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国务院网站公布了关于《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要求武汉发挥中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以及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等功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批复中提到,武汉是湖北省省会,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要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深度参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共抓长江大保护,带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而此前,武汉在交通城市定位方面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有什么区别呢?“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是指那些在国家交通网络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够整合多种运输方式(如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并提供高效转运服务的城市。“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通常具备能够整合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提供便捷的换乘服务。这些城市不仅是交通网络的节点,更是各种运输方式的交汇点,能够高效地实现旅客和货物的转运。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还应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提升国家整体的交通运输能力。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是指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的多种交通方式(铁路、公路、航空、内河航运、海港和运输管道)为一体的水陆空协同枢纽体系。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必须具备以下的特征:这些城市通常拥有铁路、公路、航空、内河航运、海港和运输管道等多种交通方式的交汇点,形成水陆空协同的交通网络。这些城市必须在全球交通网络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并对国际货物运输和旅客流动起到关键作用。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在国家发展和区域协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国际竞争力,还通过高效的交通网络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交通枢纽城市的等级是这样划分的:国家级的交通枢纽通常是大型的综合交通枢纽,如北京、上海等国际性交通枢纽城市,这些城市具有国际性的交通功能,承担着国内外大量的旅客和货物运输任务。而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通常是一个省份或者多个省份之间的交通枢纽,如省会城市的大型火车站、机场、港口等,它们都承担着较大规模的区域性交通流量。地方交通枢纽城市,它们通常是城市内部或地区的交通枢纽,如市级火车站、汽车站、公交枢纽等,承担着城市或地区的交通联系和转运任务。交通枢纽等级划分通常是根据其在交通网络中的重要性、规模、功能与交通流量等来确定的。
我们国家的北京与上海这两大超级城市都是国际性交通枢纽城市,由此可见,国际性交通枢纽城市是交通枢纽城市中等级是最高的。武汉市从原先的“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重新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这说明国家赋予了武汉更高的历史使命。武汉被新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原因有这些:武汉是我国经济地理的中心,地处长江中游,是华中地区的核心城市,这为武汉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武汉还是全国的高铁中心,是“七射十一纵”的高速公路网络和“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节点,能够快速连通国内各大城市。
武汉作为历史上的“九省通衢”城市,自身拥有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是我国内地重要的枢纽机场之一,拥有多条国内、国际航线,并与全球多个国际知名机场建立了航线网络2。此外,武汉还建设了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形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络。武汉在内河航运方面也具有强大的优势。武汉位于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的交汇处,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内河航道之一。远洋航运可以通过长江进入武汉,使得武汉成为一个重要的物流中心。武汉港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和国家主枢纽港,承担了大量的货物运输和客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