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布林肯在离开前的记者会上,说了不少东西,仍然还是扯着美国过去一直以来那些陈词滥调,显示美国也并没有太大变化。
至少明面上如此,至于暗地里是不是有做一些实质性让步,这个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特别是美国对于这次布林肯访华的几次通稿差异,可以看出布林肯的一些小心思。
比如,跟秦外长和王主任见面,美国的通稿都是只有几句话,篇幅很短,描述也都很模糊,显得美国态度有所软化。
但是,昨晚记者会的通稿,还有布林肯离开北京后对这次行程的总结通稿,篇幅就很长,大致主要就是说,布林肯提了什么什么,就是一些我们觉得不好听的话,言下之意就是布林肯没有让步。
这个显然就是做给美国国内舆论看的。
不过,我觉得布林肯搞这样的小心思,越说明美国心虚。
要美国不心虚,大可以在前两次通稿,别把篇幅弄得那么短,不要搞模糊描述。
现在人离开北京了,就大肆宣扬他啥都提了,这也太心虚了。
这次布林肯最终还是见到了他最想见的人。
这个还是比较超出我预期。
这说明,美国当前内部的债务危机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要不然布林肯也不会这么着急的想要跟我们见面。
不过我看到,我们网络上还是有一些人,一看到这次见面,就反而到处刷我们怎么怎么样。
这个我还是有必要强调一下,着急的是美国,又不是我们。
要妥协也是美国妥协,而不是我们。
想跟我们见面的是布林肯,那我们肯定是要用见面这件事情,换来一些筹码。
我们不会让布林肯在没有付出一些筹码的情况下,就轻易跟布林肯见面。
这是可以从本次布林肯访华的很多细节看出来。
比如,一直到今天早上,美国国务院公布的布林肯今天行程安排里,下午是只有“与北京交流计划校友进行圆桌对话、见驻美使团员工及家属、参加美国商界领袖圆桌会议”等活动。
美国公布的这个布林肯今天行程安排,还在美国国务院网站上挂着。
所以,可以明确的是,见面这事情,是直到今天早上还没有敲定。
有可能是跟王主任见面谈完后,这事情才算敲定。
这个还有一个细节。
昨天秦外长会见布林肯的通稿里,并没有提到布林肯说了什么。
正常情况下,我们通稿里是会把对方说的一些话里,我们还比较认可的部分,写到通稿里。
这说明,昨天布林肯跟秦外长见面说的话,除了双方维持同意沟通的部分之外,其他布林肯说的话,我们基本不认可。
不过,今天王主任会见布林肯的通稿里,倒是提了几句布林肯说了什么。
其中提到“布林肯介绍了美方看法,表示美方致力于重回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确定的议程,期待同中方加强沟通,负责任管控分歧,在双方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开展合作。”
这说明,今天跟王主任见面,布林肯的态度比昨天要好多了。
我个人是猜测,估计昨天布林肯态度不太好,我们没有安排今天见面,所以美国方面早上公布的行程里,下午并没有见面。
不过,布林肯因为着急要见面,所以早上会谈的态度就好多了。
当然,除了态度之外,应该还是有其他一些实质性让步。
所以才有了下午的见面。
这也是双方互相试探的极限施压。
当然,这仅仅只是个人看法,实际情况如何,我们谁也不知道,也都只能根据已知一些事实和蛛丝马迹去推理猜测。
但比较确定的是,我们一开始应该是并没有安排见面。
这个也可以从布林肯的接机规格看出来。
昨天布林肯下飞机,地上连红毯都没有,倒是有红线。
有意思的事,美国驻华大使馆在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对这张照片特意选取了一个楼梯带有红毯的照片,然后照片里没有包括地面部分,看上去好看一些。
可见,美国方面对这个外交礼仪的细节,还是挺在意的。
另外,接机的一共五人,上前跟布林肯握手的,其中一人是我方外交部美大司司长,一人是美国驻华大使馆。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打算见布林肯,就不会在接待规格上去冷处理。
至少,我们是会根据布林肯在这两天里,跟秦外长和王主任的会谈,去决定到底见不见。
所以,见面只能说明,布林肯方面是满足了我们一些要求。
我注意到,昨天和今天早上的通稿里,我方是有两处提到要求。
