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广汽集团宣布,老帅曾庆洪到龄退休,新帅冯兴亚正式走马上任。
老实说这个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去年上汽集团陈虹退休后,几大汽车国企中这个年龄还在执掌帅印的,就剩下广汽的曾庆洪一人了。再加上如今的广汽市场表现并不算好,也算是到了功成身退的时候。
唯一有一点意外的,个人觉得是两件事。一是去年6月份曾庆洪曾高调抨击价格内卷,声称企业没钱赚、没有效益是不可能生存的,建议纯电占比50%后“油电同权”;二是去年年末广汽高调宣布与华为的合作,呼应了之前AH8项目的“不欢而散”。按理说,老帅退休应该以稳为主,这两件事来得多少有点突兀。
不管怎么说,最终也是曾庆洪到龄退休,冯兴亚顺利接棒。广汽的未来将何去何从?个人的一些看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1)功成名遂,急流勇退?
广汽老总曾庆洪到龄退休辞职的消息传出后,网上的舆论评价并不算好。因为去年高调反对价格内卷的缘故,某种程度上讲曾庆洪算是站到了舆论的对立面。有人说他只会抱合资大腿,也有人说他耽误了广汽的发展。
个人看来,这些评价有失偏颇,对于广汽而言,曾庆洪绝对是有功之人。
作为广汽老人,曾庆洪1999年就开始担任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可以说是广汽合资板块的奠基人之一。2013年,曾庆洪成为广汽总经理,三年后成为董事长,见证和经历了广汽的崛起和黄金年代。
很多人以为广汽从诞生开始就有现在的地位,其实远非如此。就是曾庆洪这一批人,带着广汽从最早的年销5万辆,一路做到了年销几百万辆,并成功打入世界500强。这样的成绩绝非一蹴而就,而是实打实做出来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广汽传祺成立于2010年,同时期的自主品牌多如牛毛,早期的市场影响力也基本为零,常年销量都在2万辆以内。在曾庆洪的主持下,2015年4月传祺GS4上市,凭借着“无限接近合资”的定位,迅速打响名声,从此传祺成为比较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之一。2016年10月传祺GS8上市,更是率先突破20万天花板。
广汽还是最早转型做新能源的车企之一,2017年就推出了GE3这样的纯电SUV,之后更是下定决心把埃安独立出来,打造了好几个爆款。可以说广汽如今有这么大的盘子,曾庆洪的功劳是非常大的。只是刚好走在广汽利润下跌,整个国内汽车产业深度内卷的年代,多少显得有些落寞。
作为年龄60+的老将,曾庆洪当然有自己的思想局限。比如广汽前期与华为的合作并不成功,错过了新势力崛起的机会。甚至有人豪言,要是当时广汽坚持住,最终独家代理华为,现如今会更加强大。但没有发生的事,谁又能预测呢?谁知道当时的合作遭遇了多大的困难?也未必就是老帅一个人的责任。
(2)冯兴亚接棒,技术流的春天?
相比于曾庆洪浓重的合资背景,冯兴亚则更像是自主体系的代表。同样的广汽老人,从2016年开始,冯兴亚就先后兼任广汽集团自主品牌板块企业和研发机构的董事长。可以说最终由冯兴亚来执掌广汽,也说明了上层的态度,就是要做大自主。
在广汽内部,冯兴亚属于典型的技术实干派,很早就开始做自主品牌技术布局,早期并不受待见,最近几年才开始崭露头角。2020年,冯兴亚提出了“无科技不广汽”的战略,当时提到了三个点,要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三个方面做到一流。
电动化主要是电驱动和续航,要用超级快充技术实现15分钟充电80%,用纳米海绵硅电池技术让续航突破1000公里;网联化是打造涵盖GEP纯电平台、GPMA架构及ADiGO智驾生态系统的全技术链;至于智能化,则是推动星灵架构量产落地,冲击高阶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当然也包括与华为车BU联合打造30万元级的豪华智能新能源车型。
到了2024年的广汽科技日,又秀出了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大容量的全固态动力电池,MLounge祺迹头等舱,MBoard2.0祺迹芯智底盘等等黑科技。
总体而言,在冯兴亚的坚持下,广汽这几年打下了不错的技术底子,前沿技术都有涉猎。当然问题也有,广汽缺一款类似问界M9、岚图梦想家这样的车型,把最新的科技都用上,又能通过高定位和高价格支撑技术迭代,提升整体品牌形象。如果有一款这样的产品,广汽如今的局面会大不一样。
(3)做大自主,需披荆斩棘?
2024年,广汽集团的总销量是200.3万辆,其中广汽传祺的销量是41.5万辆,广汽埃安的销量是37.49万辆,两者依然是增长的态势。广汽真正受伤的,还是合资板块的下滑,却又是难以避免的。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了,曾经的广汽属于“左右逢源”。有合资这块大蛋糕在,基本盘非常稳健,哪怕自主板块不赚钱,只走量,整个集团的利润是有保证的;但如今合资车市场萎缩了,自主板块虽然销量还行,利润却不可同日而语。这就是广汽的困境,如何平衡产品的价格和价值。
冯兴亚曾经提出过“四个不能”,即不能过度消耗产品价值感,频繁降价不仅会影响消费者的车辆残值,还会透支品牌消费者的信赖和忠诚;不能过度损害供应链伙伴的利益,因为极致压成本可能会导致供应链无法发展;不能因为降成本而降标准,因为降低标准的降成本,只会是饮鸩止渴;不能丧失社会责任,企业要盈利,要善待员工。
这些说法都很好,但执行起来却都是困难重重。比如说不能消耗产品价值感,对手都降价了,只有你不降,你想守住定位,能确守得住吗?类似长城的哈弗H6,曾经的绝对霸主。因为咬定不降价,从曾经的销冠到如今的小透明,这样的损失企业扛得住吗?欧拉更是因为不打价格战,把一个老牌新能源品牌直接做成了透明人。
再就是不过度压榨供应商,善待员工,保证产品标准这些,企业都想做到,也都想做好。但在高度竞争的市场能不能守住,以怎样的方式守住,依然是难度极大的。
在过去,冯兴亚还不是真正的“掌舵人”,如今这份责任要交到他身上了。
写在最后
去年11月,广汽发布"番禺行动"计划,提到2027年自主品牌占集团的总销量要超过60%,冲击200万辆的销量。如今回头来看,这已经明晃晃暗示冯兴亚接班了。不过国内汽车行业进入以自主品牌做主导、以新能源技术创新为主导的年代,对于冯兴亚来说应该是恰逢其时。
看一眼FLAG,三年“番禺行动”计划,意味着每年15%的增长,冯兴亚能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