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总有一些时候,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顺利,甚至怀疑自己。但其实,不是你不行,而是你的执念太深。要知道,执念是困住天才的隐形牢笼。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7d0c3da65dee4c735f9f3267e48a866.jpg)
经济学上有一个说法叫“沉没成本”,是指那些已经发生且无法回收的成本,包括时间、金钱、精力等。
耶鲁大学实验证明,人对“沉没成本”的执念会导致非理性决策——就像有人花很长时间很多钱学了一项技能,但是在这个行业一直找不到工作,这时候有其他类型的工作找到自己,但是自己却还依旧执着于自己所学的那个方向。用一句人们常说的话:“不然不就白学了吗?”
这就是对沉没成本的执念太深。
在教培行业崩塌时,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果断砍掉2000个教学点,带着教师转型直播带货。他说:“攥紧拳头只能留住掌心的沙,张开双手才能迎接新机遇。”
他如果坚持做教育的信念不转行,那估计现在已经一败涂地。
及时止损,放下执念,方能迎接新的人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702792621691131c31d1ac29bb5be2c.jpg)
举个例子:
拥有执念者思维的人是这样的:“必须在城市买房” → 透支六个钱包凑首付 → 不敢辞职不敢生病
而破局者的思维是这样的:“找一个离城市近的农村盖一栋别墅” →别墅可以住人也可以改成轰趴馆→ 上班开车+副业挣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7aff5d95a972ab679837b307149d9b3.jpg)
人生是旷野,人生也不是只有一个活法,跳出自己的执念,你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
如果你想改变,那可以试试每天睡前写下“如果抛开所有限制,我会如何解决今天遇到的难题”,培养自己跳出框架的思维肌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9912f2666247ac921f59256e1776294.jpg)
哲学家萨特说:“人是自己选择的产物。”
王阳明被贬贵州后放下“成为内阁首辅”的执念,在蛮荒之地创立心学,实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顿悟。
演员张颂文北漂20年买不起房,从“必须演男主角”转变为“把每个配角当主角演”,终凭《狂飙》封神。
我们不是必须要做什么的,你可以选择做任何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9ba066caeddc64c1d484f7907dafc45.jpg)
《易经》里面提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从记者转型保健品,再跨界饮用水,他说:“像水一样适应容器,才能穿越周期。”
小米雷军也曾说:“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但你要先松开紧抓旧树枝的蹄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7ee04552011c02c15b8410f0b610969.jpg)
伦敦大学研究发现,放下执念时,大脑前额叶皮层活跃度提升40%,决策失误率下降65%。
现在给大家一个放下执念的终极行动方案:
建立“执念防火墙”:当出现“必须”“一定”“永远”等绝对化词汇时,自动触发反思机制设计“重生纪念日”:将放下重大执念的日期设为个人节日,每年复盘成长轨迹![](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6aa7256284e91f19487ab0e6536cfe6.jpg)
佛家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我们要明白:
攥紧拳头,你只能握住一粒沙;张开双手,你能触摸整个海滩。那些你以为失去的,不过是宇宙在为你腾出迎接珍宝的空间。逆袭从来不是命运的施舍,而是放下执念后,你与生俱来的光芒终于穿透了自我设限的云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