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吃药可防流感?多吸氧能扛病?6个常见“伪常识”都是坑!

雅霜的记事本 2024-09-21 11:37:39

“担心感染就提前吃药预防”“多种药物一起吃恢复更快”“体温一定要尽快降下来”……每到细菌、病毒“猖獗”的秋冬季,您是否也会因为这些“小道消息”而焦虑不安?

还有哪些常见的防治误区?到底应该怎么保护我们的呼吸道?在《看呼吸》日前推出的直播节目“如何扛过新冠、流感、支原体共流行?”中,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燕明主任为我们揭晓了答案。

误区一:担心被病毒感染,可以提前服药预防

一些患者自行购买和服用抗病毒药物用来预防感染,这种做法其实存在健康风险。抗病毒药物不是万能的,对细菌、支原体感染无效,并且自行预防用药可能会导致病毒株基因突变,产生耐药性。

在一种特殊情况下我们可能会药物预防流感,比如一个家庭里既有孩子,又有患基础疾病、年龄较大、感染后出现重症风险比较大的老年人,如果孩子确诊了流感,但是没有办法和老年人分开生活,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就能预防性地服用抗流感的药物,并且建议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参照具体药品说明书来使用。

误区二:多种药物一起吃好得更快

有些患者感冒之后把多种药物放在一起吃,以为这样就能够更快痊愈,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任何一种药物都是通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多种药物叠加服用会加重肝肾负担。

另外,目前市面上很多药物是复方制剂,部分成分有重叠,比如服用了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泰诺感冒片,再叠加服用含有类似成分的中成药,如此多药联用、超剂量用药,可能会引起致命伤害。

误区三:体温一定要尽快降下来

非常不建议大家特别着急地把体温降下来,体温升高其实是身体的保护性反应,能够激活体内更多的免疫细胞,从而能更好地“歼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如果体温不高、对病原没有反应,其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什么时候吃退烧药比较合适呢?一般建议年轻人体温 38.5 摄氏度以上时再吃退烧药,如果觉得身体很不舒服,那也要等体温 38 摄氏度以上再吃退烧药。对于老年人来说,38.5 摄氏度可能已经算是比较高了,那就可以在体温升高至 38 摄氏度左右吃退烧药,而不是稍微有一点发烧就开始吃药。

误区四:体温越高、吃的药就要越多

年轻患者按照说明书用药就可以了,一般来说是先吃一片退烧药,6个小时或者8个小时以后再吃一片。体温越高、年龄越大的老年人,用药越要慎重,给药的剂量应该从小开始,降温要缓一些,避免一次大量出汗造成虚脱甚至低血压,并且要根据出汗及血压情况及时补充水分。

另外,很多人认为只要体温不高就没事了,其实并不一定。绝大部分情况下,体温降下来就意味着病情得到好转。但是凡事都有两面,对于重症感染的患者来说,如果体温原本是高的,但突然就下降了,这反而可能会对治疗和预后有明显的不利影响。除了观察体温,我们还要观察血氧、心率、血压以及呼吸频率的情况。

误区五:呼吸道的感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是一回事

呼吸道的感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二者不太一样。在新冠病毒、流感病毒等导致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面前,人人是平等的,整个人群普遍易感。而且在教室、养老院等人群集中的地方停留时间越长,患病风险越大。长期在家里的老年人患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反而会比较低。

肺炎链球菌、支原体等导致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比较容易出现在年龄大且有基础疾病的人身上。尤其是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他们全身的抵抗能力和局部的呼吸道抵抗能力都比常人脆弱,因此病原更容易在他们的身体内定植和引发重症。

误区六:加大吸氧量能够预防病毒感染

是否需要家庭长期氧疗要结合动脉血气分析的检查结果来判断,一般来说,假如结果显示动脉血氧分压小于 55 毫米汞柱或者动脉血氧饱和度小于 88%,那就说明身体缺氧了,需要长期的家庭氧疗来补充氧气。另外,如果动脉血氧分压在 55 - 60 毫米汞柱之间,同时有肺动脉压力增高、慢性心功能受损、一定体积的血液中红细胞比例明显增多等情况,这也说明需要长期吸氧。

如果你不符合上述这些指征,却为了预防疾病而坚持吸氧或者随意加大吸氧量,不仅没有任何的益处,可能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一旦氧气吸入的过多了之后,血氧饱和度超过了正常值,机体会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它们可能会破坏细胞的功能、诱发炎症因子,使多个脏器的功能受到损害。

0 阅读:14

雅霜的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