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4月9日中午12点,特朗普所谓的“对等关税”生效,美国对华关税达到了惊人的104%。

其实无论是34%、54%还是104%,结果都一样,那就是大部分生意没法做了。而这样的关税政策必然会反噬美国自身,而最终买单的将会是美国民众。
就在对等关税生效后3小时,中国发布了《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该书澄清了中美经贸关系事实,阐明了中方对相关问题的立场。
中美贸易的关系本质是互利共赢,中方一直在认真履行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美国却在违反中美经贸协议的有关义务。
中方还强调,中国从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
1979年中美签订《中美贸易关系协定》,此后中美贸易突飞猛进,双方贸易额从1979年的25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5196亿美元,38年增长211倍。
中美贸易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按照美国统计:

第一阶段:1979—2000年。中美贸易额从50亿美元增长到1162亿美元,中国1980年货物贸易逆差26亿美元,2000年变为顺差838亿美元。
第二阶段:2001—2017年。中国加入WTO,美国给予中国永久性最惠国待遇。双边贸易总额年增20%,从1214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5785亿美元。中国货物贸易顺差从831亿美元增加到3470亿美元。
第三阶段:2017年1月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之后开始对中国发动贸易战,导致中美贸易从2021年最高峰的7556亿美元逐年下滑。

可以看出,中美贸易最开始,中国是贸易逆差方,买的比卖的多,之后才慢慢进入贸易顺差,2000年之前大概为几百亿美元,这对当时贸易总额高达2万亿美元的美国来说,简直是毛毛雨。
进入WTO之后,中国在WTO规则之下快速扩大贸易,到2016年时与美国的贸易总额达到了5785亿美元,并且贸易顺差达到了3470亿美元。
特朗普当选总统后,站在商人的立场上,看到这个数据后,单方面的认为“美国在吃亏”,于是开启了贸易战。
其实中国的贸易顺差并非是刻意造成的,而是基于经济结构、市场规律以及全球产业链分工的体现。
上世纪90年代起,发达国家将制造业加工环节转移到中国,利用其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优势,形成了“中国生产、欧美消费”的格局。
原本属于日韩等国家的对美欧贸易顺差转移至中国。

我们以苹果的iPhone手机为例,富士康在内地建造了大量的代工厂,苹果公司通过自己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将全球200多家供应商的提供的配件运往代工厂。
然后几百万勤劳的中国工人日夜赶工,制造出精美的iPhone手机。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苹果iPhone出货量2.2亿台,其中80%以上是中国制造。
大量的iPhone从中国工厂发往美国销售,这也是计算在中美贸易中的,也是中国顺差。
但是实际上,苹果公司拿走了85%的手机行业利润,而中国工人只是赚了点微薄的血汗钱,现在却成了“贸易顺差”的过错方,被狂加104%的关税,请问法理何在?
而类似的情况不只出现在苹果公司,还在其他海外公司上演。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联合国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制造业占据全球的35%,超过欧美日韩的总和。
而制造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为支撑,而中国恰好能够满足这一点。一方面,中国人口基数大,能够满足庞大的人力支撑,另一方面,中国整体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工人。
有了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制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国土地上,除了国内企业设立的工厂外,还有海外企业的iPhone组装厂、特斯拉超级工厂、三星存储芯片工厂,丰田、大众、宝马、奔驰也纷纷和中企合作设立工厂。
配套的产业链也逐渐完善,中国制造开始满足欧美市场对日用消费品的稳定需求。而欧美的民众也更加喜欢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
而美国却出现了制造业空心化,因为其依靠庞大的金融业、服务业、科技产业拿到了更多的利润,习惯了赚快钱,谁还愿意去干费力不讨好的制造业。
也因此,形成了美国主打消费,中国主打制造的国际分工局面,这种局面自然会造成中国贸易顺差。
此外,美国对中国科技领域的限制,也进一步扩大顺差局面。

美国在高科技产品上限制对中国出口,包括生物技术、航空航天、半导体、AI芯片领域。
美商务部规定英伟达、英特尔、AMD的先进算力芯片,需要拿到许可证才能向中国企业和个人出售。
拜登签署《芯片和科学法案》后,应用材料、泛林集团、科磊的先进半导体设备也受到了出口限制。
此外,生物技术领域的高参数细胞仪、特定质谱设备,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动机、先进导航系统、激光器、推进器等也被限制向中国出口。
也导致中国难以通过进口平衡贸易顺差。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达1813亿美元,但对日本、韩国及东盟的逆差总和达1416亿美元,充分反映了区域产业链的分工差异。
为了推动贸易平衡,中国主动调整政策,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1998年2月中国就开始提出扩大内需战略,之后又在2008年11月、2014年7月、2022年12月、2023年底多次提出扩大内需。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总零售金额达到了49万亿元,旅游消费5.75万亿元,餐饮消费5.57万亿元,合计60.32万亿元,非常接近美国的61.4万亿元。
中国人还购买了全球最多的奢侈品,2023年花费了10420亿元人民币,占全球比例为38%,位列全球第一位。
中国还通过降低关税、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累计意向成交超5000亿美元)等措施,持续扩大进口规模,2024年进口总额达18.4万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服务贸易逆差也长期存在。
此外,中国主动履行WTO承诺,关税总水平从2001年的15.3%降至9.8%,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中国还通过出口退税、限制高污染产品出口、改革汇率机制,推动顺差占GDP比重从2008年的6.9%降至2024年的2.2%。

总的来说,中国的贸易顺差并不是中国刻意制造的,而是全球分工与市场选择的自然结果。中国还在积极扩大内需、开放进口、优化结构、降低关税主动缩小顺差。
从全球视角来看,中国商品物美价廉,提升了全球普通民众的福利,而美国却在限制高技术出口,人为制造贸易失衡。
美国单方面加征关税,更会严重影响普通民众的生活。一个国家的强大不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获得幸福吗?如果不是,那么它的强大就是错误的,而错误必然要被纠正。
我是科技铭程,欢迎评论区留言,共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