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在寿梦以前,吴国的军事力量一直是以水军为主。这主要是由自然地理条件决定的,吴国起家时占领的第一块土地就是三面临水一面靠山的平原,而后又跨长江作战,这些战争需要的都是水军。其战争中的打法也以水军的作战方式为主。
我们甚至可以由此产生一种猜测,寿梦的父亲去齐向楚国人称臣很可能与此有关,因为楚国对吴国发动战争很可能是在陆上作战,吴国这样的军队构架显然有着极大的弊端和地理束缚,第一无法有效地防御来自陆地方向的进攻,第二也无法向有水区域以外扩张。
申公巫臣
然而,一个与楚国有仇的楚国人帮助吴国解决了这个军事方面的难题。他的名字叫做申公巫臣。
申公巫臣姓屈,通过这个姓大家就可以看出他是楚国的大贵族,和后来的楚国大名人屈原同姓。他前半辈子在楚国混得不错,官职很高,也很受楚庄王的器重。
可是申公巫臣的性格很奇怪,他这个人城府很深,做事情极有手腕,最奇怪的还要数他的爱情观和审美观,他深深地爱上了比自己大了十多岁,来自战败国陈国的俘虏——夏姬。倒霉的是,楚庄王也看上了这个徐娘半老却又倾国倾城的女人。于是,申公巫臣设下了一个通天阴谋,辗转拐走了自己的心爱之人,逃亡到了晋国,做了晋国的大夫。
巫臣拐带夏姬逃到晋国
公元前589年,巫臣拐带夏姬逃到晋国,当时楚国与晋国正在激烈地竞争中原霸主之位,楚庄王的去世令楚国的能量大打折扣。而巫臣在这个时候为了一个女人逃离了楚国,这势必要惹来楚国的追杀,更何况那么多楚国人都对夏姬这个女人垂涎欲滴,这个便宜让巫臣占了很多人是不甘心的。
公元前584年,寿梦率领的吴国在中原各诸侯国的视野中漂亮地出了一次镜,虽然攻打的是晋国的附属国,可聪明的晋国人很快便想到了一个化敌为友的方法。此时晋国与楚国还是连年征战,不可开交,晋国人虽然无法灭掉楚国,可楚国想要出击中原必须先要跨过晋国这道屏障。
巫臣帮助吴国训练军队
吴国的亮相令晋国人眼前一亮,他想出了一个对付楚国的好办法,那就是扶植吴国并且与吴国联合夹击楚国。巫臣主动请缨,负责联络和出使吴国,并且帮助吴国训练军队。
同年,巫臣便带上自己的儿子子狐庸以及30乘战车、士兵出使吴国。巫臣来到吴国以后,受到了吴王寿梦热情的接见。对于寿梦来说,可以得到人家免费带来的人力、物力资源的帮助,而代价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协助他们骚扰一下自己本来就很讨厌的楚国,这是天大的好事。
巫臣教给了吴国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打法——以步兵配合战车的作战方式。当时还以水军为主的吴国军队,对于战车这种先进的装备,可能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巫臣带领将士展示了战车的作战方式,令吴国上下大吃一惊,立马就被这种先进的打法所吸引,将士们全都刻苦学习。
吴国人从巫臣那里不但学会了车战技术,还学习到了先进的战阵,因为在步兵中混入车兵,这当然要特殊的阵法。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战车阵
现代专门研究古代军事的学者多认为,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在战争中采取的主流阵法便是战车阵,由战车和步兵共同构成一个作战单位,一辆战车上配备三名人员,分别是御手、射手和盾手。御手负责驾车,射手负责攻击,盾手负责防御。这样,即便是有战车落入重围,也可以单独作战冲杀一段时间。而围绕着一辆战车,配备50—75名步军士兵。作战时,以一辆战车所构成的军团为单位布阵,冲锋、防守都要遵循阵法,变换自如。
巫臣的到来大大地勾起了寿梦的野心,也许有一天,自己所统率的吴国也可以像楚国那样向中原出兵,在各诸侯国之间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寿梦在学习到先进打法之后,为了快速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还在扩充兵源方面想了很多方法。
寿梦扩充兵源的方法
寿梦首先打破了“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的旧制,吸纳周边欠发达地区的“野人”入伍。这些“野人”没有文明的概念,打仗时更加拼命,寿梦利用野人的这一特点把他们编排进吴国的先锋军队,这令吴国的先锋军在冲锋的时候极其勇猛,势不可挡。
此外,吴国甚至将死囚犯也扩充到军队当中,这一股势力虽然人数很少,但简直就是现代战争电影里面的“敢死队”,他们无所畏惧,因为原本已经是“死人”了,所以在战斗中无所不用其极,战斗效率非常高,有时候还可以执行一些特殊的“敢死”任务。
总结
寿梦通过巫臣的指引,进行的这一系列改革大大增强了吴国的军事实力,为日后的联晋抗楚,以至于进一步逐鹿中原奠定了基础。从此,吴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