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洛阳地区商业贸易的发展对饮食文化的影响

洛熙论史 2023-02-02 10:14:53

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万邦来朝,百业俱兴。唐朝也是思想最开放的时代,那时的女性可以出门社交,还可以穿男装和胡服,按照自己的喜好打扮自己。

各个领域也都产生了不同的成就,经济和文化都有了很大发展。

现代人流行“吃货”这个词,大部分人都对美食没什么抵抗力。其实,你知道吗?吃是每个时代永恒的话题,每个朝代都有吃货,唐朝也不例外。那么唐朝时期的饮食文化究竟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就从唐朝饮食文化的角度切入,探讨一下唐朝洛阳地区商业贸易的发展对饮食文化的影响。

01 唐朝洛阳地区的商业的发展

1、安史之乱以前

隋朝建立后将首都定在大兴城,不久后又兴建了东都洛阳,洛阳城逐渐变成了隋朝的商业中心。

但是令隋炀帝没想到的是,隋朝的寿命竟然这样短暂。隋末时期,战乱频发,无论是农业还是工商业受到了很大冲击,东都洛阳也不例外。

没过多久,十几年的心血就荡然无存。据史料记载,当时洛阳的三个贸易市场都遭到了破坏。这其中比较出名的是丰都市和通远坊北市最为出名。

丰都市是在隋朝的大业十三年因战乱而被焚毁的。直到四年后,唐朝建立不久,该市才重新启用。

只是在面积上比原来的要少了一半,名称也由“丰都市”改成了“南市”。这个市场也是唐朝建立后在洛阳恢复的第一个市场。

26年后,唐朝才恢复了洛阳的第二个市场。只是将坊市的位置由原来的通远坊改成了临德坊,面积也同样减少了一半。后来到了武则天时期,唐朝才又在固本坊建立了西市。

而且在武则天时期,唐朝政府从关中迁民至洛阳,人数竟多达数万户。洛阳地区的人数变多了,再加上政府在其他方面的扶持,所以洛阳地区的商业贸易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期。

根据《元河南志》记载,南市中就有一百二十行,还有三千多个酒肆。不仅如此,南市的四面还有四百多家店铺。

据说,当时南市的货物多到堆积如山,很多店铺都因为面积不够而私自向前扩张店铺。

在这种情况下,唐朝政府为整顿市容,不得不在公元707年发布条令,禁止这些店铺私自向前扩张面积。这些记载都从侧面反映出唐朝洛阳地区贸易的繁荣。

此外,在商业贸易如此活跃的环境下,坊市制度也逐渐被打破了。在此之前,我国对商业贸易的把控十分严格。所有的贸易都必须在坊市之内进行,不得私下交易。

在坊市四周设有围墙,每个围墙上面都开了一个门,每个门都有官兵把守。而且坊市的开市和闭市时间都有严格限制。

但是这些制度逐渐被打破了。在当时,洛阳地区的商业贸易范围已经发展到了坊市之外的街巷。

各个店铺的营业范围也变得丰富了许多,有商店,有旅店。这些新的元素也构成了新的商业区,深受百姓的欢迎和喜爱。

不仅如此,在坊市内还形成了小吃街。路边有许多卖各种各样吃食的小贩,烟火气十分浓厚。酒肆也是许多文人墨客喜欢去的地方,这在很多唐诗中都有所体现。

由此看来,唐朝前中期洛阳地区的商业贸易比之前繁荣许多。

2、安史之乱以后

安史之乱是唐朝洛阳地区商业贸易的一个分界点。从安史之乱开始,洛阳地区的商业贸易也因战乱而中断,结束了134年的繁荣。

公元755年,安禄山下令攻击洛阳,洛阳地区的各行各业都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旧唐书》记载,在战乱过后,洛阳整个城市都毁了,没有一个建筑是完整的。在以洛阳城为中心的500公里内,剩余的老百姓也不过才千户而已,一切都呈现出衰败的景象。

虽然在安史之乱结束后,社会也渐渐地稳定下来。但是这种毁坏是不可逆的,修复需要时间和金钱,还有各种人力物力。不过,唐朝依然是唐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只用了二十多年,洛阳又恢复了以往的繁华。

