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前言】
3月的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内,一场汇聚全球目光的高层论坛正在举行,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吸引了来自21个国家的86位跨国企业代表和政界人士。
而就在论坛开幕前三天,美国参议员戴安斯作为特朗普的亲密盟友悄然抵京,与多名中方高官进行了密集会晤。
这一时间点的微妙重合,不禁让人思考:在中美关系持续紧张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为何选择此刻派人来华?美方究竟有何诉求?而中国又将如何应对这场大国博弈呢?
【特朗普特使访华:醉翁之意不在酒?】
3 月 20 日,一位特殊的访客抵达北京,他就是特朗普的密友、蒙大拿州参议员史蒂夫?戴恩斯。
在中美关系的敏感时刻,戴恩斯的到来无疑引发了广泛关注。
虽无正式 “特使” 头衔,但他与特朗普的紧密关系,让此次访华意义非凡。
戴恩斯肩负着重要使命,其访华目的主要围绕两个核心议题:芬太尼和双边贸易 。
美国长期指责中国对芬太尼出口管控不力,导致芬太尼类物质流入美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而这一指责缺乏充分依据,中国早在 2019 年就已在全球率先正式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此后也未再收到美方查获来自中国此类物质的通报 。
但美国仍揪住这一问题不放,背后实则有着复杂的政治意图。
特朗普政府试图将国内毒品危机的责任转嫁到中国身上,以此转移国内民众视线,缓解自身执政压力。
在贸易问题上,美国同样小动作不断,戴恩斯提及的贸易不平衡,成为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重要借口。
特朗普上台后,多次对中国加征关税,妄图迫使中国在贸易上做出让步。
美国此举的实际目的,是为了保护本国部分产业,推动 “美国优先” 战略,同时遏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这种单边主义的贸易政策,不仅损害了中美两国的经济利益,也对全球经济秩序造成了冲击。
美国国内的有识之士也纷纷指出,贸易战没有赢家,加征关税最终只会让美国消费者和企业买单。
从美国内部政治来看,特朗普派戴恩斯访华,也是在寻求国内政治利益的平衡。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引发了美国国内部分产业和企业的不满,他们担心贸易战会损害自身利益。
通过与中国进行对话,特朗普政府试图在满足国内部分势力需求的同时,继续推行其强硬的对华政策。
这也体现了美国在中美关系上的矛盾态度:一方面,美国认识到与中国合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经济领域;另一方面,出于政治和战略考虑,又不愿放弃对中国的遏制和打压。
【21 国齐聚国宾馆】
3 月 23 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迎来了“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25 年年会”。
这一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自 2000 年首次举办以来,已成为中国政府高层、全球商界领袖、国际组织和中外学者之间重要的交流对话平台 。
今年的年会,主题为 “全面释放发展动能,共促全球经济稳定增长”,吸引了来自 21 个国家的 86 位跨国大企业正式代表参会。
其中美国企业数量最多,达 27 家,苹果公司 CEO 蒂姆?库克等一众商界大咖齐聚一堂 。
这些跨国企业代表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背后有着多重原因。
从市场角度来看,中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十多亿人口的基数以及超过 4 亿的中产阶级规模,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
对于跨国企业而言,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不言而喻,以苹果公司为例,中国一直是其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iPhone 在中国的销量长期占据其全球销量的重要份额。
中国市场的繁荣稳定,直接关系到苹果公司的营收和发展。
在政策方面,中国坚定不移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自贸试验区不断扩容,负面清单持续缩减,为外资企业提供了更加宽松、透明的营商环境。
这一系列政策举措,让跨国企业看到了在中国发展的广阔前景。
比如许多外资企业受益于自贸试验区的优惠政策,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中国作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认证的全工业门类国家,拥有完备的产业链。
这使得在华外国企业几乎不用担心零部件供应问题,能够高效地组织生产和运营。
在汽车制造领域,众多外资车企在中国设厂,周边配套的零部件供应商一应俱全,大大缩短了供应链长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中国对创新的重视也吸引着跨国企业,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浪潮下,中国不断加大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鼓励企业创新发展。
这为跨国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生态,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不少跨国企业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利用中国的人才和创新资源,推动自身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在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打压的背景下,如此多的美国企业代表访华,背后的意味更加深长。
美国企业界普遍认识到,与中国 “脱钩” 不符合自身利益,他们舍不得放弃中国市场,但美国政府的政策又对企业决策有着重要影响。
此前日本制铁收购美钢因美国政府以 “国家安全” 为由拒绝,就是美国政府干预企业决策的典型案例 。
所以此次美企访华潮,即便不是直接奉特朗普的命令,也大概率获得了他的许可。
特朗普试图通过展示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作为与中国谈判的筹码,暗示中国放松对美国的反制。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董事尼尔森所说的 “我们可以为中国带来好处”,背后或许就有着特朗普的授意,潜台词可能是希望中国做出让步,然后美企会增加在华业务、扩大投资。
对于特朗普政府的这一算盘,中国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毕竟美国在国际事务中一贯说一套做一套,食言而肥。
在中美关系上,美国一边提出合作诉求,一边又在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对中国进行打压遏制,毫无 “平等、尊重、互惠” 可言。
中国多次强调,中美合作应建立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美方若真想解决问题,就应拿出诚意,率先做出实际行动 。
中国驻美大使也曾明确表示,中方已做好应对关税战、贸易战等各种挑战的准备,展现出中国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的坚定决心。
【中方的态度与底气:应战还是合作?】
面对特朗普政府的种种动作,中国展现出了坚定的态度和强大的底气,在应对美国的无理指责和贸易打压时,中国始终坚守原则,毫不退缩。
在芬太尼问题上,中国已经采取了全面且严格的管控措施,成为全球首个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的国家 。
中国对芬太尼类物质的生产、销售、运输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严格监管,从源头上杜绝了芬太尼类物质的非法外流。
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国在禁毒领域的担当和努力,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而美国却无视中国的努力,继续在芬太尼问题上抹黑中国,这种行为是对中国的恶意诋毁,也是对国际禁毒合作的破坏。
中国坚决反对美国将芬太尼问题政治化,要求美国尊重事实,停止无端指责。
在贸易问题上,中国更是展现出了强大的抗压能力……
中国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14 亿多人口的消费市场,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无论是日常消费品还是高端科技产品,中国市场都有着巨大的需求。
而且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消费升级趋势明显,这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同时中国还拥有完备的产业链,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认证的全工业门类国家。
从原材料生产到最终产品制造,中国都能实现高效的产业链协同,这使得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即使面对美国的贸易制裁,中国企业也能够通过调整供应链、拓展国内市场等方式,降低损失,保持稳定发展……
【结语】
中美关系,作为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关键变量,始终处于国际舞台的聚光灯下。
而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中国的定力与智慧,或许正是破解中美关系困局的关键钥匙。
参考资料:
中国青年网在2025-03-21关于《外交部:中方欢迎美国参议员戴恩斯访华》的报道
人民网在2025-03-23关于《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开幕 750多位外方代表参会》的报道
海外网在2025-03-24关于《库克等80多位跨国企业代表出席 这场论坛释放了哪些信号?》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