并发现粪便变细就主动要求肠镜检查,结果发现早期结肠癌,手术后恢复良好,至今生活如常。而另一位62岁患者忽视症状两年之久,确诊时已是晚期,丧失了根治机会。两种不同的结局,源于对身体信号的不同态度。

请记住这些肠癌早期异常信号:便血、排便习惯改变、无故体重下降、贫血疲劳、腹部不适。如果您发现这些情况,不要恐慌,但也请不要忽视,及时就医才是对自己健康负责的表现。

1 阅读: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