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锋谈金门失利:我若坚决顶住,不怕撤职,就不会有那么大的牺牲

凌瑶看趣事 2024-01-15 05:54:14

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洗稿必究!

萧锋是江西人,出生于1916年,12岁时就加入了红军队伍。如果放到现在,这个年纪还在读小学。之后他跟随被部队南征北战,立下了许多战功,并获得了一枚三等红星奖章。长征到达陕北后不久,萧锋又参加了抗日战争,先是在115师任职,不久后又来到晋察冀军区工作,担任过团政委和军分区副参谋长等职,期间率部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战斗数百次。

抗战胜利后,萧锋进入华野任职,担任过师长和28军副军长,期间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等战役战斗。据统计,从参加革命起,萧锋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战斗1360多场,真正的身经千战。在这些战役战斗中,最让他无法释怀的就是金门战役。

1949年10月24日晚间,28军奉命发起金门战役,第一梯队三个团经过激战抢滩登陆成功,随后向纵深挺进。天亮后,敌机赶来助战,此时恰遇退潮,运送第一梯队的船只全部搁浅,很快被敌机悉数炸毁。准备登岛支援的第二梯队由于无船可用,只能站在岸边干着急。

这样一来,第一批登岛的部队就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由于兵力严重不如对手,再加上重武器也不足,经过两天三夜的苦战,金门战役以我军的失利告终。第一批登岛的9000余名官兵大部分英勇牺牲,余部被俘。在以往的战役中,我军也曾有过比较大的伤亡,比如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前者我军伤亡人数将近7万,后者我军的伤亡人数更高,达到了13万余人。

和这两个大战役相比,金门战役我军的伤亡人数并不算高,但三个团成建制损失,却是之前从未有过的。因此战后负责具体指挥的28军副军长萧锋和时任三野第10兵团司令员的叶飞都为此作出了深刻的检讨。金门战役失利的原因有多种,但轻敌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

根据战前侦查,岛上守军为李良荣的第22兵团,总兵力只有两万余人,而且都是经过我军多次打击的残兵败将,士气低落,战斗力也不强。而第十兵团入闽后势如破竹,在解放福州、漳州和厦门等地的战斗中都没有遇到太过激烈的抵抗。兵团首长也因此产生了一定的轻敌思想,把解放金门的任务交给了28军。

事后看来,这个决定是值得商榷的,倒不是说28军不能承担这样的重任,而是因为当时该军的指挥班子严重不全,军长、政委和参谋长三人都不在军中,主事的只剩下了副军长萧锋一人。在这种情况下,叶飞等兵团首长还把复杂的渡海作战任务交给28军来执行,是值得商榷的。

24日下午,侦查人员发现胡琏兵团已经在金门登陆了一个团,而且还有继续增援的迹象。萧锋得知后,认为敌情有变,而且自己手中的船只也不足,因此请求将战役发起的时间推迟。不料兵团首长却回复说:28军要在胡琏之前抢占金门岛,兵团决心不变,对金门发起进攻的计划也不变!

话说到这个份上,萧锋就不好再说什么了,于是金门战役按原计划发起,最终遭到失利,损失惨重。战后萧锋在总结金门失利的原因时曾说到自己机械执行了脱离实际情况的命令,并说:“如果我能坚决顶住,不怕撤职罢官,兵团领导也就无法坚持打下去,也就不会有那么大的牺牲。”

现在看来,萧锋的这个说法当然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他坚决抗命不打,金门战役的走向还真不好说。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恐怕他是很难顶住的。因为这场失利,萧锋背上了不小的包袱,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6年后才晋升为少将。1991年,萧锋将军病逝,享年75岁。

1 阅读:2

凌瑶看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