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太极两仪之二

张总文化 2024-11-04 11:14:32

在中国古老而深邃的哲学体系中,太极与两仪的概念承载着无尽的智慧,为我们理解宇宙万物的生成与变化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通常人们所熟知的、印在老道身上的那个有阴阳鱼且鱼眼黑白分明的圆圈图案,往往被误认为是太极图。然而,事实上真正的太极并非如此。真正的太极是一个尚未分出阴阳的点,正如《易经系辞》中所言:“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我们常见的那个图案实际上应被称为“两仪图”或“阴阳鱼图”,它是太极演化的结果。

说起真正的太极图,不得不提及隐居在四川的大易学家来知德。他所传下来的“来图”可作为参照范本。此图中间有一个大眼睛,内部空空如也,周围环绕着一个气旋,且气旋被分成阴阳两个部分。将其比喻为气旋极为恰当,因为在天体中存在大量旋涡状结构的星系,人类所生活的银河系便是其中之一。银河系通过旋转来实现平衡和稳定,而人类自身也有着类似的痕迹,最为明显的当属头上的发旋。有俗语云:“一旋儿横,二旋儿拧,三旋儿打架不要命。”发旋多的人性格往往较为固执,原因在于其气场不顺,需要自我调节的方面较多,所以发旋数量多于他人。而大部分人只有一个发旋,并且一般来说,男人的发旋偏右,女人的发旋偏左。这是因为男人为阳,位置在左;女人为阴,位置在右,阴阳互吸互补,故而会向对方靠拢。来知德的这幅图虽然简单实用,但因不如“两仪图”那般花哨神秘,所以知晓的人少之又少。在当今这个商业发达的社会,大多数人尤其是外行,常常只重外表而不重实际,若不经过炒作包装,许多事物便难以被人们接受,这正应了那句老话:“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者也。”

那么,究竟什么是太极呢?在古代典籍中,对“太”的解释有多种。《说文》中称其为“滑也,一曰大也”;《康熙字典》言其为“初也”;《尔雅·释器》则说“大,长也”。对于“极”,《说文》定义为“今谓高及甚为极”;《康熙字典》又指出“穷极,又至也。又取止也,又瘦也”;《类经图翼》讲道:“因而大以成大,小以成小。大之而立天地,小之而悉秋毫,浑然太极这理,无乎不在。”由此可见,“太”代表着事物无限初始而无边际的状态,“极”则意味着事物无限小和穷尽难察的概念。太极是一个点,且被由阴阳两种物质组成的气旋所包围。因此,太极可以是宇宙,也可以是一个人身。万物各自有太极,细胞、分子、原子等皆是如此,太极之理无处不在。事物从大到小的多层次状态,归结为统一模式,便是太极。

再深入探讨“太极生两仪”这一理念。在中国古老的哲学体系中,它源远流长且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太极作为万物的本原,处于混沌未分的状态,是宇宙初始的统一体,可用一条长横来形象地表示。两仪即阴阳两仪,是太极运动分化的结果。阳爻用符号“—”表示,可类比为晴天;阴爻用符号“- -”表示,恰似阴天。阴阳这两种力量一正一反,构成了世间万物的基本对立。自然界中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黑与白、高与矮、动与静、好与坏、热与冷、聚与散等等。这种阴阳对立的观念,与西方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相对论在我国早已以一种独特的哲学形式产生。

两仪的阴阳二气有两种组成方式,即“散则为气,聚则成形”。清阳上升为天,浊阴下沉为地,此乃“阳化气,阴成形”。在两仪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衍生出四象。在阴爻上面再加个阴爻,称为太阴,也叫老阴,如同大阴天;在阴爻上面加个阳爻,叫少阳,仿若多云;在阳爻之上加个阴爻,叫做少阴,恰似多云转晴;在阳爻上面再加个阳爻,就是太阳,也称老阳,宛如大大的晴天。

总之,太极与两仪的哲学观念,不仅为我们理解宇宙万物的生成与变化提供了深邃的视角,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不断深入研究与探索。

0 阅读:0

张总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