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正将波罗的海塑造成其“内部水域”,掐断了俄罗斯向西扩张的关键路径。至此,对于俄罗斯而言至关重要且已失去的四片海域中,已有两片遭到封锁,这预示着通往西方和南方的战略通道均可能陷入封闭境地。
(波罗的海作为俄罗斯西向扩张的关键路径,同时也是连接欧洲的战略性水域)
在芬兰与瑞典加入北约后,除俄罗斯外,所有波罗的海地区的国家均已成为北约的成员国。众多西欧媒体先前曾嘲讽波罗的海成为“北约湖”或“北约内陆海”,彼时俄罗斯并未察觉到威胁,但近期俄罗斯开始感受到,其经由圣彼得堡港口出入波罗的海的航线正遭受北约的“巨掌”压制,且这种压力日渐增强。
针对此议题,俄罗斯驻丹麦大使弗拉基米尔·巴尔宾于2月2日受访时指出,北约企图使波罗的海成为其内部海域,对此,俄罗斯将依据国际法实施所有必需行动,以捍卫自身权益。
(最近遭瑞典拦截的保加利亚货船“维珍”号)
巴尔宾这么说是有其缘由的。
就于1月26日,连接拉脱维亚与瑞典的一条海底数据光缆无故断裂,瑞典官方推测是起自俄罗斯的保加利亚货运船只“维珍”号涉嫌“恶意损害”所为,遂采取行动,扣留该货轮于卡尔斯克鲁纳邻近的瑞典海军基地水域,并实施登船检查。
据欧洲新闻界报道,近两载内,波罗的海区域已出现四起海底基础设施遭到损害的案例,若将“北溪”天然气管线爆炸事故纳入考量,则此类事件数量将更多。
去年十一月及十二月间,波罗的海域内曾两度遭遇海底电缆遭人“故意损毁”的状况。而在十一月的事件里,芬兰与瑞典曾将责任归咎于一艘中国货船,但这一指责不久就在中国的调查后得以澄清。目前这两国均揣测这两起事件均与所谓的俄罗斯"幕后舰队"紧密相连。
鉴于波罗的海上邻国繁多,其海床内交织着密集的管道、电缆与光缆网络。
波罗的海域平均水深仅为55米,不少区域的海底构造易受巨型货轮锚链的损伤,此类事件通常被视为意外情况。然而,某些北约成员国似乎意图借由此类偶然事件,企图干预并管控俄罗斯船只经由波罗的海的航线。
这些商船当前被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的媒体统称为“幽灵舰队”,归咎于它们刻意导致了这些水下基础设施的损害,其意图显而易见:此类船只主要为油轮与货运船只,承担着俄罗斯对外输送石油以及接纳其他商品的重任,构成了俄罗斯经济体系的核心支柱,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正图谋截断这一经济命脉,以期使俄罗斯经济“失血”,从而无力应对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冲突所带来的资源消耗。
鉴于此,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特别是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正携手策划军事演练与巡查任务。近期,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向新闻界透露,新增的“波罗的海”行动将配置额外的巡逻飞机、战舰与无人飞行器。他声称有正当理由对海底基础设施遭破坏的事件表达“深切忧虑”,北约将来可能会对涉事船只采取登船行动,并有可能实施扣押措施。
(北约企图扼制俄罗斯“隐形舰队”于波罗的海咽喉)
俄罗斯作为连接西方欧洲与东方中东地区的海上要道,历来主要有两条路径:其一,经由波罗的海周边的圣彼得堡港向西推进;其二,利用黑海沿岸的港口向南延伸。
自黑海沿岸启航的船舶需穿越由土耳其监管的海峡方能接入地中海,尽管土耳其作为北约成员与俄罗斯间存在独特关系,并未彻底封锁俄罗斯的商贸通道,但乌克兰派遣的自杀式无人快速艇在黑海上对所有俄罗斯船只形成威胁,导致俄罗斯经由黑海的贸易活动显著缩减。
此外,地中海战略重镇叙利亚的转移也加剧了局势,导致俄罗斯向南的通路岌岌可危;若波罗的海航运线亦被封锁,则俄罗斯的对外贸易将面临重大风险。
鉴于被北约国家封锁西进及南下的路径,俄罗斯若欲寻求突破,除着手开辟北极的北方航线外,亦可选择与中国的合作,共同打造陆上贸易走廊。
即便在特朗普的施压下,俄乌冲突得以实现停火,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关系在短期之内亦难以复归至战前状态。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里,俄罗斯将经济发展的重点转向远东及西太平洋区域,而其传统的“战略核心领土”——欧洲板块,则会转变为与北约对抗的前沿阵地。
北约启动波罗的海增强海军联演。
即便俄罗斯筹划开辟北方航线,亦将遭遇北约为首的国家的层层阻挠。在北极理事会的八位成员中,除俄罗斯之外,其余均隶属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若特朗普政府实现对格陵兰岛的吞并之阴谋,北方航道所遭遇的环境挑战势必加剧。
由此可见,特朗普对于俄罗斯并非如外界原先所预期的那般友善。目前,特朗普积极倡导增加美国石油与天然气的出口量。其策略包括促使欧洲国家终止从俄罗斯进口能源,转而购买美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同时,施压沙特阿拉伯将油价降至每桶45美元以下,旨在削弱俄罗斯的石油产业收益,从而导致俄罗斯经济面临严重的资金流失压力。
然而,若从中国的视角审视,美西方对俄罗斯施加强烈的战略约束,同时促使油价下跌,实属利好,这亦是令美国颇感棘手的局面。
(俄罗斯的四大海上通道已由北约掌控了两个)
而美国与北约的连续紧逼策略,确实会促使俄罗斯更加亲近中国。此外,诸如朝鲜、印度与越南等亚洲国家,亦将成为俄罗斯未来合作的重点目标。大国间的竞争实则错综复杂,并非单纯的是非攻守交替的局面。某些西方政治家低估了俄罗斯的韧性,同时也对全球格局产生了过于简化性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