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能当上“万元户”在我国那可真是稀少得很;要是那时候手头能有一百万,那就跟现在的亿万富翁没啥两样!这样一大笔钱,很多老百姓连想都不敢想。不过到了1988年,有个上海的朋友靠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短短一年时间就挣了好几百万,这事儿立马吸引了好多新闻媒体的注意。那时候,大家都纷纷议论,这人是不是有啥特别的门路啊?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赚这么多钱。
真没想到,这位投资者的真面目,其实就是个平凡的下岗工人。他凭借自己的钻研和独到的眼光,竟然真的把百万富翁的梦给圆了!这个人就是杨怀定。不少人看了杨怀定的经历,都把他当成了投资界的指路明灯,他的一点点风吹草动,都能让整个投资圈跟着动荡。杨怀定的名气越来越大,连在上海工作的朱镕基都听说了他的事情。朱镕基听后,对杨怀定这个人挺感兴趣,就打算亲自见见他。见面时,杨怀定跟朱镕基聊起了自己是怎么赚到钱以及他对市场的理解。听完他的经历,朱镕基不住地夸奖,还亲切地叫他“杨百万”。打那以后,“杨百万”这个名字就火遍了全国,无人不晓。
杨怀定到底是怎么富起来的呢?他到底是靠啥挣的钱呢?后来,他又经历了哪些事情呢?【怒而辞掉“铁饭碗”】杨怀定1950年来到这个世界,家里头不宽裕,念到初中就因为没钱继续上学而回家了。由于家里穷,他小时候吃了不少苦头,所以杨怀定从小就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赚大钱!然而,因为读书不多,退学之后他只能在上海一家铁合金工厂,做起了平凡的工人。尽管在厂里工作,杨怀定一直没停下学习的脚步,他热爱看小说和经济杂志,特别是矛盾的《子夜》,更是他的心头好。另外,杨怀定做起事来特别认真,老能瞅见工作里头的些微毛病,然后就跟领导们说说自己的看法。领导们看他这么用心负责,挺高兴的,就安排他到仓库去当管理员了。
这时候的杨怀定可真是走运,他工作的单位是个国企,是那种让好多人都眼馋的稳定工作;而且他的活儿是看仓库,平时空闲时间一大把。不过,杨怀定家里人口多,开销大,光靠单位那几百块钱工资根本不够用。所以,他和老婆商量后,决定搞个副业增加收入。两口子通过朋友介绍,联系上了上海附近的一家厂家,开始帮他们推销产品。杨怀定挺有商业头脑,他搞的这个副业渐渐有了起色,不知不觉中,居然攒够了2万9千块钱,成了人人羡慕的“万元户”。这在80年代的中国,可真是不得了的一大笔财富啊!赚了钱的杨怀定没忘老朋友和同事,向来慷慨的他会给同事、领导买些好烟,招呼大家一起享用。但这般大手大脚的行为,很快也让一些人心里犯嘀咕,甚至眼馋起来。
那些人私下里小声议论:“杨怀定跟大家挣得一样多,家里负担也不小,咋就这么豪爽,老给同事们买烟呢?”这种怀疑越来越多,最后给杨怀定惹上了大祸!有天夜里,公司的仓库被偷了,好多东西都丢了。因为那会儿没装监控,所以一时半会儿抓不到小偷。杨怀定是个仓库保管员,平时花钱大手大脚,这让不少人心里嘀咕。他们跑去跟领导说,肯定是杨怀定偷了仓库的东西,不然他哪儿来那么多钞票呢?老板上了当,一气之下就叫警察来了,把杨怀定给关进牢里问话!因为杨怀定被当作主要嫌疑人,警察找了他好多次。
这些事给杨怀定惹了不少麻烦,让他对企业的信心大打折扣。过了一个礼拜,警察查清楚那案子跟杨怀定没关系,并且把真凶给抓住了,这样杨怀定才算是沉冤得雪。杨怀定觉得自己对公司特别用心,做事非常认真,从没马虎过;跟同事们相处也是尽量不去冒犯他们。没想到自己的好意却换来了别人的无端猜疑,这让杨怀定心里十分憋气,他一气之下干脆辞了工作,从此成了失业人员。巧的是,在他离职的那天,杨怀定之前投稿的一篇文章,标题叫做《奖金用得好,生产更红火》,在行业报纸上露面了。领导阅读之后,觉得杨怀定是个难得的人才,赶忙回头去挽留他。
