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新手爸妈对宝宝的吃喝拉撒睡都很关心,每当宝宝排便后,不少宝爸宝妈都会仔细“研究”一番。的确,通过观察便便的颜色和形态,可以大致判断出宝宝的健康状况。具体该怎么判断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 稀糊便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的前几天,大便通常是黑绿色、粘稠状,称为胎便。随后,大便颜色会逐渐变成黄色或黄绿色,质地可能是稀糊状或带有一定的颗粒感。
2. 油性便
当哺乳期妈妈饮食中油脂过于丰富或宝宝奶粉量过多时,便便就会呈油性便。
3. 泡沫状便
多为哺乳期妈妈进食较多的糖类或容易胀气、淀粉类食物,或者宝宝存在乳糖不耐受所致。
4. 奶瓣便
即便便中出现奶瓣,通常是宝宝消化不良或者营养过剩的表现。
5. 绿色便
当乳糖摄入过多,或宝宝处于饥饿状态、肠道蠕动加快时,都会出现稀且量少的绿便。
6. 蛋花汤样便
多因病毒性肠炎引起,大便次数每天10次以上,呈水样,量较多。
7. 豆腐渣样便
黄绿色带粘液的稀便,有时呈“豆腐渣”样,多由霉菌性肠炎引起。
8. 水样便
多见于食物中毒或急性病毒(细菌)感染性肠炎。
9. 灰白便
常见于肝炎综合征、胆道闭锁。
10. 黑色便
多见于上消化道出血。
11. 血便
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仅粘附于粪便表面或于排便后有鲜血滴出或喷射出,提示肛裂或肛管问题。
12. 果酱样便
多为暗红色果酱样大便,多见于肠套叠,宝宝可出现难以安抚的哭闹和呕吐。
【重要提醒:本文出于科普之目的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诊疗之依据,具体请就医并遵医嘱】
【来源:湖南省儿童医院 新生儿科 陈铖】
【编辑:X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