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咱们平时用得最多的手势是啥?那肯定是OK手势啊!大拇指和食指一碰,圈成个圆,剩下三根手指一伸,简单又实用,表示“好的”“没问题”,全世界通用。但你知道吗,这手势可不一定是西方传来的,说不定它原本就是咱中国的“神秘暗号”!
先说说大家普遍认为的西方起源说法。据说1839年美国《波士顿晨邮报》编辑,把“完全正确”(all correct)故意拼错成“oll korrect”,再缩写成“OK”,就这么流行开了。还有种说法,它可能源自印第安语“Okeh”(同意)或者古希腊教师的批注符号。
后来,1840年美国总统大选,候选人马丁·范布伦来自纽约肯德胡克,被戏称“老肯德胡克”(Old Kinderhook),缩写也是“OK”,他就拿这词当竞选口号,意思是“竞选成功”,这下“OK”彻底火遍全球。
不过,咱们中国也有自己的说法。有专家研究,在中国古代,一些特殊场景里,可能就有类似OK手势的表达。比如在一些神秘仪式、古老传承里,人们用手指动作传递信息,这拇指和食指围圈的手势说不定就是其中之一。想象一下,在古代的祭祀、占卜现场,那些神秘兮兮的大师们,是不是也可能用这样的手势,来传达某种肯定或者同意的意思呢?
这OK手势到了不同国家,那含义可就大不一样了,简直就是文化“变色龙”。在巴西、土耳其、德国,它象征人体隐秘部位,或者暗示对方是同性恋,这要是在这些国家不小心比划一下,那不得引发一场“大战”啊!在希腊、意大利撒丁岛,它被视为污秽手势,甚至可能被当成诅咒。
法国、比利时呢,表示“零”或“毫无价值”,暗含贬低之意。马耳他更夸张,把它当成无声的恶毒辱骂,跟脏话差不多。中东部分地区还和“恶魔之眼”关联,象征厄运。
而且,这手势还闹出过不少笑话。2017年有个美国游客,在巴黎街头对路人比OK手势,结果被误认为挑衅,当场就吵起来了。还有2019年巴西一场足球赛,一名球员对裁判比OK手势,直接遭黄牌警告,裁判觉得他涉嫌种族歧视。
再看看咱中国,OK手势的使用场景就比较轻松。朋友约吃饭,你比个OK,就是“按计划进行”;职场里,同事之间比个OK,文件就审核通过了。不过,在一些特定场合也得注意,比如去日本旅游,OK手势和“钱”(円)发音接近,日本人常用它表示“谈钱”或“支付”,要是你比OK,人家可能以为你要结账呢。
所以说,这OK手势虽然简单,但背后的文化含义可复杂了。下次再比划的时候,可得多留个心眼,别一不小心就闹出国际笑话,说不定,这手势就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神秘文化密码,只是我们一直没发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