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不住香港,我们以死谢罪!”,解密惊心动魄的香港经济保卫战

历史文史道 2025-02-16 19:20:35

1998年,对于香港而言,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当时香港刚刚回归祖国的怀抱,还沉浸在回归的喜悦之中,却未曾料到,一场惊心动魄的经济保卫战已悄然降临。

国际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带着巨额资金汹涌而来,并且扬言,要将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亚洲最大的金融之城——香港打入万丈深渊。

那是一个充满紧张与恐惧的时期。

短短数天内,恒生指数崖般式暴跌,从万点高台瞬间跌落谷底,港元汇率也岌岌可危,仿佛随时都会被狂风卷走。

香港经济命悬一线,无数投资者的财富在瞬间化为泡影,街头巷尾弥漫着不安的气息,人们的心中充满了迷茫与无助。

“全球金融界的坏孩子” 索罗斯

乔治·索罗斯,1930年8月12日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金融家、慈善家和政治活动家。

他本名捷尔吉·施瓦茨,1947年随家人移民至英国,1956年迁居美国。

索罗斯的成长经历充满了动荡。

1944年纳粹入侵匈牙利时,他随家人开始了逃亡生涯,依靠假身份证和好心人的庇护才躲过劫难。

正是那段经历让他学会了生存的技巧,也为他后来的投资理念奠定了基础。

1949年,索罗斯考入伦敦经济学院,受哲学家卡尔·波普的影响,开始思考金融市场运作的哲学基础。

1953年,索罗斯大学毕业后进入金融业,开始从事黄金和股票的套利活动。

1969年,他成为阿诺德·莱希罗德公司的基金经理,并于1973年与吉姆·罗杰斯共同创立了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

1979年,他将公司更名为量子基金,以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命名,从此之后开始了其大刀阔斧的金融收割。

索罗斯以大胆激进的投资风格著称,擅长宏观经济分析和市场趋势判断,通过杠杆交易和对冲策略获取暴利。

1992年,他狙击英镑,迫使英国退出欧洲汇率机制,净赚6.5亿美元成名。

1994年,他又攻击墨西哥比索,导致墨西哥经济崩溃,自己又收获颇丰。

1997年,索罗斯将目标转向东南亚,泰国成为首个牺牲品。

他利用“立体投机策略”,大肆抛售泰国银行和财务公司股票及泰铢,尽管泰国政府竭力反抗,但终因外汇储备有限而崩溃,经济陷入衰退。

泰国的倒下引发连锁反应,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也相继遭殃。

索罗斯在那场危机中狂赚100多亿美元,财富暴增,而东南亚国家则纷纷陷入困境。

当时索罗斯的“金融猎杀”行动,展示了其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和破坏力,也让世界见识到了金融投机的残酷。

香港“金融保卫战”

1997年,索罗斯在成功狙击东南亚多国货币后,将目标转向香港。

当时,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金融市场庞大且开放,但内部存在诸多隐患,如股市和楼市泡沫严重,联系汇率制度面临压力,这为索罗斯提供了可乘之机。

10月20日,索罗斯带领国际金融炒家开始攻击。

他们先是在外汇市场大量抛售港元,短短几天内抛售量高达400亿港币,引发市场恐慌,港元汇率大幅下跌。

同时,他们还在股票市场沽空大量股票,使恒生指数从13000多点暴跌至9000多点,跌幅超30%。

此外,索罗斯利用媒体散布谣言,声称香港经济陷入困境,港元即将贬值,进一步打击投资者信心,加剧市场恐慌。

面对攻击,香港金融管理局迅速反应,抛售美元吸纳港元以稳定汇率,并大幅加息,将最优惠利率提高到9.5%,隔夜拆息率提升至300%。

那些措施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港元汇率,但对股市和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香港经济陷入困境。

数据显示,恒生指数从1997年8月到1998年8月,整整一年间指数从16673点高位狂泻至6600点,跌幅超60%。

股市暴跌让无数投资者血本无归,许多股民因承受不住损失而精神崩溃,甚至走上了绝路。

房地产市场也遭受重创,房价在1997—1998年间下跌近50%,炒房者一夜暴穷,银行不良贷款率急剧上升。

可以说,一夜之间,香港资产如同遭遇一场超级飓风,瞬间蒸发了三分之一。

另外,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一度飙升至5.3%,创下历史新高,大量工人失去工作,生活陷入困境。

