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8年,以军再度对驻黎维和部队出手!但代价或将由美国承受

军备解码 2024-10-12 17:53:38

2006年7月25日,一场由以色列发起的空袭,摧毁了联合国在黎巴嫩的观察哨所,造成四名维和人员丧生,其中包括中国军人杜照宇。这一事件不仅震惊了全球,更深深触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弦。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在最近的10月10日,历史再次重演。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总部的一座瞭望塔,遭到了以色列军队的突然袭击,导致两名印尼籍维和人员受伤。这种公然违反《国际法》的行径,立即引发了意大利等十余个国家的强烈抗议和谴责。人们不禁要问,以军此次行动究竟是“误炸”还是蓄意为之?其背后又隐藏着何种深层次的动机?

回溯到2006年的那起事件,以色列方面以地图错误为由进行辩解,这与当年美军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借口如出一辙。然而,轻描淡写的狡辩之后,以色列便再无下文,甚至连象征性的处罚都未曾见过。这种对生命的冷漠态度,似乎已经成了以军行动的“潜规则”。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们在加沙地区制造了数万人的死亡,其中绝大多数是手无寸铁的妇女和儿童。这些无辜的生命,在以军的屠刀下显得如此脆弱,而他们却似乎对此毫无愧疚。

通常情况下,当一个国家践踏《国际法》、犯下战争罪行时,联合国安理会作为地球上的最高决策机构,理应通过决议进行武力干预。但以色列却总能逍遥法外,这背后正是美国的一票否决权在作祟。有了美国的庇护,以色列可以在加沙地带肆无忌惮地实施种族灭绝政策,而无需担心任何负面后果。即便与全世界为敌,他们也能源源不断地从美国政府那里获取资金和武器装备的支持。

从战术角度来看,以军此次袭击无疑是对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一种“警告”。自2006年黎以战争期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701号决议以来,维和部队就一直肩负着维护黎以边界和平的重任。目前,联合国在此的维和部队包括法国、意大利、韩国、印尼、马来西亚等50多个国家的部队,总数1万余人,其中包括中国军人400余人。然而,这支部队的存在对于以色列来说却如同眼中钉、肉中刺。多年来,他们一直指责维和部队未能有效阻止真主党等武装势力的活动,反而对他们的军事行动构成了束缚。

以色列方面甚至要求维和部队撤出黎巴嫩南部地区这一关键战区,以便他们能更自由地打击真主党等敌对势力。近日,还点名要求爱尔兰撤出在黎南部的维和部队,遭到爱尔兰政府的断然拒绝。在维和部队的监视下,以军不得不有所收敛,这也使得黎以边境得以维持了十多年的相对和平。而此次以军选择动手,显然是准备与真主党展开全面战争的信号。

当然以色列也清楚地知道,采取武力攻击维和部队将引发严重的外交危机,就连美国也未必能够庇护他们。因此他们采取了一种更为狡猾的策略——通过持续的非致命性攻击和威胁,逐渐削弱维和部队的战斗力和影响力,或迫使他们主动撤离。

然而从战略层面来看,黎以边境一旦失去维和部队的监督,必将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以军与真主党之间的战争一旦打响,势必将引发连锁反应,甚至可能将整个中东地区卷入战火之中,这也是美国不愿看到的局面。而这一局面也揭示了美国所面临的困境:他们深知内塔尼亚胡的野心,也清楚以军的行动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但在犹太利益集团的长期游说下,像拜登、哈里斯这样的政客已经与犹太资本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想要抽身已然不易。

但可以肯定的是,以色列的这种疯狂举动最终将由美国来承担后果。以色列执意将战争进行到底的做法,必然导致中东大战的风险急剧上升。一旦局势失控,美国很难置身事外,其摇摇欲坠的霸权地位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此外,中东各国目睹美国如此纵容以色列的肆意妄为,他们未来重新倒向美国的可能性只会更低。因此可以说,以色列在战术上的胜利只会让美国在战略上遭遇更大的失败。

无论是2006年杜照宇等四名维和士兵英勇牺牲,还是如今以军对维和部队的再次袭击,都深刻反映了当前国际秩序的脆弱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东地区的和平依然遥不可及,各方力量的博弈也将持续进行。尽管维和部队的存在为这一地区带来了短暂的安宁,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如果以色列继续坚持其强硬立场,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未来将更加充满不确定性。

0 阅读:58

军备解码

简介:追踪热点军情动态,点评最新武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