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发背景与项目历程项目起源F-47是美国空军“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项目的核心成果,旨在取代现役的F-22战斗机,成为未来空战的主力机型。其概念可追溯至2010年的“穿透性制空”(PCA)平台计划,目标是在高威胁环境中维持空中优势。关键技术验证:自2020年起,美国已试飞多架全尺寸演示机,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均参与技术验证,累计试飞数百小时。命名争议:F-47的命名源于特朗普作为美国第47任总统,但其本人否认直接关联,称军方选择了“美妙的数字”。承包商选择与政治背景2025年3月,特朗普政府宣布波音公司获得总价值超200亿美元的工程制造合同。这一选择被认为与特朗普对波音的偏好有关,但也引发对波音近年技术问题的担忧。项目暂停与恢复:NGAD项目曾在2024年5月被拜登政府暂停审查,后因战略需求评估确认其必要性而重启。
二、性能特点与技术突破气动设计与隐身能力F-47采用无尾飞翼布局,结合鸭式前翼设计,优化超音速飞行和隐身性能。其扁平机身和高度隐身涂层可实现全向、全频谱隐身,显著降低雷达反射。飞行性能:最大速度约2.2马赫,作战半径超1852公里,配备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如AETP项目成果),支持超音速巡航和更高燃油效率。航电与武器系统雷达与传感器:搭载新一代有源相控阵雷达(AN/APG-85或升级型号),探测距离达400公里以上,并整合红外搜索跟踪系统。武器配置:可携带AIM-260空空导弹、空射高超声速武器及定向能武器,同时兼容模块化弹药(如MAM)。人工智能协同:支持与“忠诚僚机”无人机(如YFQ-42A/YFQ-44A)编队作战,执行侦察、电子战和打击任务,降低飞行员负担。
三、项目挑战与争议成本问题尽管军方宣称F-47单机成本将低于F-22(1.43亿美元),但媒体估算其单价至少3亿美元,工程开发合同超200亿美元,项目总成本或达数千亿美元。采购计划:预计装备200-300架,远超F-22的180架规模,但需平衡与B-21轰炸机、海军F/A-XX项目的预算冲突。技术风险与厂商能力波音近年因F-15EX生产问题饱受质疑,而洛克希德·马丁在F-35项目中的软件延迟和维修成本问题也引发担忧。美国军事智库批评NGAD可能重复F-35的“过度复杂化”陷阱,且面临中国六代机(如歼-36/50)进展的压力。
四、未来部署与战略意义时间表与盟友合作F-47计划在2030年前服役,特朗普宣称将在其任内组建首支机队。未来或向盟友出口“低配版”,但核心隐身和AI技术可能受限。空战体系整合F-47将与B-21轰炸机、海军F/A-XX及无人机群构成“穿透性制空”体系,旨在突破对手防空网络,强化对中俄等国的威慑。总而言之,F-47代表了美国空军对六代机的技术野心,但其高昂成本、厂商能力及地缘竞争压力仍为关键挑战。若顺利推进,该机型或重新定义未来空战规则,但其实际效能需待2030年代服役后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