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人都知道,日本偷袭珍珠港成为了战争转折点。这场偷袭,不仅点燃了美国这台庞大战争机器的引擎,更让日本军国主义首尾不能相顾,战争资源进一步窘迫,从而败像日益凸显,最终被美国攻入本土。
那么很多人也同样存在怀疑,这场战役日本的初衷。日本人虽然狂妄,但也不乏战争专家,对于和美国的开战自然也进行了许多次推演,并且也极有可能预料到了美国参战的后果。那么,既然如此,日本为何还要招惹美国呢?
其实,日本也深知,美国介入二战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麻烦。可是,当时的日本也是迫于无奈,不得不以身试险。
我们首先知道日本的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正是因为这些先天性的畸形条件,阻碍了日本的各项发展,促使日本有史以来不得不寻求新的生存空间,频繁对外进行扩张。在历史上,日本多次对朝鲜进行侵略,正是想要通过朝鲜进军大陆。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运动快速崛起之后,更是通过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从中获取了巨大的便宜,使他们的野心更加膨胀。随着日军侵华战争的进一步深入,战线逐渐拉长,国内资源已经无法维持在中国战场以及东南亚战场的消耗。
有句话说得好,日本的军事实力打仗可以打败中国军队,但是后续的维持根本无法占领中国。而中国因为当时还很落后,各项基础设施以及工业体系,使他们的占领除了东北三省之外,并不具备优势,相反却要在运输物资上面,大费周章。更重要的是,当时的日本根本没有检测到中国盛产石油的真实数据,而石油等一系列物资却是战争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资。
美国原本和日本签订有协议,并且大发战争横财,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给日本。而正在日本陷入战争泥潭,无法维持战争的时候,美国却突然对其实行了禁运。
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日本国内的经济和资源都到了几乎崩溃的边缘。很显然,此时的中国是无法满足日本的战争资源需求的,所以日本只好另外寻找富庶的地区维持战争。
日本开始把目光放到了前苏联地区,从战略上来讲,从中国东北突入广袤的西伯利亚,将更有可持续性的优势。西伯利亚虽然常年冰雪覆盖,但是地底下矿产和石油资源丰富,可以说得天独厚。但是,战斗民族却不好惹,日本和前苏联在诺门罕地区开仗,结果被前苏联揍了个鼻青脸肿。
碰了一鼻子灰的日本,自此不敢再去招惹苏联,只好继续向南推进,在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地区开辟新的资源供给地。东南亚那些群岛国家,早在十八世纪、十九世纪早已经被西方列强开辟为殖民地。日本想要开拔东南亚战场,势必要和西方列强撕破脸皮。
日本想要南下,自然绕不开美国的支持。而此刻的美国似乎看到了战争的结局,顷刻之间対日本也开始变得不友好。但是美国向来精打细算,虽然没有直接派军队介入到二次世界大战之中,但却以经济制裁资源封锁的形式另类搞破坏。
就在1941年7月,美国时任总统罗斯福开始喊话日本,要求日本撤出中南半岛以及中国的兵力,否则将要对其进行经济制裁。这条件,对日本来说,简直是个笑话,自然不会点头同意。于是,两国矛盾开始摆到了桌面上。也就在当月,美国直接宣布对日本实行物资禁运,同时联合英国、荷兰等国家,冻结了日本的海外资产。
美国这一招釜底抽薪,可以说完全就是摆着撕破脸收拾你的态度。日本这样的弹丸小国,哪经得住这样的折腾,如果制裁不超半年,日本便会自己退兵。但是日本怎么会甘心等待失败呢?日本想要通过谈判桌,和美国再次达成协议,但是均遭到美国拒绝。
