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家风”,即一个家庭世代相传的习惯与规矩。在中国古代,不少家庭非常看重“家风”的传承,比如说,是唐僖宗咸通年间的谏议大夫,后进礼部侍郎,拜江西观察史、华州刺史的裴坦就是这样。
宋人的《太平广记•廉俭》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宰相杨收喜欢豪华奢侈的生活,他的女儿嫁给了裴坦的大儿子,陪嫁非常丰厚,日常用具大都是金银做成的。向来提倡节俭的裴坦知道后很不高兴。有一天,裴坦和妻子儿女一起吃饭,桌子上有用碟子装着的水果,裴坦很高兴。但当他看到碟子里面有犀角做的装饰时,非常生气,立即将桌子推倒了,然后拂袖而去。他一边走还一边说:“这是在败坏我的家风啊!”
裴坦的亲家杨收,小时候家里经济境况很不好——“甚贫”,并且他7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或许正是因为昔日穷怕了,所以,到了他成为朝廷高官之后,变本加厉地要享受物质生活。也不仅是他自己要享受,而且他还希望他的女儿也能够这样。因此,他在嫁女的时候,给了她太多的陪嫁。当然,他给女儿如此丰厚的陪嫁,大概也有讨得亲家的欢心,避免女儿在夫婿家被歧视的用心。但让人难以思议的是,对于这一切,裴坦不但不领情,相反还很不高兴——显而易见的是,这样的做派与他们家世代相传的家风格格不入。
这样的矛盾终于在某一天的饭桌上爆发了:桌子上用来装水果的碟子,里面居然有犀角做的装饰!而这碟子,十之八九应该是杨收的女儿即裴坦的儿媳妇的陪嫁之物。盛怒之下,裴坦竟然把桌子推倒了,并且不顾儿媳妇的面子拂袖而去。
当裴坦说到“破我家也”一句的时候,一定痛心疾首。与宰相杨收结亲,当然不是坏事,但是,当儿媳妇把娘家的那一套奢侈铺张的生活作风带到他们家的时候,是有可能与他们家祖传的勤俭节约家风发生矛盾的,并且还有可能对于下一代的“三观”产生影响的。而进士出身,曾经担任左拾遗史馆修撰的裴坦,对于中国社会既往历史的了解与认识,相对其他很多人,无疑要深刻很多;或者说,他是深深知道这样的生活作风,可能对于一个人的工作作风等造成的巨大的负面影响的。因此,他不能不担心,不能不警惕。
让人十分感叹的是,后来,裴坦的亲家杨收果然因为收受贿赂,竟至不得善终——作为宰相,靠朝廷提供的优厚的俸禄,过上体面的生活应该不成问题,但是,如果没有其他敛财的渠道,想要过哪怕是装水果的碟子也是用犀角装饰的一类的无比豪华的生活,大概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然而,一旦伸手,那么,就存在被捉的可能,而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就连最基本的太太平平的生活也不太可能了!所以,裴坦之所以强调其“家风”不能被“破”,原因大概也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