惊心动魄的“最后一战”

为了挽救香港,救香港民众与水火,1998年8月14日,央妈终于出手了。

当日新闻联播传出消息称:中央政府全力支持香港,将不惜一切代价确保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决不动摇。

也就是说,接下来央妈要救市了,香港不再是一个人在作战。

那一刻,整个香港沸腾了,无数人热泪盈眶,原本笼罩在心头的绝望与恐惧,瞬间被驱散。

当晚,时任香港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哭了,并郑重地写下誓言,“保不住香港,我们以死谢罪”。

1998年8月28日,香港金融保卫战迎来最为关键的决战时刻。

那一天注定被载入香港金融史册。

全球金融界的目光都聚焦于此,香港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内气氛紧张到令人窒息。

交易员们早早到位,脸上写满凝重与焦虑,他们深知这场战斗将决定香港金融市场的命运和无数人的财富未来。

开盘钟声敲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式打响。

国际炒家们疯狂抛售股票,试图制造恐慌,压低恒生指数,以在期货市场获利。

面对疯狂进攻,香港政府和国企组成的“护盘大军”毫不退缩,动用外汇储备直接入市购买股票,双方陷入胶着状态。

关键时刻,中石油、中国邮政储蓄等国企纷纷响应,带着大量资金加入战局,誓言“炒家卖多少,我们就买多少”。

交易指令如雪花般飞舞,成交额屡创新高,开盘仅5分钟成交额就突破30亿港元,半小时后更是超过400亿港元。

恒生指数在双方争夺下跌宕起伏,国际炒家试图将指数打压至7500点以下,但香港政府和国企全力护盘,寸步不让。

下午,国际炒家狗急跳墙,动用全部力量做最后挣扎,一度将恒指拉低300点。

香港政府和国企迅速追加300亿港元,加大护盘力度,每一分钟都有3.5亿港元的股票交易产生,争夺进入白热化。

随着收盘时间临近,市场气氛愈发紧张,所有人屏住呼吸,注视着恒指。

关键时刻,香港政府和国企坚守阵地,用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抵御进攻。

下午4点,收盘钟声敲响,恒生指数定格在7829点,香港成功守住阵地,击退了索罗斯的进攻,取得保卫战胜利!

那一刻,交易大厅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香港赢了!

索罗斯损失约8亿美元,量子基金损失约12亿港元,只能灰溜溜撤出香港,“金融大鳄”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

两年后,香港再次以强大的韧性与蓬勃的活力,向世界宣告它的新生。

恒生指数重回16000点高位,经济复苏的曙光穿透阴霾,照亮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1997年香港虽然回归到了祖国怀抱,但西方势力却始终贼心不死。

他们虽然在表面上完成了香港主权的交接,但内心深处却从未放弃对香港的觊觎。

他们妄图通过经济手段撕开缺口,破坏香港的繁荣与稳定,但他们显然低估了中国人民捍卫香港的决心与力量。

我们以实际行动向世界有力宣告:

香港,自始至终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全体中华儿女的骄傲。

无论是面对金融大鳄的恶意狙击,还是外部势力的无端挑衅,我们都拥有足够的底气与实力,保卫属于自己的财富与尊严。

未来,无论风雨如何变幻,只要中华儿女携手并肩,香港必将永保安宁,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读者们,关于“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始末”,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参考资料:

[1]回顾1997:香港金融保卫战.搜狐财经.2016-01-20

[2]【特别推荐】"保不住香港,我们以死谢罪"!解密惊心动魄的香港保卫战!.澎湃新闻.2019-08-20

[3]东南亚危机幸存者眼中的做空中国.中国新时代.2014-06-10

[4]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线——泰铢.中国网络电视台.2011-02-17

[5]【人物】索罗斯退休 曾被斥为亚洲金融危机纵火犯.人民网.2015-02-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