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十年代农民对国家的贡献功不可没

东庄飞龙 2025-03-19 12:37:03

五六十年代,农民将公购粮以低价卖给国家,保证了城市人口的口粮供应。其中公粮是以税的形式,无偿贡献给国家的。购粮是按一定的任务数量卖给国家的。当时国家对农民的购粮收购价是每斤0.08元。而当时集市上的价格已达到每斤0.15元。(据当时的一些资料记载)

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李富春曾算过一笔账:若按市价收购粮食,仅"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建设成本将增加4.7倍。正是农民用低于成本的粮价,为每个工业工人每年节省了136斤口粮,让新中国在西方封锁中攒出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农民虽然是生产粮食的,但却吃不饱饭!在河北徐水,交完公粮的村民用榆树皮磨粉充饥;在四川江津,完成征购任务的农户不得不"瓜菜代"度日。看看那段历史吧!但是,那时的农民总体来说都是乐于奉献的。

当时,国家也是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的。有农民安全稳定的粮食生产保障,才有工业、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事业的稳定发展。

有些人农民对国家提供的粮食贡献的话题不以为然。有些人甚至说各种“风凉”话。各抒己见吧,这本来没有什么。但有些人直接干脆就说,那时农民有啥贡献呢?农民生产的粮食自己都不够吃,还要吃返销粮!

这一说法就等于否定了我们国家的粮食,基本上来自于农民交售的公购粮这一事实。

据历史资料记载:1953-1957年间,农民年均交售粮食达330亿斤,占全国商品粮的80%以上。其余为农垦企业的贡献。

当时国际上的西方国家,都还在对新中国进行各种严厉的封锁、制裁,我们国家是不可能从国外进口一斤粮食的。相反,后来,从70年代初,随着国际紧张局势的日益缓和,我国已开始实现了粮食出口业务。出口粮食,成了国家换取外汇的重要手段!

请问,这些粮食若果不是农贡献的,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吗?声言那时农民没有粮食贡献的人们,你们或者你们的先祖究竟是喝西北风过来的,还是吃进口粮过来的?吃进口粮之说,纯属胡说八道!你们当时还没那个资格!你们没吃当时农的粮食,你们究竟吃的究竟是什么?

由于全国各地区农村差异比较大,农民承担的公购粮任务基数不尽一致。就陕西关中西部的一些县区,农民承担的公购粮任务大致为亩产的百分之十到二十五不等。当然,大部分粮食还是都留给生产者了。

但是,当时农民交售公粮任务的热情和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在农村,从裹着脚的老婆婆到老爷爷、从大人到小孩,都知道粮食还给苏联顶账了!交公购粮就是支援国家建设!这些话从孩提时代就已经进入了我们的脑子。

些勒紧裤腰带的奉献,换来的是全国扫盲率从20%跃升至66%,是青蒿素、人工胰岛素等重大科研成果的诞生,更是两弹一星腾空而起的底气。

当时,若果农民按市场价格(或农民自己确定卖粮价格)将粮食给国家,国家的经济建设成本将会成倍上涨,五六十年代经济发展就不会那么快!六十年代末,我国的综合国力也是处于世界前列的,这中间,农民功不可没!但是,当时的农民都是心甘情愿的,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居功自傲。所以,当时,农民对国家的贡献是巨大的!

所以,是人,就不要昧着良心说话。即就是现在,有些人仍然没有那个时代农民所拥有过的“觉悟和姿态”,但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教育下,那时农民都已经有了。大家齐心协力,建设祖国的热情,有些人是想象不到的。因为他们的思想境界还未达到!

要尊重历史事实!谈当时的农民贡献,只是说明一个历史事实,并无别的讨要之意。

请一些敏感质的人不要有别的想法,更不要跟“社保”、“农闹”等联系起来!我说过一万次了,农民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任然依然是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农民没指望过吃别人的“白食”而在遭受别人的“白眼”!请多虑者放心!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