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你真正喜欢的工作,一定是不用上班的

元柳谈商业模式 2025-03-14 10:16:37

“人只有在创造自己的路上,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这种自由甚至不需要对抗,因为热爱本身,就是最强大的引力场。”

四年前的我绝对想不到,此刻坐在电脑前敲下这些文字的自己,会对一份工作产生如此轻松的心境。

▌01 那些年我们误会的"上班"

很多人以为我反对的是朝九晚五的打卡制度,其实真正需要打破的,是"上班"这种情绪惯性。

自从去年把店关了,旅居写作以后(去年换了好几个城市生活),我才开始感受到工作给我带来的内心充盈和精神丰盛的感觉。

我发现真正的牢笼从来不是办公室的四面墙,而是我们内心对"工作必须伴随痛苦"的默认程序。就像婚姻需要经营,理想工作也需要被创造,这种主动创造的思维不是每天在招聘网站的海选中等待被"临幸"。

▌02 当"职业"成为动词

“最适合你的工作,在你没有创造它之前,根本不存在。”

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在《狗屁工作》里说:现代社会中60%的岗位都是被虚构出来的需求。但更荒诞的是,我们还在用这些被批量生产的"职业模版",不断削足适履地改造自己。

之前在网上刷到过一个案例。211毕业的女孩按部就班地完成"市场专员→主管→经理"的晋升剧本,却在33岁生日当天收到抑郁症诊断书。

当她终于辞职开起宠物工作室,才发现自己天生具备安抚动物的能量——这种能力在以往二十年的职场打分表上,甚至没有对应的考核项。

你看,当我们把"职业"当成名词供奉,就会陷入永恒的错位;而当它变成动词,每个清晨都会变成创造奇迹的游戏。

▌03 三步找到你的"本命工作"

在旅居写作的85天里,我验证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创造法则:

① 寻找你的"重力消失点"

留意那些让你忘记时间流逝的领域。

我曾在拍摄服装素材时整夜搭配衣服不觉疲惫,也曾为研究某个需要撰写的人物稿件去查询他们的历史细节,连续查阅几小时资讯都不觉疲惫——这些"重力消失"的瞬间,都是天赋在叩门。

② 收集生活里的"碎钻石"

洗澡时的灵感火花、地铁上的涂鸦、帮朋友解决难题的瞬间...这些碎片拼图里藏着天赋蓝图的工作密码。

③ 制造价值

把前两步的发现放进这个公式:

轻松胜任的事(天赋区) × 持续思考的事(激情区) × 他人真实需求(价值区)= 属于你的人生事业。

▌04 警惕最大的陷阱

有人问:"我擅长的事情太普通怎么办?"——这恰是自我认知的盲区。

所有觉得天赋"不值钱"的错觉,都源于我们尚未将其淬炼到极致。就像玉石在矿工手里是石头,在匠人掌中却是传世珍宝。

真正的理想工作从不需要"坚持",因为它本身就是呼吸般的自然存在。

当你不再和闹钟较劲,不再数着发薪日度日,不再区分"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就会明白——原来人生最奢侈的自由,不是摆脱打卡机,而是让每分每秒都成为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刻。

0 阅读:7

元柳谈商业模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