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重点是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以及企业年金等加大入市的力度。
特别提到了要引导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增加A股投资规模和实际比例,对国有保险公司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三年到五年的考核周期指标权重不能低于60%,并且要抓紧推动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
毫无疑问,这是大利好。之前一些会议上也提到了加大中长期资金的入市比例和力度,但是感觉只是口号没有细则,这次直接给出的是实施方案,就是中长期资金怎么入市的具体方案,应该说这距离中长期资金入市又进了一步。
昨天下午我写了篇文章,在呼吁救市资金在哪里,没成想昨天就突然来了,因为当前的市场走势,大家都能看出来,资金是属于一个负循环,感觉只有流出的资金,流进的很少,否则指数就不是台阶式向下了,这一定是预期方面出现问题,这个时候救市资金不出手,问题是很严重的。
还有一点,就是今天上午9点,国新办要举行新闻发布会,监管负责人要出席,主要是对《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的一个解读,从时间上看安排的就挺有意思,是在A股开盘之前,而不是盘中,由此可见用心良苦。

“中长期资金”能救得了A股吗?
从这次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实施方案看,可以给A股带来明显的增量资金。但是我一直有个观点,A股当前欠缺的到底是什么,我觉得不是资金,其实场外资金很多的,关键是信心,因为A股没有赚钱效应,所以资金就持续的流出,现在中长期资金来了,能不能将市场稳住,并且形成比较有持续性的预期呢,我觉得这是大问题。
中长期资金如果类似平准基金一样,达成某种共识,尤其是在市场处于低迷的时候能积极的出手,维护住市场信心,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倘若中长期资金还是按照过去的单打独斗的态势,我估计那对A股一样是没有意义的。
现在的A股缺乏一个主导,以前是北向资金,现在北向资金看不到了,如果保险、社保基金等能形成对市场有风向标意义的资金性质,我想这个时候一定会对股市的走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长期资金入市一定要有杀手锏,形成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品牌效应,这样市场的预期就逐步的改变,大家看到中长期资金在持续干活,而且还有收获的时候,此时场外资金的跟风效应就明显增强了,大家的预期也就改变了。
所以说中长期资金一定是利好,关键是看这个利好怎么发挥了,只有在方法得当的时候,才能彻底的改变当前市场的低迷。
免责声明: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或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