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关系痛苦的根源,皆为“鸡同鸭讲”

畅锁欲言 2024-07-17 20:59:48

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工作不满足期待,父母却劝你,梦想能值几个钱;

对象跟自己三观不合,七大姑八大姨都跑来劝你,眼光不要太高;

下班想要独处,总有人来劝你,不要孤僻......

你试图解释,但对方好似没听见,甚至还拿“亲情、传统美德、社交”等,十分宏大的话题来绑架你。

以至于让人产生一种,明明同在一个地球,却过不到一个世界的无力之感。

就像下面这幅漫画:

鸡有鸡理,鸭有鸭道,双方都在认真沟通,但就是听不进一个字。

关系中最无奈的,也莫过于此吧:我们都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并希望他人也能跟我们一样,但却导致关系渐行渐远。

01

热映电影《走走停停》中,江美玲跟吴明发的日常相处中,可以说毫无温度可言。

你说一件事,我说另一件事,整个过程双方甚至没有抬眼;多年来,双方并不完全理解对方的价值观;且两人都有出轨对象,大家心知肚明却都不戳破。

但从细节之处又能发现,两人之间是有爱的。

江美玲去拍电影,吴明发默默守护,江去世后,他悲痛欲绝,仍要完成江的愿望。

而江美玲也对吴明发细致入微,她知道吴的私房钱在哪,知道吴发现她心理出轨的事,甚至连吴上厕所的小习惯也一清二楚。

可即便如此,两人在这段关系中还是痛苦,双双出轨。

究其原因,也是因为两人长期“鸡同鸭讲”,谁都无法改变对方,说服自己,只能外求。

这也是现实中,很多中年夫妻的真实写照。

可我们不得不承认,世界上并不存在三观完全相同的两个人,那些幸福且长久的婚姻,也一定不会是强行改变对方,让对方接受你的价值观。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非整合”,具备“非整合”能力的人,不会通过操控自己的认知,去解决外部的不适,而是允许矛盾有多种可能,且认为自己依然是“整体”的,没有分裂。

应用到感情中就是:允许不一致的存在,还依然过得幸福。

其实,对于感情关系中的痛苦,与其说决定感情走向的,是“三观不合”,倒不如说是面对“三观不合”的态度。

婚姻的良性发展,永远是充分尊重双方,学会求同存异,去接纳与磨合,只要感情还没结束,就要管住自己,不要越轨,这也是作为一个成年人,对感情、对自己负责任的正确态度。

02

知乎上有个话题:去过100个以上的国家是什么体验?有个高赞回答说:

“去了汤加才知道,男人穿裙子,女人胖才最好;去了奥地利才知道,乞丐会弹小调;去了尼泊尔才知道,贫穷也能有幸福的微笑;......”

可见,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不理解对方,正是因为,见过的世面不够多,不懂得这个世界没有绝对。

有位读者曾给我分享过一个故事:

她的村里人十分传统,但她喜欢留短发,三十岁前忙着赚钱买车买房,她的亲戚就经常嘲讽她,

“'男盗女娼‘的样,以后不好嫁。"

在她三十岁那年,她拥有了一辆车,两套房,也找到了个不错的对象,亲戚又说她,

"没个女孩样,要是再不改变,对象不会长久。"

她说,虽然她的事业比较成功,但她一直生活在痛苦中,她不理解,为什么她只是在努力生活,大家却都要用这么恶毒的语言攻击她。

对此,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敌意化投射”,即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很大程度来源于自己内心的投射。

当出现和自己三观不一致的人时,会产生强烈的心理不适,于是想方设法干涉别人。此时做再多的辩解,都是“鸡同鸭讲”。

但其实,三观并无高低之分,人也忌讳拿自己的一套三观,去要求身边所有人。

这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当你见得足够多,看得足够远,内心足够豁达,眼里自然看得惯的就多。

不过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要轻易因为这些人影响,而让自己深陷痛苦。相比与之纠缠,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你保留你的看法,我不改变你,你也不要影响我。

03

心理学家周小宽曾说:

“比追求三观一致更重要的是平静心态,感知对方的共情力,以及整合不一致的情商。”

不能赞同更多。

的确,在一段关系里,与爱人分歧,得不到彼此认同,都会让人痛苦至极,但这也不是完全无解。

感情中,既然认定了一个人,就不要轻易以“三观不合”而轻易结束这段感情,我们真正要修炼的,是解决不合的能力和态度。

生活中,遇到不同频的人,也不要耗费自己的心力做无谓的解释,默不作声地远离,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成全。

0 阅读:18

畅锁欲言

简介:跟我走,带你在畅所欲言中,锁定成长中的那些点滴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