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选专业这事,就仿佛上了一条特别的船。等你察觉到方向不对的时候,船已经驶出了港口。有的人讲,选专业得看兴趣,有的人讲要看就业前景。但那些真正懂行的人都明白,看这些根本没啥用。因为大部分人和我一样,压根就不清楚自己喜欢啥,也不晓得自己能做啥。
当年选专业就跟买彩票似的,有好多名字听起来特别高大上的专业,可谁都不清楚里面具体教些啥。我选了个听着很厉害的“信息工程”,等到上课第一天才发觉,这专业教的是怎样去修路由器。之后才明白,这专业的前身是“电子设备维修”,学校为了能招到学生,就给改了个很洋气的名字。家长的建议是“这个专业好就业”,可他们不明确什么才是“好就业”;老师的建议也是“这个专业好就业”,但他们同样不清楚什么是“好就业”。
很多人毕业后发觉,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跟专业没啥关联。我读的是“汉语言文学”,到头来却进了广告公司写文案。身旁的同事更夸张,有的学的是“生物工程”,如今在搞房地产销售;有的学的是“国际关系”,现在在做健身教练。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就如同相亲的对象,从表面上看像是门当户对,可实际相处起来那是完全不搭调。
大学刚毕业那时候,我对自己的人生那是啥都不晓得。面试的时候,HR 问我“你的职业规划是啥”,我就只能尴尬地咧咧嘴,说“先积累些经验”。后来我才搞清楚,迷茫并非是因为我们不够勤奋,而是因为我们压根就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啥。而那些早早就知晓自己兴趣的人,就像从小就喜欢画画的同学,现在都已经成知名插画师。
实习是大学生最后的一个契机,能让你知晓自己是否适合某个行业。大二时我去了一家广告公司实习,发觉写文案挺有意思,接着就果断舍弃了考研的念头。我的室友,在实习时发现自己压根儿不适合做销售,最终考取了公务员。实习就如同试衣服一样,多试几次才会知道哪件衣服合身。
很多人讲,选专业得看兴趣。可关键在于,多数人的兴趣都并非真实。我那时候觉着自己喜爱写作,等进了广告公司后才明白,写作跟写文案压根儿是两回事。还有些人说,选专业得看就业前景,然而就业前景就像股市一样,谁都没法确定。十年前热门的专业是土木工程,可现在,工地上连个包工头都寻觅不到。
当然不是。我认识好多人,他们的专业和职业完全不搭边,但生活过得那叫一个滋润。有个人在大学学的是历史,结果却当上了 IT 行业的项目经理;还有人学的是金融,最后却成了自由摄影师。选错专业没啥可怕的,可怕的是你一直揪着自己选错专业这事不放。人生就跟开车似的,就算你走错了道,只要不停下,总归有抵达终点的那一天。
你现今的职业跟你大学所学的专业有关系吗?要是让你再选一回,你会选择啥专业?欢迎在评论区把你的故事分享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