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山东莱州的一个乡村里有个姓武名润文的老翁,脾气温和,待人真诚善良。武老翁一生都抱着“和为贵”的处世之道,与邻里乡亲的关系相处得极好。为此,武老翁在他年老后,就在自家门前高高地挂上了一块“无事牌”的牌匾,以向乡邻展示自己的处世之学。
然而,正是这块挂在自家门头上的牌匾,竟然给武老翁惹来了一件头疼,要不是他有个聪慧机敏的儿媳妇,没准要吃了官司,还得赔上2500两银子。
一天,村子里的财主张浒来闲来无事,溜达到武老翁的家门口时看到了这块“无事牌”。一贯好事又常常欺负穷人的他,就呵呵大笑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小小乡巴佬,敢挂‘无事牌’?看我叫你偏偏得有点事!”
于是,这个张浒来就挠着脑袋瓜,想出了一个办法。随即他就一甩长衫,大摇大摆闯进了武老翁的家。
武老翁见村里的大财主来了,连忙起身迎接,问:“大员外光临敝舍,不知有何贵干?”
“呵呵!有何贵干?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我来嘛就是讨回我家那只被你们家祖上打死的黑猫。今日你家必须得还给我!”张浒来脸上的横肉抖动着,不可一世地吆喝道。
“啥?有这么一回事吗?我怎么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呢?”武老翁被张浒来这么一诈,心里就嘀咕上了。可是他想到自己是个以和为贵之人,就又马上转个了念头,接过话来说:“既然有这么个事,那我明天到市上买只黑猫来还给你就是了。”
可是,专门来找事的张浒来却说:“这只黑猫是白肚皮的,能值二千五百两银子。”说这话的时候,张浒来特意把“二千五百两”咬得极重。
武老翁听了,如同五雷轰顶,当下就不知怎么办才好。张浒来一看武老翁被自己给欺住了,就马上紧逼道:“这样吧,念咱们有同乡之情,我再宽限你三天。三天后要是还不了,我一定去告官追赔。”张浒来说完,一甩长衫就走了。
对于张浒来无理取闹,武老翁实在受不了这个不白之冤,随之就气倒在床上了。家人们知道了武老翁气病的原因后,都来好言劝慰,但对于解决张浒来的问题却都没有办法,只是唉声叹气。
不过,武老翁的三儿媳妇吕氏却在安慰公公的同时,在暗在思忖着对付张浒来的办法。一天之后,吕氏就有了一个主意。
张浒来留给武老翁赔猫的三天日子很快就过去了。几天后,县衙就派差役来喊武老翁上堂,可武老翁卧病在床,无法上堂,儿媳妇吕氏就自告奋勇,决定替公公打这场官司。
吕氏到了公堂上,县令就问张浒来所告之事。张浒来厚颜无耻地说:“老爷,我祖上原本养着一只好猫,黑毛皮光滑无比,肚子下却是一片雪白。 这只猫长得很壮实,很有灵性,也很凶猛。因为有了这只猫,我们家里一直没有老鼠。有俗话说‘黑猫白肚,价值二千五’。可是,不幸的是,却被武家给打死了,请老爷为小民做主!”
张浒来说得凄惨,县令张口就问:“果真有此事吗?”
“老爷,是真是假,请老爷明断呀!”武家儿媳妇吕氏淡定地说,“老爷,不过林家祖上也曾欠我家一把汤勺。依小人之见,该以汤勺抵了黑猫,两家息事为好!”
县令一听,笑道:“你家一把小小汤勺,能抵得上二千五百两银钱吗,真是岂有此理?”
“呵呵!”吕氏也笑了,“老爷这小汤勺可不简单呀,请老爷听奴家说完。”
吕氏正了正色,说:“老爷,我家这把汤勺,可是我武家的曾祖父去吕宋经商,从深山中取回一节黑木制成的。这黑木有着如同香露的气味,久久不散。我家曾祖父,花重金请了一个有名的木匠,制成了这把汤勺。内有龙飞凤舞之图。汤勺正中有一个天然白色小珠子图案,这个白色小珠子闪闪发光。汤勺用来盛汤,半勺汤倒入碗中,即可装满一碗,可是一个无价之宝呀。人们都说,‘黑木白目上,价值二千六’。如此看来,张家还得再付我们武家一百两银子,就才算罢了。”
“啥,怎么可能呢?”张浒来一听吕氏所说的,登时目瞪口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就在这个时候,听呆了的县老爷也在认真思索着如何处理这件事。
过了良久,只见常上的县老爷提笔写下了几个大字,随即一拍惊堂木,喝道:“两家的凭证都无法查实,就以猫和汤勺相抵。此事就此了结,双方不得再做纠缠了。”
从此“拿汤勺抵猫”的故事就在莱州一带的乡村流传起来,而武家聪慧的儿媳妇吕氏也得了人们口口相传的美名。
亲爱的朋友,读完这则故事,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
【声明】:本故事为民间故事,旨为丰富文化生活,属本人文学创作,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有虚构成分,请勿与其他挂钩,谢谢。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