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于20个三峡大坝,外媒已经发现,中国曾在沙漠里干了件大事

幻影梦语者 2025-02-11 22:07:30

在全球追求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浪潮中,中国将目光投向了广袤的沙漠地区,大力发展沙漠光伏发电。我国沙漠地域辽阔,阳光充沛,此天然优势为光伏发电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近年来,中国在这一领域成果斐然,有力推动了能源结构转型,也为沙漠地区带来了生态与经济的双重效益。

中国沙漠光伏发电的发展历经坎坷。起初,光伏产业起步艰难,技术滞后、市场狭窄以及国外竞争的压力,如重重山峦横亘在前。

但中国光伏人并未退缩,他们坚持不懈,加大研发投入,努力提升技术水准。终于,中国光伏产业在困境中逐渐崛起。

21世纪伊始,中国光伏产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沙漠光伏发电项目日益受到重视。以内蒙古库布奇沙漠为例,2022年,一项投资额高达800亿元的沙漠光伏发电项目在此启动。

项目完工后,每年可为周边区域提供400亿度电,其发电量相当于20个三峡大坝的总和。该项目的落地,让沙漠旧貌换新颜,也给当地居民带来诸多实惠。

在光伏板的遮蔽下,居民们能够种植草料,解决牲畜饲料难题。与此同时,他们还可栽种高经济价值的农作物,逐步迈向富裕生活。中国西北地区的沙漠问题严峻。那里戈壁无垠,黄沙漫天,给当地居民生活造成极大困扰。

强烈的日照和频繁的沙尘暴,使得每到春季,狂风便裹挟着黄沙席卷至华北地区,导致能见度大幅降低,严重影响人们出行。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沙尘暴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5亿元。

此外,沙尘暴还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进程,目前我国已有261万平方公里土地遭受不同程度荒漠化,占国土总面积的27%以上。土地一旦荒漠化,恢复难度极大。

故而,遏制沙漠扩张、治理风沙灾害,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在沙漠治理的征程中,中国曾走过不少弯路。20世纪50年代,国家号召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以治理沙漠,但因树木选择不当,许多不适宜的树种很快枯萎。

80年代,我国启动规模浩大的“三北”防护林工程,通过人工植树种草建设防护林带,然而这需要大量水资源灌溉,最终导致地下水资源枯竭。

进入21世纪,中国在沙漠治理技术上实现重大创新。科学家们发现,西北地区光照条件优越,极适合发展光伏发电。

在沙漠中建设光伏电站,既能提供清洁能源,又能构筑起巨大的屏障,有效阻挡风沙蔓延。2007年,中国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建成全球首个百兆瓦级沙漠光伏电站。

此后,鄂尔多斯的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超过1000兆瓦,堪比一座大型火力发电厂。众多光伏电站形成的绿色屏障,有力抵御了风沙侵袭。

同时,光伏电站充分利用西北地区丰富的光照资源,为当地乃至全国供应了清洁可再生能源。

光伏电站能有效遏制风沙扩散,关键在于其独特的运行机制。光伏板下方会堆积沙子,形成天然的防护带,阻断风沙流动。

这一创新为沙漠治理开辟了新途径,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方案。在广袤的戈壁滩上,数以百计的光伏电站如春笋般涌现。

它们显著改善了周边环境温度,为植被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有些电站还巧妙利用弃电抽取地下水,既满足自身用水需求,又为沙漠地区地下水资源提供了补充,实现了电、水、沙资源的协同治理。中国沙漠光伏产业的发展并非坦途。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光伏设备并构建产业体系,但当时国内市场狭小,几家大型企业几近倒闭。

随着可再生能源需求增长,中国光伏产业迎来发展机遇,21世纪后迅速崛起并大量出口。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订单锐减,产业遭受重创。

更为严峻的是,2012年欧美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施加高额惩罚性关税,行业近乎崩溃。好在有政策支持,中国光伏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掌握自主核心技术,成功实现逆袭,成为全球光伏产业的引领者。在荒漠地区建设大规模光伏电站,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这些电站不仅充分利用独特资源优势,还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就业与经济繁荣。

居民通过电站获得就业机会,生活条件得以改善,还学到了经济作物种植管理知识。一些妇女经电站培训掌握养殖技能,实现家庭脱贫致富。

此外,电站定期举办文体活动,丰富了居民业余生活。在推进沙漠光伏发展过程中,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政府制定严格规划,控制开发规模与强度,科学合理选址,避免过度开发。

在工程建设中,采取有效固沙治沙措施,防止土地沙化。部分电站项目在周边种植乔木灌木,打造出新的绿洲景观。

如今,中国的沙漠光伏发电项目展现出独特魅力与广阔前景。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沙漠光伏发电不再局限于提供清洁能源,而是与多种产业深度融合,开拓出更多发展可能。

比如,将光伏发电与农业相结合,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与旅游业相结合,打造独特光伏景观,吸引游客观光。这些新方向不仅提升了光伏发电的经济效益,也为当地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在库布奇沙漠,光伏发电项目成效显著。项目建成后,不仅为当地提供大量清洁能源,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当地居民在光伏板下种植各类耐旱植物,发展特色农业。同时,该项目为当地创造众多就业机会,许多居民参与项目建设与维护,收入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甘肃腾格里沙漠的光伏电站意义非凡。这座我国首个在沙漠中并网发电的立体生态光治沙项目,总投资28亿元。

每年可为周边地区提供大量电力,减少燃煤排放,有效治理沙漠面积超过3万亩。它的建成不仅为当地能源供应提供有力保障,还推动了当地生态修复。

电站周边植被逐渐恢复,沙漠化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同时,该项目为其他地区的沙漠治理和光伏发电项目提供了宝贵经验。中国在沙漠光伏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国的创新模式,如“光伏+农业”“光伏+养殖”“光伏+旅游”等,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认同。

中国的技术和经验输出,有力推动了全球能源转型,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未来,中国将持续加强在沙漠光伏领域的探索与创新,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拓展应用领域,为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奋勇前行。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的沙漠光伏产业必将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人类的绿色未来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