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赵桂兰,今年 56 岁,小学文化,住在一个小县城里。年轻的时候,我在纺织厂上班,后来工厂倒闭,我就摆过小摊,给人做过饭,后来跟着老公一起做点小生意,总算攒了点钱。
现在老公早些年去世了,儿子也成家立业,我自己拿着每月 3500 元的退休金,日子还算过得去。
我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我们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父母重男轻女,家里所有的资源都优先供给我弟弟,妹妹和我能读完小学已经算是不错了。
后来,弟弟考上了中专,家里砸锅卖铁供他,妹妹初中没读完就出去打工了,而我则是早早嫁人,想着能给家里减轻负担。
这些年,虽然我们三兄妹各自有了家庭,但关系一直还算不错。我一直觉得,亲情最重要,兄弟姐妹之间要相互扶持。所以,过去十年,每年春节,我都会把弟弟、妹妹一家子接到我家来过年。
一开始,我是真心实意地想让家里热闹点。父母去世后,弟弟和妹妹各自成家,平时大家工作忙,只有过年才能团聚。
我家房子大,条件也比他们稍微好些,所以每年我都会主动邀请他们来我家过年,吃吃喝喝,一起热闹热闹。
但渐渐地,我发现事情变了味儿。从最初的亲情团聚,变成了他们的一种“理所当然”,他们每年带着一家老小来我家,从不出一分钱,甚至连一声感谢都没有。
年夜饭、烟酒、零食、孩子们的红包,所有的开销全是我一个人承担。而且,他们来了不仅不帮忙,还把我家当成了旅馆,吃了睡,睡了吃,甚至连碗都不愿意洗。
这十年来,我一直忍着,想着都是一家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可今年,我实在忍不下去了……
今年腊月二十,我像往年一样,在家里忙活着大扫除,准备年货。虽然心里有些烦闷,但这么多年下来,我已经习惯了。
就在这时,弟弟的电话打了过来。
“姐,今年我们还是跟往年一样,腊月二十八到你家,年夜饭你准备好就行。”
我手里正忙着择菜,听到他这句话,心里立刻涌上一阵不快。这哪里是商量?分明是通知。这些年,他们来我家过年,从来没有问过我的意见,连句“姐,今年方便不?”都没有。
我深吸了一口气,压住心里的火气,试探着问道:“弟,你们今年怎么不自己在家过年呢?你家孩子也大了,该让他们感受一下年味了。”
“哎呀,姐,你家宽敞,我们家小,不方便嘛。而且,年夜饭你做得好吃,孩子们都喜欢。”弟弟笑呵呵地说,语气里带着一丝理所当然的意味。
这一刻,我突然觉得自己这些年太傻了。
为什么我要一个人承担所有的年货开销?为什么他们一家老小来我家过年,连一点表示都没有?
我沉默了几秒,终于下定决心,说道:“弟,我今年身体不太好,经济压力也大,年夜饭开销不小。如果你们还想来我家过年,那每家要交 1 万块钱,算是年货、饭菜、烟酒的费用。”
电话那头突然安静了,几秒钟后,弟弟的声音变得有些不自然:“姐,你说啥?让我们交钱?”
“对啊,这些年我一个人承担所有的开销,实在吃不消了。今年要是还想在我家过年,就每家拿 1 万块钱出来,这样大家都能轻松点。”我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
弟弟沉默了,半晌才支支吾吾地说道:“姐,不就是顿年夜饭嘛,至于这么计较吗?”
“不是一顿年夜饭,是你们一家五六口人,从腊月二十八吃到初五,顿顿都要我操心,光饭菜、零食、烟酒、孩子的压岁钱,少说也要上万块。这些年我都没说什么,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一个人负担得起吗?”
弟弟似乎有些生气,语气也变得不耐烦:“姐,你以前不是这样的,怎么现在这么见外?咱们是一家人啊,哪有要钱的?”
一家人?
这三个字让我心里泛起一股苦涩的冷笑。
如果我们真是一家人,为什么这么多年,所有的开销都得我一个人承担?为什么他们每年来吃吃喝喝,从来不问问我是否愿意?为什么他们连一句“姐,你辛苦了”都吝啬说出口?