其中昨天通稿里是说“秦刚就台湾问题等中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阐明严正立场,提出明确要求。秦刚指出,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最重大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风险,中方敦促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将不支持“台独”的承诺真正落到实处。”
今天早上通稿里则是说“王毅要求美方停止炒作“中国威胁论”,取消对华非法单边制裁,放弃对中国科技发展打压,不得肆意干涉中国的内政。”
这其中,布林肯能满足哪些要求,就得具体看美国后续的言行,听其言,观其行。
我个人是不太信任美国能说到做到。
去年11月跟拜登见面,也说了所谓的“四不一无意”,本来双方关系也在去年11月见面后,有所缓和,但到了今年2月,因为气球事件里美国方面歇斯底里的表现,让双方各层级沟通渠道冻结。
以至于秦外长在昨天通稿里都直接说,“当前,中美关系处在建交以来的最低谷”。
当然,我们也不会低估美国人出尔反尔的可能性,过去这五年的交锋,我们对于美国言行不一的问题,已经充分认知。
我相信,我们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对美国抱有幻想。
所以,大家也不要觉得,见个面双方就谈妥了,中美之间积累的诸多核心利益的矛盾就迎刃而解,这个显然是并不现实的。
见个面,只能说是双方恢复了高层级的沟通渠道,至于后续要怎么谈,谈得如何,都是要后续经过一系列漫长的接触和谈判才行。
我之前也跟大家分析过,布林肯此行最大的成果,就是维持了双方各层级的沟通渠道,给后续美国其他官员来华,铺平道路。
我估计,未来几周,包括耶伦在内的美国各部门部长会陆续来华。
他们才是谈判的具体对象。
晚上,关于下午会见布林肯的通稿也出来了。
布林肯转达了拜登一些话,这说明布林肯此行最大目标,就是这次见面。
然后布林肯主要就是重申“美方致力于重回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确定的议程。美方遵守拜登总统作出的承诺,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制度、不寻求通过强化盟友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期待同中方开展高层交往,保持畅通沟通,负责任地管控分歧,寻求对话交流合作。”
这个就是去年11月,拜登见面时提到的“四不一无意”,布林肯这次等于是重申会落实去年巴厘岛会晤确定的议程。
综合来看,本次布林肯访华,最大成果就是恢复了双方沟通渠道,特别是为后续双方继续“谈”铺路。把中美关系从建交以来最低谷的状态,恢复到去年11月巴厘岛会晤后的状态,仅此而已。
去年11月巴厘岛会晤之后,中美关系也没有说一下子就冰释前嫌,都谈妥了。
现在自然也没有。
我们这次跟布林肯见面,虽然美国那边肯定是态度上有一些软化,甚至可能做了一些口头的承诺和让步,但也不代表美国做了多大的实质性妥协。
包括美国这次通稿里,都只字不提以往提烂的那些说法,而只是用比较模糊的说法,比如美国通稿里是说“布林肯提出了一些令人关切的问题”,“布林肯明确表示,美国将始终捍卫美国人民的利益和价值观,并与其盟国和伙伴合作,推进我们对一个自由、开放和维护基于国际规则的秩序的世界的愿景。”这些主要是美国给自己贴金的说法,但美国以往对我们一些造谣污蔑,美国这次都没有写在通报里,这个也是之前比较少见的。
但布林肯虽然有可能做出一些让步,只是这个让步可能也并不大。
毕竟就算布林肯想做更大的让步,美国国内的政治氛围也不允许他这样做。
所以,我们也不要对美国能做什么重大妥协,报太高的期待。
毕竟,这也只是一次见面。
那种把一次见面,就解读为双方做了重大妥协,中美关系要彻底向好,这还是不太靠谱。
其实像这次见面的座位排序,还是很有讲究。
以往,像2017年9月,我们也有会见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当时的座位布局,是比较传统的圆环式。
但这次会谈的座位布局,则是方形桌子,我们居中,然后右手边是美方人员,左手边是中方人员。
然后布林肯在会谈视频里,就给人一种在认真听讲的感觉。
外交仪礼都是得看细节,这种座位布局也已经表明我们的态度,见是见了,但对于美国是否言行一致,我们显然也并不信任。
大家并不用担心,这见了一面,我们就怎么怎么样,或者上了美国的当。
而且双方在会谈后,并没有任何联合声明,只有布林肯自己单方面召开的一个记者会,这也说明,至少公开层面上,双方也没达成任何实质性成果。