就在当年,德国开始进军苏联,并且势如破竹,很快攻到了莫斯科附近。此刻的日本,看到德国盟友向东线开拔,可以帮助牵制住苏联的兵力,认为对美国开战的机会已经来到了。
日本军国主义一度有赌徒的天性,他们认为日本海军完全可以凭借勇气击败美国舰队,并且快速消灭美国军事力量。这一点,和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获取的侥幸胜利不无关系,无论是甲午海战还是九一八事变,日本都有赌博的成分在里面。
事实上,偷袭珍珠港一战术是比较成功的,行动之后,虽然第三波攻击因为南云忠一的错误判断而放弃,但美国太平洋舰队已经遭受重创,日本在太平洋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同时,日军开始进军东南亚,美菲联军根本不是其对手,最终麦克阿瑟丢下数万美军落荒而逃。
经过前期的战争,日本很快取得了东南亚各国的控制权,并且抢夺了运输航线使用权,战争机器再次飞速运转,这也更加是日本军国主义飘飘然了。当时的日本全国上下,一片对战争的狂热蔓延着,一度传出了用一年时间占领美国的舆论。
但是,日本的军方高层很清楚,包括直接策划太平洋战争的山本五十六也很清楚这场战争的结局。曾经留学美国的山本五十六对美国强大的工业基础了如指掌,一旦美国介入战争,日本将彻底沦陷在消耗战的泥潭之中。
但是,即便如此,山本五十六以及其他高层,也深知和美国开战不可避免。所以,山本五十六对奇袭珍珠港这场战役极为慎重,因为这一战要将美国海军的有生力量彻底摧毁,这也将关系着日本对赌的国运。如果控制了夏威夷群岛,日本便可以以此为跳板进攻美国本土,覆盖太平洋,从而逼迫美国签订停战协议,进行谈判。也就是说,山本五十六从始至终都没有认为日本会打败美国,连平手都是在赌博。
就算美国人不谈判,但随着太平洋舰队的覆灭,他们需要时间恢复。日本认为美国当时的造船厂分布在东西海岸,如果只靠西海岸的工厂,美国短时间内无法再建一支舰队。东海岸的工厂由于航线太长,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再建一支舰队。因此日本单方面认为,只要消灭珍珠港内的美军舰队,那么美军起码在一年之内无法组织反击。
日本认为,就算美国人没在预料之内接受谈判,也要因为太平洋舰队受到重创,争取一定的缓冲修整。而美国虽然工业强大,但是造船厂分布东西两道海岸,西海岸的制造能力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太平洋舰队的重建。而东海岸的距离,即使造了出来,也需要很长时间。所以,日本断言,美国一年之内不可能组织大反攻。
也正是说,日本需要一年的机会,在这一年中进行扩张发展,从而在一年后和美国达成谈判,使西方国家认可。
而日本对德国进攻苏联的战争,也更加盲目乐观。德军如火如荼的攻势,几乎使刚经过大清洗运动的苏联亡国。如果德国彻底击垮苏联,德意日也将重新规划世界秩序,瓜分亚欧大陆。到时候,即便美国再牛,也不得不向轴心国低头服软。
但是日本预计的时间并不准确,美国在空袭珍珠港之后开始爆发战争潜力,除了征召了数百万人的兵力之外还全面开启战争工业模式。另外,他们也完全没有想到美国的反映速度,就在珍珠港被空袭的第二天,美国国会便通过了对日本开战的决议。这一切,似乎早有准备一般,使许多历史爱好者认为,美国其实一直在等这个机会。
而在日本偷袭珍珠港那场战役中,美国重量级航空母舰却都没有在港口,被炸毁的许多军舰在短时间内竟然完成了修复。而在日军轰炸的正欢时候,附近却即使出现了美军战斗机进行了还击。此外,他们更低估了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日本当时的国力水平,跟美国完全就不在一个层面上的。
日军的武器装备,或许在当时的国人看来,那些什么三八大盖可能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但是跟美国人的武器装备相比,那都不值一提。所以,当美国这个战争机器全速运转起来之后,日本就已经注定了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