杨怀定性格挺独特,并且他对公司已经失去了信心,所以领导再怎么努力挽留也没用了!于是,杨怀定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回到家中等待新的机会。但家里人多,总不能白养一个不干活的人呀。杨怀定夫妻俩又尝试做起了别的买卖,开了家小店。但遗憾的是,这些努力没怎么带来收益,反倒是亏了钱!杨怀定吃了亏后开始反省,他迅速让自己冷静下来,琢磨起自己最近的行为。这天,他待在家里没去上班,而是像往常一样,沉下心来读书看报。没想到,正是这个每天读报的习惯,竟给他带来了一个天大的赚钱机会!【“杨百万”开始走红】1988年4月21号,对杨怀定来说是个命运的转折点。那天报纸上登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李贵鲜的一段话,这段话让杨怀定的人生轨迹全变了。李贵鲜说:“国家批准了,咱们国家的老百姓以后能自由买卖国库券了。”
你知道吗?从1981年起,我们国家就开始卖国库券了。不过那时候有个规矩,就是这些国库券不能随便买卖,也不能自由流通。所以,大家只能偷偷地进行交易,这种私下交易也没啥管着,结果就给市场惹出了不少乱子。另外,国库券不能流通,搁在老百姓手里就成了“闲置的钱”,没啥实际用处。国家注意到这点后,1988年终于放宽了这个规定。但大多数老百姓由于不懂金融,对这个新政策还是没太大反应。不过,杨怀定有个特别之处,那就是他爱看书。早些时候,他已经在经济杂志上读到过关于国库券的东西。所以,当他听到那个讲话后,立马又去买了好多经济方面的报纸杂志,开始认真研读起来。
“书上看的总觉得不踏实!”杨怀定翻完书后,心想还是找金融圈里的人问问更靠谱。没过几天,他就跑到上海一家金融研究所,问里面的工作人员:“国库券啥时候能买进卖出呢?”那个工作人员一听到问题,顿时有点懵,接着笑着回答:“你是不是弄错了?买卖国库券这事儿可是犯法的!”杨怀定见状,赶紧掏出报纸,指给工作人员看那则新闻。员工浏览完毕,对他说:“现在还没收到正式的书面通知,所以这个事儿我也不能给你确切答复。”杨怀定给了工作人员一张名片,跟他说:“这是我电话,有啥新消息记得告诉我哈!”工作人员爽快地点头答应了。
杨怀定离开金融机构那一刻,心里暗暗高兴。他琢磨着,好像除了他自己,别人都没瞧出这条新闻里藏着的大宝贝,他觉得自己已经抢占了市场的头筹!没过几天,杨怀定就知道了,这次国库券要开始流通了,不过得先从上海、深圳、合肥、重庆、哈尔滨、沈阳这些城市试点。他还听说,各个地方的国库券,因为情况不同,价格也会有差别。说白了,就是地方经济越繁荣,国库券的价格就往上涨,经济不行了就往下跌。杨怀定发现这个关键规律后,高兴得不得了,赶紧跑回家,跟家里人合计这事儿。
杨怀定一到家,就跟家里人说了他想买国库券的想法,他说:“现在好多人都不懂国库券是啥,我要是能抓住这个机会,肯定能赚大钱!我打算把家里那两万块钱都拿出来,全买国库券!”杨怀定的家人听后都有点将信将疑,觉得他的话挺让人难以相信,毕竟那时候国库券还是个新鲜玩意儿,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是个啥。幸好在这个关键时刻,杨怀定的老婆站了出来,支持他的决定。她同意老公的想法,因为她了解他为了国库券这事琢磨了好久,相信他心里有底!得到老婆的支持后,杨怀定下定了决心,要把家里所有的存款,总共两万块钱,全都拿出来搏一把。他说道:“这回要么不出手,出手就得让人刮目相看!要做就做个大的!”
这回,杨怀定把自个儿的全部家当都押上了,对于一直梦想发大财的他来说,这可是离梦想最近的一回。没过多久,国库券开始交易了,杨怀定一早就跑到银行,成了他们那儿第一个买国库券的人。那时候,上海国库券原价是100元,可杨怀定买的时候已经涨到了108元,这让他心里有点犯嘀咕。都已经到这儿了,怎么可能再退缩呢!杨怀定咬了咬牙,直接买了两万块钱的。没想到这一搏还真搏对了!没过几天,当地的国库券就涨到了112元。杨怀定赶紧把手里的国库券卖了,一下子就赚了快800元!杨怀定乐坏了,那800块钱顶得上他四个月的薪水呢!他立马安排家里人去享受了一顿丰盛的大餐,家人一看,不但本钱回来了,还多了不少赚头,这才安了心!