虽然战乱后的洛阳没有了往日的繁华,但是当时还是有很多商人在洛阳进行贸易往来。不仅如此,其中还有许多外籍商人。而且这些商人还凭借贸易赚了不少钱,出现了很多暴发户。

当时的唐德宗为了发展经济,就接受了赵赞的建议,调节了长安、洛阳等八个地区的物价。这样更有利于贸易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从此时到公元885年的120多年间,洛阳地区的经济开始了有序的恢复和发展。

由此看来,安史之乱虽然给洛阳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但是洛阳在战乱后的整体恢复情况还是很好的。

甚至在很多史料中可以看到,此时洛阳地区的繁荣程度并不比安史之乱之前差很多的情况。

但是好景不长,公元885年,唐朝再次爆发战争。当时李罕和孙儒两方势力均要争夺洛阳,洛阳也再一次陷入了战争之中。

02 唐朝洛阳地区商业贸易的发展对饮食文化的影响

在大致了解过唐朝时期洛阳地区商业贸易的发展趋势和大概情况后,我们来着重介绍一下唐朝洛阳地区商业贸易的发展对当时人们饮食文化的影响。

首先是人们在饮食方面消费观念的改变。隋唐相交之际,战乱频发,社会也不安稳,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连生存都是问题,就更不要提饮食消费了。

但是在唐朝时期,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因此,人们在饮食消费观念上也有了很大改变。

在洛阳地区,坊市中有很多酒家。不仅如此,我们上文也提到了街边有许多卖吃食的商贩。

人们不再满足于在家中自己烹饪,而是更喜欢到街上去寻觅美食。根据史料记载,在天津桥的南边有一条端门大街,那里有很多颇具规模的酒楼。

这些都给老百姓提供了很多选择。此外,还有很多老百姓购买半成品回家自己烹饪。

第二点,人们的饮食种类也变得更加丰富了。吃饭不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成为了一种享受,变成了一种美食文化。

当时的老百姓不仅会吃主食,还会给自己安排很多副食。而且,当时的人们还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饮品。

由于洛阳地区商业贸易的繁荣,各地之间的特产也跟着商人到处“旅行”。这些食品原料多种多样,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当时老百姓的需求。

那些商贩不只会贩卖成品美食,还会贩卖其他的原材料,大大丰富了老百姓的餐桌。

第三点,当时人们对美食的要求和品位也变高了。唐代后期,洛阳的坊市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在政府划定的范围之内,而是发展到了坊市外的街边里巷。这样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

而且,在唐朝,很多酒楼都是现做现买,等客人来了才派人去买菜。这样一来,买到的菜品绝对新鲜,味道肯定也是非常棒的,不像我们现在基本都是冷冻食品。

《洛阳市志》中对此就有记载,当时的坊市中甚至还有专门用来买菜的豪华摊位。这种设置和我们现代的菜市场差不多。

除了这些之外,当时的洛阳还有一个全国的水运交汇中心。来自全国各地的商船和车马都在这里停留驻足,希望能分得一杯羹。这个交汇中心十分繁华,那些来贩卖货品的商船挤满了整条河。

这些商人中有很多都来自丝绸之路,可以说,当时全国各地的富豪商贾都会来这里做生意。洛阳不仅仅是唐朝的贸易中心之一,同时更是全球的重要贸易地点。

也正因如此,洛阳成了丝绸之路的起点。

此外,唐朝时期洛阳地区的蔬菜和香辛料种类也变得非常丰富。我国的黄瓜和茄子都是以前从其他国家引进的。

《酉阳杂俎》中就有记载,我国曾经从新罗引进过一种茄子,颜色是白色的,形状像鸡卵。

菠菜本来是汉代时传入我国的,但是到唐代时又有了新的品种。此外还有千金菜,也就是我们现在的莴苣。

莴苣本来是隋朝时引进的,因购买人花费了千金才将莴苣种子买回来,所以又叫千金菜。唐朝时期,莴苣已经成了家家户户经常吃的菜了。

不仅如此,香辛料的种类也变多了。西域的香辛料非常有名,这些香辛料随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也逐渐成了我国饮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胡椒就是从南洋传来的,在唐朝时期非常流行。胡椒在我们现代的饮食中也经常使用,成为了烹饪时重要的香辛料之一。

总的来说,唐朝时期洛阳地区的商业贸易空前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饮食文化也受到影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茹炳林《唐朝的洛阳商业》

陈有忠《隋唐时期的洛阳商业》

1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