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随着生育政策的放开,或许大家伙已经意识到了,身边的宝妈们手里牵着一个,怀里还抱着一个的现象越来越多。
而这种现象意味着中国以后的独生子女会越来越少,大多数家庭将回到国家刚成立时那种生孩子三个起步,多多益善的情况。
孩子多当然是好事,这意味着起码在孩子长大之后能够互相帮衬着在社会上立足。
但我们仍需考虑到一点,一般家庭的父母是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的。
这就导致兄弟姐妹哪怕出生在同一个家庭,彼此间的境遇也可能天差地别。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8a4a97b681ad25cb72fcd7b45298af3.png)
心理学家指出,在兄弟姐妹当中,最“命苦”的通常是排行中间的那一个,90%的家庭都一样。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0ae3bd1c286b4e4c933f49657752aa9.jpg)
通常而言,父母对第一个孩子寄予的期望最大。
这是受我国的传统观念影响,在古人看来,嫡长子在出生那一刻就担负着继承家业的重任。
哪怕在没有嫡庶之分的现代,长幼之别却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很多父母在对老大的照顾和教育上往往最为用心也最为严苛。
老大若是个女孩,就希望她能为之后的弟弟妹妹做好表率。
老大若是个男孩,就盼着他能早日成长起来成为家庭的顶梁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c3f6dcf2db08e40c409e29984f3a6dc.png)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指出,出生顺序会对个体的性格和人生轨迹产生重要影响。
老大受到的期望最大,所以在潜移默化中便会养成沉稳的性格。
当然,也有因为感到自己满足不了期待而自暴自弃的类型,但那种情况一般都出现在有钱人的家庭。
对于家中没有皇位要继承的普通人来讲,父母的期待其实很简单,只要健康长大然后能把家撑起来便好。
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多孩家庭的老大往往在成长过程中都是压抑了自我欲望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父母买了一个精美的玩具,老大哪怕再想玩,受谦恭观念的影响也会让后面的弟弟妹妹先来。
在这种压抑状态下成长起来的人虽然沉稳可靠,但长期如此可能会患上一系列心理疾病,如抑郁或报复性易怒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ba600f8560081719a2be74153dabd12.jpg)
因为前面有老大兜底,那么家中最小的孩子在出生后往往是处于既不需要承担太多责任,又受尽父母宠爱的状态。
如果是二孩家庭,这种对比只会更加明显,就拿作者身边的朋友举例。
作者朋友一前一后生了两个孩子,老大是男孩,老小是女孩。
平常有什么吃的玩的,肯定是先让老小来,甚至有时候出门采买还会忘了老大那一份。
按照作者朋友的说法,老大懂事,吃点苦没事,老小不懂事,宠爱是应该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2bb44edcf3b8ecd6e9285ad51420af9.png)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年纪大的就应该谦让年龄小的,所以这应该是“中国式家长”的通病。
但仍要强调的一点是,宠爱没错,但过度溺爱对孩子反而是一种伤害。
心理学家指出,从过度宠溺环境中成长出来的孩子往往会缺乏独立性和同理心。
简单来说就是习惯性地依赖父母和长兄,不仅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性格是典型的以个人为中心,觉得什么事都是理所应当。
这种性格在家里还好,但要是走上社会无疑会相当的不适应。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2b1200acfb6586c586b4efd7ff476ce.jpg)
如果一个家庭有三个孩子或是更多,那么排在中间的孩子往往是最不受重视的那一个。
往上,他没有老大的特殊地位,往下,他没有老小的受宠优势。
因此一般父母经常会疏于对老二的照顾,甚至干脆采取放养政策。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老二的性格发展一般会呈现两种倾向。
一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父母的认可和关注。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有意识地培养内在的竞争力,希望通过表现出色来赢得家庭和社会的肯定。
如果他们成功了,那么老二会成为这个家庭最为优秀的那一个,并由此养成宝贵的性格。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fc030270a2f676a7bc01b7be953d912.png)
然而,如果老二长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内心可能会滋生孤独和失落感,甚至形成自卑心理。
这种自卑心理并不是因为他们能力不足,而是因为他们在家庭中的位置感相对弱化,感到常见自己的存在被重视。
为了弥补这种心理落差,他们可能会发展出“讨好型人格”。
生活中,这种人格种族过度迎合他人,为了获得认可和关注而忽略自己的真实感受。
另外,这种讨好型人格也会影响老二的个人发展。
他们常常过于敏感,别人的一句话就会招来自己的否定或批评。
因此,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足够的自信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这种性格特质可能会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表现得内向,错失一些表现自我的能力。
尽管如此,阿德勒也强调,这种竞争意识和敏感态度并非完全是缺陷。
老二通过这些困境成长,往往能够培养出敏锐的观察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fb3ee49892752c793e03ccce6ea26a1.png)
如果老二能够学会平衡自我,关注自己的需求内心,他们完全可以将这种经历转化为成长的动力,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归根结底,这世界上不存在真正的公平,哪怕是父母的爱也一样,想要在人生中走得更长远,还是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
所谓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但可以决定自己的人生就是这个道理。
——THE END——
参考资料:警苑心语——「心理健康」掌握一个便可受益的心理学小概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a3ba1ba1b065b6ae35271f55071408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