接着,在吃饭的时候,杨怀定鼓起勇气做了个决定:他打算跟家里人借9万块钱,再加上自己手头有的2万,一起去多买些国库券回来。他跟大家说:“国库券现在正火呢,我特地问过朋友了,安徽那边的国库券还是一百块一张。这次咱们肯定能赚得盆满钵满!”家里人心里直犯嘀咕,不过瞧着杨怀定实实在在挣了一大笔,最后还是咬咬牙,把钱借给了他。杨怀定隔天拎着一个沉甸甸的铁箱子,赶往了安徽。那时候,安徽刚好接到上级的任务,得卖掉10.65万的国库券,可偏偏没人愿意接手。
杨怀定的出现,给当地人带来了解决问题的希望。他二话不说,直接购买了快11万的国库券。然后,他拎着装满国库券的铁皮箱子回到上海,也是毫不犹豫,一下子就赚了6000块钱!自那以后,杨怀定带着家人还是用这个法子,仅仅一年的光景,他就往安徽跑了足足88次!挣的钱加起来竟然有100万之多!在八十年代,能当上“百万富翁”那就跟现在的亿万富翁差不多牛气。杨怀定出手大方,在上海置办了一套足足有240平米的大豪宅!周围的朋友都惊呆了,没想到一个下岗工人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凭买卖国库券赚了个盆满钵满,成了响当当的百万富翁!
其实每次出远门,杨怀定心里都挺忐忑的。那时候咱们国家还没法在外地取钱,所以杨怀定每次都得拎着一大包现金坐火车,这样真的很不安全。等杨怀定手头宽裕了,他花了不少钱请了两个随身护卫,跟他一起在安徽和上海两地跑。有回护卫有事来不了,杨怀定没了辙,只好找了两名警察,让他们帮忙护送。当地的警察见状,十几万块钱可不是闹着玩的,居然真的陪他一路回到了上海。这事儿新鲜,头一回有警察帮老百姓押送这么多钱。杨怀定赚钱的同时,心里也时刻记着法律,他明白:靠不正当手段得来的钱,是拿不长久的。要是靠国库券赚的钱得交税,那可得自觉去交。因此,他跑到上海税务局,打听有关交税的事儿。
听到杨怀定的话,税务局的同志忍不住笑了,对他说:“用国库券赚的钱是不用交税的,真没想到还有人抢着要缴税呢!”杨怀定因为主动交税的行为受到了工作人员的夸奖,没多久,税务局特意颁发给他一张荣誉证书,以表彰他积极履行交税义务。杨怀定的财富日益增长,吸引了大批想投资的赚钱者前来向他请教秘诀。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他的故事最终也传到了朱镕基的耳中。那时候,朱镕基是上海的一市之长,而上海正好是改革开放走得最快的地方。要是上海能有这样一个代表人物,借着改革的东风富裕起来,那肯定是国家很高兴看到的,也是国家和老百姓共同的期盼!
所以,朱镕基总理特地会见了杨怀定,认真听了他讲述自己的经历。跟杨怀定聊完天后,朱镕基对在场的人说:“杨百万真是个能抓住时代机会的好榜样!”这句话一说出来,“杨百万”的大名就在上海传开了,还传遍了全国各地,就连一些外国记者都想来采访他。对于这么多像潮水一样涌上门来要求采访的人,杨怀定到底是怎么应对的呢?【转战战场,再造辉煌】杨怀定是个特别沉得住气的人,遇到像海浪一样涌来的采访,他总是尽量避开。根据以往的经历,他在心里提醒自己:别太高兴了,得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杨怀定安静了下来,因为他不再关注国库券,而是把心思放到了另一个领域:股市。他觉得,现在买国库券的人太多,都抢着要,上涨的机会已经不多了;但股票当时刚开始流行,炒股或许能赚更多钱。说实话,看书真的能让人看得更远,更有教养。就像杨怀定,他常读书看新闻,发现了中国股市的大好前景,还早早地弄懂了股市是怎么运行的,市场的那些规矩也门儿清。所以,当股票市场开门的时候,杨怀定立马就到了静安证券的营业厅。大家伙儿都琢磨着杨百万肯定是去买国库券了,谁承想他却冷不丁地说了一句:“我打算买两千股股票!”那时候的2000股,要是放到现在,可就是20万股了,听到这个数目,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不过还是按照要求做了。他当时花100元买的股票,没过多久,价格就噌噌往上涨,一下子涨到了800元,后来又飙到了1400元!
