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挥关税大棒,当着166国的面,中方不留情面,再抛96亿美债。特朗普又颁布了哪些关税政策?面对如此紧逼,中方是如何表明自己的态度呢?
自正式就任以来,特朗普已经把关税当成了他最重要的武器,不但对中国产品加征了10%的关税,也没有放过美国的传统盟友们。2月10日,特朗普宣布对进口美国的钢铁加征25%的关税。这一行政命令并不是针对特定国家,而是针对特定的商品。
2月13日特朗普再次出手,签署了实行对等关税的行政命令,据刚刚上任的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表示,对等关税的细节将在4月1日之前完成,届时美国将出台具体政策,公布具体的类目和税率。
特朗普的目的很明确,除了要逆转美国对外贸易中的逆差之外,就是希望利用关税的调控功能,迫使制造企业向美国回流,这样既能拉高美国的GDP,又能解决大量的就业岗位。不过美国国内对特朗普的动作却并不感冒。
美国部分学者认为,特朗普滥用关税的行为将让美国进一步孤立于世界,很可能会遭到其他国家的关税报复,而且制造业的回流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此期间美国将不可避免地遭遇通货膨胀。不仅如此,美国媒体还提出了更尖锐的问题,美国人愿不愿意从事制造业?在经历了产业转移后,即使美国重拾制造业,能否保证其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也是一个未知数。
但这并不是特朗普需要考虑的东西,即使面对舆论压力,他还是执着地挥舞着他的关税大棒。2月18日特朗普表示最早将在4月2日宣布对进口汽车加征25%的关税,这一税率是现行税率的十倍。
特朗普为什么会选择4月2日这个节点也是有讲究的,在20日就职当天,特朗普给美国商务部和贸易代表办公室下了一道命令,要求他们在4月1日之前完成对世界各国“不公平贸易”行为的调查并出具详细报告。
从此也可以看出,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并不是乱挥,而是目的性极强,钢铁、汽车等产业都曾经是美国的招牌行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底特律和匹兹堡的辉煌也被硅谷和华尔街所取代,而重振传统行业的雄风,或许就是特朗普所说的“让美国再次伟大”吧。
对于特朗普的单边主义行径,中方并没有袖手旁观,在2月18日举行的WTO总理事会期间,中方当着166个国家代表的面,毫不留情地抨击了美国的关税政策是扰乱全球贸易的罪魁祸首,不但有可能引起美国国内的通胀,甚至可能引起全球性的经济衰退,而单边主义也有可能趁势抬头,取代基于通用规则的多边贸易体系。
而且中国也用实际行动来应对了美国的做法,自从2022年4月开始,中国持有的美债数量就跌破了万亿大关,并且一直呈减少趋势,据美国财政部18日公布的最新数据,作为美国第二大债主的中国在去年12月减持了96亿美债。调整美债持有量,并非仅是投资考量,这背后反映的是中方对美元,以及中美关系的担忧。
虽然现在特朗普毫无顾忌,但相信要不了多久,四处挥舞关税大棒的负面影响,就将逐渐显现。把步子迈得这么大,美国经济未必吃得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