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郡”与回不去的故土:清明扫墓,外公的墓碑刻着千年乡愁

温州故事大叔 2025-04-09 16:48:47

外公故去后,每年清明我都会去扫墓,今年也不例外。只是爷爷这个家族都在清明节集体扫墓,雷打不动。给外公扫墓便安排在清明第二天。

外公的村子离爷爷的村庄相距20多公里,小时候,没通公路,去外公家要步行3个多小时。现在只需半小时,就能抵达。

小舅他们早早地就在村口的一处观景台等我们。下了车,发现观景台的风景已与童年时的风光大不同。山脚的村庄也通了公路,原本的黄褐色的土房被现在的砖瓦房取代了,远处群山间,架设着一座高速公路的桥梁,不得不让人感慨沧海桑田。

外公的坟墓就在村口的一处向阳的山坡上,这片山坡上密密麻麻地修满了温州的椅子坟,去外公的坟墓要穿过好几座坟墓。弯弯曲曲的小径让我感叹,当初修墓时,那些厚重的青石是需要付出怎样的艰辛才能运到墓地。一眼望去,大部分墓地都已经压上了坟纸,黄褐色的坟纸随风摆动,让一整山的坟墓都有了生气。

外公的墓碑的最高处刻着醒目的荥阳郡三个字。外公曾告诉我,他的祖上是从衢州江山搬迁过来了,但是每一代故去先人的墓碑上都要刻上荥阳郡。我想荥阳郡应该是先人最初离开的家乡。

在温州农村,尤其是文成泰顺一带的山区,许多椅子坟的墓碑上都会刻着先人最初离开的地方。后人不管经历了多少代,不管搬迁过多少村庄和城镇,他们故去后,墓碑上都会刻着先人最初离开的县郡。就像爷爷的先人是为了避黄巢之乱从会稽山脚搬到福建,后来再搬到泰顺、文成等地,但是我爷爷的墓碑上,依然刻着会稽郡三个字。

外公的墓碑上,还刻着儿子和女儿的名字。根据习俗,外公的三个孙子、一个孙女的名字也刻在墓碑上。看到这一幕,我的内心还是有一丝感动的。我是外公最大的外孙,小时候就在外公家长大,二舅和小舅与我也有很深的感情,这次扫墓他们为了等我,安排在了清明的第二天。但是在温州某些地方风俗,在清明节后去扫墓,被视为对故人的不敬。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外公的几个孙子并没有到齐,三个孙子只来了一位。

外公的坟墓修好之后,他亲手在自己的墓地四周种上了杨梅树。他说,你们大老远地来看我,不能让大家空手而归。去年,小舅听说杨梅树的水平根系生长较广,不适宜种在坟墓旁边,便叫人把杨梅树给砍了。这样一来,外公的坟墓便显得空荡荡的,墓地里也多了许多浮土,长了许多野草。好在人多,一个多小时之后,便清理干净了。真不知道若干年后,还有几个孙辈能给外公扫墓。

离开外公的墓地,一行人来到村里,特意在外公的老房子前合了影。这老房子承载了我许多童年的记忆,看着自己童年玩耍时留下的痕迹,外公的点点滴滴又涌上心头。

外公是名木匠,常年在福建的山村里帮人盖房子。那时乡村之间还没通公路,外公全凭自己的双腿走遍了闽北山区的山山水水,三明、建瓯、南平都留下了外公的足迹。

分别前,小舅告诉我,晚年的外公热衷修路,重修千秋岭时,外公是首事人,修建文泰公路时,外公腾出自己的房子,作为公路建设的指挥部。但是外公更热衷的还是修订家谱,把散在各地的族人信息一一收录在家谱中。

我想,不过是修家谱还是修路,为的就是让人不要忘记来时的路,永远记得自己根。

0 阅读:0

温州故事大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