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西晋咸宁年间,沂州有个名叫陶宝明的小伙子,因为早年间父母双亡,为了活命就一直在一个姓王的财主家做长工。陶宝明虽然只有十七岁,但他有的是力气,人也善良老实,还肯各异苦,做事也很勤快。
这一天早饭过后,陶宝明跟着财主家管事的去耕地。可是刚到地里,管事的口渴了,想喝水时才发现走得太急,水罐里忘记装水了,于是他就使唤陶宝明回去取水。
陶宝明很听话,放下锄头拎着水罐就往回走。快到村头的水井时,陶宝明远远地看见一个骑马的人,在井边取水喝完,就匆匆上马走了。等陶宝明走到井边时,只见井台上摆着一个钱袋子,里边装着很多碎银和一些生意人的用品。
陶宝明见四周没有其他人,就觉得这个钱袋子是刚才那个骑马人喝水时落下的,就赶紧放下手中的水罐,一路朝着骑马人离开的方向追去。陶宝明一边追一边喊,可他的双腿毕竟跑不过四条腿的马,直到追出三四里地,那骑马的人停下来休息时,他才撵上了。
把钱袋递给骑马人后,陶宝明转身就要走。可骑马人拉住他,从钱袋里掏出一把碎银给他作酬谢。陶宝明见了,说什么都不要,还说自己急着回去干活,就转身跑走了。
被这事儿一耽误,眼看着快到吃午饭的时间了,陶宝明才拎着水罐回到地里。管事的一看陶宝明一走就是半天,气得直问:“你小子干啥去了,怎么才把水送来?”于是,陶宝明就把捡到钱袋,并追出去三里多路送还给骑马人的事说了一遍。
没想到管事的听了,气不打一处来,还冲着陶宝明大骂:“你这个傻货,路边捡到的钱都不要,还耽误了一上午的活,看我不打断你的腿。”管事的骂完,就拎起锄头要打陶宝明。
陶宝明一见,赶紧撒腿就跑。管事的就在后面边撵边骂,结果撵出了一里多地,也没有撵上比他年轻好多岁的陶宝明。
陶宝明怕被管事的追打,就一路向南跑出了五里地,来到了一个名叫小石坊的小镇上。这时天都快黑了,陶宝明怕这样回去,又被管事的打。于是不敢回去,又累又饿的他,就向街边的人家讨了口吃得充饥。这天晚上,陶宝明就在一个小客栈的门口蹲了一夜,想着等天亮了,在小镇上找个活干,好过生活。
第二天一早,陶宝明找到了揽零工的集市,就蹲在那里等着人派活。快到吃早饭时,来了一个老汉,叫陶宝明过去揽活。陶宝明见有活做,只当有饭吃,也不问具体做什么活,给多少工钱,就跟着老汉走了。
陶宝明跟着老汉向西走了几里路,来到了一个村庄,进了一个张灯结彩的财主家里。原来,这家财主今天给儿子娶媳妇,正在人来人往热闹道贺待客的时间。老财主看了看陶宝明,见他长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材,当下就有了主意,叫人带他去换新衣。
原来是老财主要给儿子娶媳妇,可他的儿子是个双目失明的残障人,老财主怕女方那头知道了,这婚结不了,就派管家去集市上拉个陌生的年轻人,来替自己的儿子拜堂。
陶宝明知道了事由,赶紧推脱自己干不了这种事。可就在这时,有人来报信,说送亲的人都已经进村了。老财主在慌忙之下,只得恳求陶宝明行行好。陶宝明心软,见人有难处,就在半推半搡之下穿好了新郎的衣服,来到门口迎亲。
送亲的人都进了院子后,陶宝明就和新媳妇拜了花堂,在司仪的引领下,和新娘子逐个给老丈人家的亲朋好友敬酒。
说来也是巧了,敬酒时昨天丢钱袋子的那个骑马人竟然也在送亲的人群里,竟然还是新娘子的亲舅舅。陶宝明和骑马人又见了面,双方都一愣神,手中的酒壶差点都掉了。
还是走南闯北的骑马人见过世面,他看出了不对劲儿,就问老财主:“亲家,这新郎官是您的儿子吗?”
老财主见骑马人这样问,就知道当着陶宝明和熟悉的邻居亲友的面瞒不住了,只好就实话实说了。
谁知新娘子听了这事之后,连哭带闹,说什么也不干了,要回娘家。要不然,她就死给大家看。新娘子的舅舅心疼自己的外甥女,觉得就这么了事,会让外甥女和娘家人难堪。经过一番思量后,新娘子的舅舅就对大伙儿说:“事已至此,我觉得我外甥女跟谁拜的堂,那就是跟谁成亲了。我看就按这个规矩办了。”
众人听了,也都不知道如何是好,但新娘子的舅舅就把还穿着新郎衣服的陶宝明拉到跟前,说:“这孩子虽然是个扛活的长工,可他的心眼好。”随即,他就把昨天丢了钱袋,陶宝明追了三里多路送还和不要酬谢的事说了一遍。
新娘子在一旁听了,面带赞许的表情连连点头。只听新娘子的舅舅说:“我今天就替我的外甥女做个主,让这个孩子和我的外甥女成亲。”
新娘子的舅舅说完这话,就张罗着送亲的队伍收拾东西,把陶宝明和自己的外甥女这一对刚拜了堂的新人接回了娘家。
新娘的舅舅随后和自己的姐姐姐夫商量一番,就决定招陶宝明入赘,次日又重新操办一场婚礼。
亲爱的朋友,读完这则故事,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
【声明】:本故事为民间故事,旨为丰富文化生活,属本人文学创作,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有虚构成分,请勿与其他挂钩,谢谢。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