我没再多说什么,只是平静地回了一句:“不愿意拿钱就算了,那你们就自己在家过年吧。”然后直接挂断了电话。
没过几分钟,妹妹的电话也打了过来。
“姐,弟弟说你让我们交 1 万块钱过年,真的假的?”妹妹的语气里带着惊讶和不满。
“是真的。”我回答得很干脆。
“姐,你是不是太过分了?一家人,至于这么计较吗?”她的语气明显带着责怪。
“我计较?这么多年,都是我一个人承担所有的开销,你们有谁关心过我?有谁问过我愿不愿意?”
妹妹支吾了一下,还是不太服气:“可……可以前你都没说什么啊……”
我冷笑了一声:“以前我没说,是因为我以为你们能明白我的不容易,可是你们根本没在意。既然这样,那我就明说了。要么交钱,要么就别来了。”
妹妹沉默了几秒,叹了口气:“姐,你变了……”
“不是我变了,是我不想再委屈自己了。”
说完这句话,我挂断了电话。
那一刻,我的心情出奇的平静。
第二天,弟弟和妹妹在家族群里发消息,说今年不过来了。
弟弟说:“姐既然觉得我们是负担,那我们就不去了,省得碍眼。”
妹妹也附和:“是啊,既然姐看我们不顺眼,那以后还是少来往吧。”
我看着手机屏幕,心里五味杂陈。
他们是真的不明白,还是装作不明白?
我不是不愿意让他们来,而是我不想再一个人承担所有的负担。我不是计较钱,而是计较他们的态度。
这些年,他们习惯了我付出,却从未想过要回报。他们把我的好当成了理所当然,甚至当我提出让他们承担一部分责任的时候,他们就觉得我变了,就觉得我斤斤计较。
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我也是个普通人,我也会累,也会委屈。
过了几天,儿子给我打电话。
“妈,今年弟和姨还来吗?”
“他们不来了。”我淡淡地说。
儿子沉默了一下,试探着问:“是不是因为你让他们出钱的事?”
“嗯。”
“妈,其实你早该这么做了。”儿子的语气很平静,“这些年我都看在眼里,他们只知道占便宜,根本没把你的付出当回事。你总说亲情重要,可是亲情也不是单方面的付出。”
听到儿子这番话,我心里一震。
是啊,亲情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相互的。
如果一段关系只是一方不断地给予,而另一方却毫无回馈,那这段关系迟早会变得寒冷。
今年的春节,我过得比任何一年都轻松。
不用忙着张罗一大家子的吃喝,不用操心他们的起居,我终于可以为自己做点事了。
大年三十晚上,我做了一桌子菜,和儿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气氛温馨而轻松。
我突然意识到,原来过年并不是一定要人多才叫热闹,而是要心里舒服才叫真正的团圆。
03大年初一早上,我起得很晚。往年这个时候,弟弟妹妹一家老小早就吵吵嚷嚷地在客厅里闹腾了,可今年,家里格外安静。我泡了一杯茶,坐在阳台上,望着窗外的鞭炮烟雾弥漫,心里竟然生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感。
手机响了,是弟弟发来的消息。
“姐,新年好。”
我看着那四个字,心里有些复杂。这是他这么多年来,第一次主动给我发新年祝福。
我缓缓地回了一句:“新年好。”
过了一会儿,弟弟又发了一条:“姐,以前是我们做得不对,我们习惯了你照顾我们,却忘了你也是个需要被照顾的人。今年没去你家,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看着这句话,我心里有些酸涩,也有些欣慰。至少,他开始意识到问题了。
没过多久,妹妹也发来了消息。
“姐,你不会真的生我们的气吧?”
我叹了口气,回道:“我不是生气,而是累了。”
妹妹沉默了很久,才回了一句:“姐,以前是我们太自私了。”
我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回了一个微笑的表情。
亲情不会因为一次争执就彻底断裂,但如果长期一方索取,另一方付出,总有一天,关系会变得不再平衡。
今年没有他们在,我的春节少了以往的热闹,却多了久违的轻松。我终于不用再一个人操持一切,不用再为了一群人的吃喝发愁,更不用再压抑自己的情绪,强颜欢笑。
有时候,人总要学会为自己而活。
如果一段关系让自己感到疲惫,那就应该适当停下来,重新审视彼此的相处模式。亲情是重要,但亲情也需要相互尊重和理解。
我相信,弟弟妹妹会慢慢明白,亲情不是理所当然的索取,而是需要彼此珍惜和维护的。
而我,也终于学会了,在亲情里,适当地为自己争取一点公平。
这个春节,虽然少了一些人,却让我重新找回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