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某县事业单位面向小学教师选调20名工作人员的信息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不少人把这项工作看成是“教师转岗”。因为教师的身份就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他们选调到其他事业单位,身份没有变,变的只是岗位,所以说“教师转岗”没有什么大问题。
但很多人会把“教师转岗”与“教师过剩”联想在一起,认为部分地区事业单位专门面向公办中小学教师选调工作人员,是“教师过剩了”,需要通过这种途径消化富余的在编教师。
1)
确实,现在不少地区的教师编制已经超了,可是把“面向教师选调事业人员”看成是解决教师过剩问题,显然没有触及核心,因为它至少释放了3种信号。
第一,教育人才价值的多元化认可
教师长期以来都被视为教育领域的专业人才,他们的工作重心集中在教学与育人上。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教师的能力与素质逐渐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因此将教师纳入事业单位选调范围,是对其综合能力的一种肯定,也是对其职业发展路径的拓宽。
第二,教育系统与其他事业单位人才流动加速
长期以来,教育系统与其它事业单位之间的人才流动性很低,两者在职业发展、薪酬福利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不断完善,这种壁垒正在逐渐打破。如今,教师有机会通过选拔调动的方式进入其他事业单位工作,这不仅可以填补事业单位在特定专业领域的人才空白,还可以促进两个系统之间的人才交流与经验分享,实现共赢发展。
第三,优化事业单位人员结构
选调具有教学经验的小学教师进入事业单位,可以直接提升事业单位在相关领域(如教育、管理、公共服务等)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效率。
这一举措既有利于打破单位间的人才壁垒,促进人才在不同单位间的合理流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其他事业单位的人员结构。
另外,地方通过选调这种方式,向社会展示了一线教师拥有的许多发展机会,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报考中小学教师岗位。
2)
不过,了解体制内单位的人都知道,“选调”是一种“从下往上”的人事调动,所以“面向教师选调事业人员”很容易让人觉得教师的地位比不过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此同时,一些人也质疑选调的公正性和流程的科学性。
关于公办中小学教师地位是高是低,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大家永远达不成共识,聊来聊去也就是在“打嘴炮”,因此我们不谈“教师地位”,只是简单说说选调工作的科学性和公开性。
正常来讲,只要是公开发布的选调公告,都会严格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面试(或“笔试+面试”)的方式从某些群体中选拔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优秀人才,基本没有人为操作空间。毕竟最后还有一个公示的过程,拟选调人员要接受考生的咨询和社会的监督,乱插手不仅要“掉帽子”,还要身陷囹圄。
也就是说,教师们如果有机会,有转岗到其他事业单位的想法,就可以去尝试一下,考得上是“本事高、运气佳”,考不上也不损失什么。
今日话题:你身边有在中小学当教师的朋友吗?他们的待遇是不是比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差一点?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小王老师教育课堂
(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教师不如其他事业单位人员地位高,这是不争的事实。
就综合素质来讲,教师还算中等偏上的。两千年以前,很多领导干部都是从教师岗位转到行政和事业单位提拔起来的。
一江春水只向东流。
转岗以后办补课班不受管了吧
别转,事业编就看职称吃饭,都懂的
优胜劣汰[点赞][点赞][点赞]
没关系不花钱转不了
转到其他局去,如城建局土地局城管局,这些局不是很临时工吗?
不一样的,专技岗十级工资比管理岗九级还高,把教师调岗实际就是降薪
教师和文化系统还可以互换岗位,但文化系统就没有几个人也基本上都闲在那里领工资,但和医院可以互换吗?和各站或中心换岗,他们愿意吗?他们能上好课吗?别误人子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