至于非公开层面的事情,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美国现在因为自身债务危机比较严重,特别是未来半年,美国要海量发债至少1万亿美元以上,所以美国才着急找人买美债,态度上不得不有一些软化。
包括未来几周,耶伦可能会是最快访华的下一个美国高级官员,这也是因为耶伦是美债危机最着急的人。
到时候耶伦大概率会跑过来兜售美债,跟2009年当时国务卿希拉里跑来中国兜售美债,是同一个道理。
2009年,希拉里说“通过继续支持美国债券,中国正在加强两国之间的联系。我们将会一起同甘共苦”。
但后面大家也知道,我们在2008年-2011年,大幅增持了5000多亿美元的美债后,2012年奥巴马第二任期一开始,就对我们大幅转向,中美关系也开始了长期恶化。
第一波恶化,是2012年开始,到2016年南海对峙危机里达到一个峰值,这是打的阶段。
然后2017年,随着特朗普上任并访华,当时中美关系一度也有一个缓和期,进入谈的阶段。
第二波恶化,是从2018年开始,特朗普对我们发动贸易战,双方一直持续鏖战到2020年1月,才暂告一段落。
随后,因为疫情危机,还有美国大选,让美国2020年并没有精力对付我们,进入到谈的阶段。
第三波恶化,是2021年拜登上任后,整体延续了特朗普的风格,甚至变本加厉的来对付我们,双方就又进入打的阶段。
这一回合,是一直到2022年11月,随着巴厘岛会晤,拜登做出“四不一无意”的承诺后,双方才又进入谈的阶段。
而这次谈的阶段持续时间也比较短,到了今年2月,就因为气球事件,双方关系进入到螺旋恶化阶段,以至于都到了建交以来最低谷的状态,这是又进入打的阶段,这属于第四波恶化了,也属于加速螺旋恶化。
如果双方不制止,这种螺旋恶化,比较容易局势失控,要避免局势失控,这也符合我们利益,这也是我们会同意布林肯访华的根本原因。
我们自身也有管控局势的需要。
所以,这次布林肯访华,最主要成果,就是让双方重新回到了今年2月被中断的“谈”的阶段。
所以,我们是可以发现,我们和美国打打谈谈,也不是最近几年才开始。
而是从2012年就已经在开始长期打打谈谈。
只不过2018年的整体打打谈谈烈度不高,民众没怎么感知到。
2018年随着贸易战激化了双方核心利益矛盾,才让民众普遍能感知到中美关系变差。
但中美关系打打谈谈实际上也是已经持续了十来年了。
其实再往前追溯,上世纪90年代、80年代、70年代,我们和美国的关系,一直处于较大周期的反复之中。
比如,上世纪80年代我们和美国关系很好,但到了90年代,就又进入交恶期。
直到911事件发生,让美国战略转向反恐战争,没精力对付我们,双方关系才又有所好转。
但在2006年,美国也有试图对我们收割的动作。
结果2008年次贷危机的爆发,让美国后院失火,美国奥巴马上任后,为了度过危机,只能对我们访问,请求我们买美债。
所以,2008年-2011年,我们跟美国关系也不错。
奥巴马前两年自己亲自承认,如果不是次贷危机,他会对我们态度更强硬。
结果,2012年奥巴马第二任期刚开始,就搞所谓重返亚太,怂恿日本跟我们交恶。
所以,我们看中美关系的发展时,如果能把视角和格局拉大一些,可以看到我们和美国是长期处于打打谈谈的状态。
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跟大家强调,我们不要一跟美国交恶,进入打的阶段,就觉得我们和美国要老死不相往来,双方要彻底脱钩。
也不要一跟美国进入谈的阶段,就觉得双方一下子就谈妥了,双方冰释前嫌。
这种听风就是雨,比较极端化的状态,就是我们当前舆论现况,我们身处其中,是比较容易被带歪节奏,但我们也还是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比较理性辩证去看待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
美国试图长期遏制我们发展的意图,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很难扭转。
所以,对于中美关系长期走向,我们得有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
但同时,当前我们和美国打打谈谈是常态,不管是打的阶段,还是谈的阶段,都是需要漫长的时间,双方既不会一下子脱钩,也不会一下子和好,我们还是得有持久战的准备。
这应该是我们最基本的一个自我预期管理。
这样不管未来我们和美国,是打,是谈,我们都可以有比较充分的心理预期,避免心态失衡。
我是星话大白,欢迎点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