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沐宸:靠短剧弯道超车成“顶流”,不料刚上综艺就败光了路人缘
近日,李沐宸在《无限超越班3》中的表现引发了广泛争议,网友表示:这次综艺翻车事件不仅暴露了她的演技短板,还被吐槽“有些人不火是有原因的”。
那么为何她的表现引起了如此大的反响呢?
一、综艺表现:高期待下的“原形毕露”
1. 演技模式化与临场能力不足
李沐宸在节目中表演《白蛇传》时被导师批评“表情呆滞”、“缺乏妖娆感”,搭档傅首尔时多次无法进入状态,甚至中途放弃表演,被质问“是否在玩角色”。
这与她在短剧中擅长的高强度、快节奏表演形成对比,长剧对细腻情感和即兴发挥的要求暴露了她的短板。
2. 职业态度争议
她因迟到错过角色选拔后又临时变卦要求参演,被指“任性”、“不尊重机会”;事后未向搭档傅首尔道歉,反而在陈志朋旁“卖惨”,被观众批评缺乏责任感。
3. 导师评价两极分化
曾志伟看了她表演后,直言她演的“像女战士而非蛇妖”,郝蕾则强调“演员没有不擅长的基本功”;
但此前在《开播!短剧季》中,宁静曾盛赞她“是掌管短剧的神”,也表现了不同赛道对演员能力的不同要求。
二、职业经历:短剧赛道成就与局限
1. 短剧领域的成功与困境
李沐宸曾凭借《招惹》《执笔》等短剧成为“一姐”,她的优势在于精准把握了短剧的“高冲突、快节奏”特性,并通过密集拍摄(如日拍18小时)积累经验。
然而,短剧的流水线模式导致表演同质化,缺乏长剧的深度打磨,这也成为她综艺翻车的潜在原因。
2. 转型长剧的焦虑与妥协
她在采访中坦言,因年龄压力和影视寒冬转向短剧,短剧的试错成本低且回报快,但长期面临“资源降级”质疑。
尽管通过短剧证明扛剧能力,但长剧制片方对其能否担纲女主仍持观望态度。
三、争议延伸:私人情感与公众形象
1. 男友刘奕畅的负面牵连
刘奕畅因小号“吃醋”指责洪尧、不尊重前辈(如直呼王家卫名字)、拒绝《苍兰诀》男二等行为,引发了大众对他情绪管理和职业素养的质疑。
李沐宸的恋情曝光后,公众担忧其择偶眼光可能影响事业规划。
比如她演白蛇迟迟无法入戏最后辞演的事,就有网友表示:可能男友在旁边看着,所以她放不开,最后才直接放弃不演了。
2. 舆论对女性艺人的双重标准
尽管事件起因是刘奕畅的过激行为,但李沐宸却被迫公开道歉并承担了更多舆论压力,暴也露娱乐圈性别议题的复杂性。
四、行业反思:短剧演员的破圈难题
1. 短剧与长剧的表演体系差异
短剧依赖“抓眼球”的瞬间爆发力和套路化人设,而长剧需要持续性情感铺陈。李沐宸在长短剧的地位差别也反映了两者的差异。
2. 综艺作为双刃剑的放大效应
《无限超越班3》一直被当作争议艺人“洗白”平台,但李沐宸的表现反而暴露了短板,说明综艺对演员的考验远超短剧拍摄。
而且,节目组通过冲突制造话题,也加剧了公众对其“实力不足”的认知。
总之,李沐宸的争议本质上是短剧生态与内娱传统评价体系碰撞的结果。
她的成功源于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把握,但职业瓶颈也在于过度依赖单一赛道。
李沐宸在节目中的表现暴露了她演技的局限性,尤其是在长剧和即兴表演中的不足,而短剧的快节奏和模式化可能让她缺乏深度表演的锻炼。
加上男友的争议,公众对她的评价出现两极分化,之前的努力和成功被综艺中的负面表现部分抵消。
不过话说回来,至少到目前为之,尽管如今争议很大,但她有一些不错的长剧演绎,比如《司藤》、《梦华录》、还有口碑很好的《执笔》等做铺垫,大众对她还有期待。
因此,她需要平衡短剧和长剧的发展,提升基本功,处理私人事务对职业的影响,尽快挽回公众形象和口碑。
我要说的就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