就在这时,杨怀定瞅准机会,把手头的股票全出手了,一下子又挣了好几百万!从那以后,他不停地买进股票,老百姓看他买哪个就买哪个,他简直就是股市里的领头羊。那段时间碰巧赶上中国股市“红火”期,是炒股最赚钱的时候,杨百万因此赚得盆满钵满,资产迅速膨胀。但到了1992年,他突然变得理智起来,决定不再炒股,退出了股市。他觉得,啥事儿都得有个度,太过了就会反过来。现在股市一直涨,不一定是好事儿,还不如趁早卖了,赚了就行。正如他所料,没过多久,股市大跌,好多人的股票都砸在了自己手里,亏得血本无归。股市一路下滑,大家对股票都没信心了,这让政府急得团团转。没办法,政府只好请杨怀定出来,给大家吃颗定心丸。杨怀定一听这消息,立马出手买了1万元的轻工机械股,大伙儿瞧见了,心里都像有了底,股市这才慢慢稳了下来。
杨怀定后来又去深造了金融方面的知识,尽管他已经是个百万富翁,但他从不满足现状,一直不停地在给自己充电。随着他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他也逐渐成为了这方面的行家。杨怀定虽然只念到初中,但多年读书和实战经验让他说话很有水平,之后他就写书写文章分享心得。每到一处演讲,杨怀定都能在当地掀起不小的热潮。杨怀定的演讲票,一张竟然能卖到80元。在九十年代,80元对很多人来说都不是个小数目,但大家还是觉得听他的演讲物超所值。就连只有初中文凭的杨怀定,在2000年也站上了北大的讲台发表演讲,并且还被沈阳一所大学请去当了客座教授。2007年的时候,杨怀定写的《股市赢家秘籍》火得一塌糊涂,成了那年最抢手的商业畅销书。后来智能手机普及开来,他又和儿子一起捣鼓出了炒股用的小工具和手机软件。
可以肯定地说,杨怀定成了中国股民心中的依靠。他的一颦一笑,都让无数人心系于他。比如说,有些电视台会请杨怀定去做节目,问他怎么看以后的股票行情。但杨怀定特别沉得住气,他从不会直接说股票会涨还是会跌,他只会和大家分享炒股时应该有的心态。好多观众朋友都是高手,他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就是看看杨怀定上节目时穿了啥颜色的衣服来猜股市:要是穿了红衣服,股市可能就涨了;要是穿了绿衣服,那可能就得跌了。这事儿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的。【出名后的烦恼】说实话,杨怀定出名以后,也碰到了不少麻烦。像是访客一个接一个地来,电视采访一个接一个地约,还得到处去演讲,忙得不可开交,这些都让他感到很头疼。
不过最让他烦恼的是自己写的那些书,每次一出版就总有人找上门来,抱怨书里写的都不是真的,预测的一点也不靠谱,还让杨怀定赔偿损失。以前杨怀定还会跟他们争辩几句,但现在他已经慢慢看开了。他觉得,炒股不光是看价格上涨下跌那么简单,关键还得有个正确的心态。看看杨怀定是怎么成功的,不难发现,他有几个长处是别人没有的。首先他很爱学习,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读书,钻研金融方面的学问,所以才能够多次抓住市场的机会。他的话很有名:“股市就像一所没有围墙的财经大学,只有留级和复读的机会,永远都没有真正的毕业。”、“我哪有什么靠山啊?都是靠读书看报自己分析出来的!”
另外,杨怀定从不会被胜利冲得昏头转向,他总是特别冷静,这点一般人可做不来。他懂得适时收手的重要性,因此总能保住本金不赔。按他自己的说法:“炒股啊,心态得平,涨了别贪心,跌了也别怕。”另外,杨怀定炒股的一个心得就是守规矩、懂法律,还会用变化的眼光去看事情。正因为杨怀定在大家面前树立了好榜样,国家才授予他“改革开放20年国家风云人物”的荣誉,以表扬他的引领作用。2021年6月份,杨怀定因为糖尿病离世了,终年71岁。被称为“杨百万”的一代股市传奇人物,他精彩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
他的离世标志着中国股市一个旧时代的落幕。如今股市早已跟他那时大不一样,从散户当家变成了机构唱主角。这显示了中国正向国际资本交易市场迈进的重要步伐,而杨怀定,正是中国股市辉煌历程中的一位杰出见证人!尽管现在他的理论可能过时了,但他的投资心态和招数还是挺值得我们借鉴的。特别是他那股子爱学习、爱钻研的劲儿,这才是杨怀定能在市场大浪中站稳脚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