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4月2日,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一宣布,瞬间引发了美国国内大规模动荡,50个州集体抗议,局面一度失控。
连国际社会都无法保持冷静,各国也开始纷纷准备站队!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仅仅不到24小时,美方就紧急发布了一份“特殊涉华通告”。
这是要玩什么新花样?中国又会如何回应这一轮风波?
“对等关税”生效!
特朗普上台以来,关税大棒就像是他手里的“标配武器”,时不时地挥舞一下。
4月2号,特朗普果然又挥下了关税大棒,这次给中国开了个34%的“对等关税”,听着挺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觉得,这真的是对世界经济的一次“轰炸”。
其实美国推行这项政策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想解决长期以来的贸易失衡问题,二是推动制造业回流。
美国一直认为,通过提高外国商品的关税,可以减少外国商品的进口,进而减少自己国家的贸易逆差。
而且特朗普希望通过这个方法,把更多的生产线吸引回美国,重振美国的制造业。
虽然这听起来像是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但实际上,这背后有很多不为人知的风险。
通俗点说,这所谓的“对等关税”就是,你给我加税,我也给你加税,谁也不吃亏,谁也不占便宜。
结果呢,全球的贸易市场就这样开始乱成一锅粥,大家都知道,国际贸易有一套规则,大家都按照规则办事,才能实现共赢。
但美国自己却不想遵守这些规则,还硬是要改动规则,弄得整个合作看起来有些不太公平。国际贸易组织提倡的是“公正自由”的贸易原则,可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完全打破了这个原则。
4月2号当天,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召开了发布会,宣布了各国的关税比例,欧盟20%、日本24%、韩国25%,而中国那一栏赫然写着54%。
大家可以想象,这个数字对于全球经济来说,意味着什么。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不仅挥向了中国,还波及到了美国的盟友,比如欧盟、加拿大等国家,几乎每个国家都躲不过这一劫。
美国政府给出的解释是,这政策能让美国的制造业重新焕发活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推动美国经济发展。
实际上,特朗普的这一招,反而导致了美国股市的大跌,市值蒸发了6.5万亿美元,尤其是那些大公司,股民们的表情可谓是“惨不忍睹”。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看着这种局面,赶紧站出来“灭火”,他严肃地警告,说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看似很有气势,但实际上可能带来三个大麻烦:失业率上升、物价上涨、经济增速放缓。
听了这话,市场的恐慌情绪一下子更重了,大家开始怀疑,这场关税战,特朗普真能打得赢吗?
尽管如此,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依旧坚持“死鸭子嘴硬”,他一边发文宣称美国在这场关税战里一定会大获全胜,一边继续向中国施压。
但面对特朗普的威胁,中国显然没有退缩的意思,坚决表示:我们也不是好惹的!
国际站队:德法掀桌、加墨抱团
这轮政策一上线,全球外交场瞬间变成了“分裂剧场”,上演了一场史诗级的闹剧!
4月2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站在欧洲议会的讲台上,表情严肃,话音铿锵地说:“如果特朗普政府继续这样下去,我们会拿出一大堆手段反击。”
德国总理朔尔茨也在柏林的记者会上愤怒地摔掉了手中的讲稿,语气愈发激烈:“这不是贸易战,这是经济自杀!”
而冯德莱恩连夜连线欧盟27国领导,会议中竟然忍不住飙出德语粗口,可以想象,气氛的紧张程度。
她明确表示,欧盟绝不坐以待毙,必要时会采取一系列强硬措施。
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中指明,欧盟早就准备好一套“牌”应对美国的经济压迫,甚至准备采取断绝对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或者把华尔街的投行踢出政府采购名单。
而中国方面也没有示弱,迅速给美国送上了一份“回礼”——大豆、玉米、天然气加税,稀土出口设限,甚至将10家美国企业列入“黑名单”。
美国当年一手推起的贸易壁垒,现在像是弹回来的箭,直指自己。
加拿大的特鲁多已经明确表示,如果特朗普实施对等关税,加拿大也有足够的“应对措施”。毕竟,不止一次,在美国加税时,中加两国就已经采取了反制措施,这场博弈似乎早有预兆。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也做了一个令人震惊的预测:如果关税战持续半年,全球GDP可能会损失1.2万亿美元,比2008年金融危机还要严重。
这种经济损失,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场全球性灾难,当然,特朗普并不是没有看到妥协派的存在。
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国显然是对美国有依赖的,他们对关税大棒的反应大多温和。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国家大多选择“做做样子”,然后与美国达成某种协议,避免更为激烈的冲突。
日本丰田推迟在得克萨斯州的建厂计划,韩国三星也冻结了对美国的芯片投资。
这些举动被许多媒体解读为“资本投票”,即使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也选择了沉默对抗,似乎不愿与美国发生更大冲突。
而对于越南这样的国家来说,情况更加复杂,3月31日,美国开始落实“对等关税”,越南立马做出反应,紧急降低对美关税。
然而就算是这样,它们仍然未能逃脱美国的制裁,表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已经不止局限于几家大企业或特定行业,它几乎成了一种全球性压力。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从保护美国工业出发,目的是“清除外国的竞争”,让美国的产品更加具有竞争力。
这种看似合理的经济措施,却让全球经济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混乱,而网友们也开玩笑说,特朗普通过这种方式,推动了“全球化2.0”的进程,不过这可不是全世界想要的“升级”。
美发布涉华公告!
就在4月3日,美国又对中国下了一个“狠手”,除了宣布提高普遍关税外,还取消了中国小额包裹免税待遇。
这对跨境电商来说,无疑是个重击,以前,我们可以通过小额包裹的形式把价格低于800美元的商品寄到美国,免去关税,给那些做电商的小伙伴带来了不少便利。
不管是从中国工厂生产的饰品,还是一些手工艺品,都能通过这个政策轻松进入美国市场,美国的消费者也能用很实惠的价格,买到这些性价比高的商品,真是互利共赢。
但是这次,特朗普政府的“新政”一出,很多做电商的朋友都开始头疼了,以后,中国寄到美国的小额包裹,不论价钱多少,都得交关税了。
其实,美国在公告里提到的一个理由特别值得一提,他们说中国的小额包裹和芬太尼的流通有关系,简直荒唐!
大家都知道,中国对毒品的管控一向非常严格,打击毒品犯罪也是下了大力气的,怎么可能把这个锅扣到中国头上呢?这一点,连很多美国人自己都觉得不太合理。
大家知道,近年来,中国的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迅速,甚至已经超越了不少美国本土的电商生意。
美国显然不甘心坐视这种情况继续发展,所以他们通过取消免税政策,试图把中国商品的成本提高,从而削弱中国电商的竞争力,不过这种策略能奏效吗?
其实,美国这种“关税大棒”根本拦不住中国的发展步伐,根据深圳跨境电商协会的数据显示,虽然新政策一出,物流成本瞬间上涨了15%,但有90%的卖家并没有屈服,反而选择了通过墨西哥中转,将货物绕道运送。
这样一来,反而加快了产业链外移的进程,达到了美国人“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效果。
说到底,特朗普政府推行的这场关税战,背后的动机其实远远不止“制造业回流”这么简单,实际上,美元霸权才是美国此举的核心目标。
但这些做法最终让美国经济陷入了困境,3月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暴跌至92.9,预期指数更是降到65.2,仿佛是在给经济衰退敲响警钟。
汽车关税导致车价飙升1万美元,苹果股价也在盘后暴跌了7.5%,就连啤酒罐也要加税25%,这些数据堆在一起,简直就是一幅民生凋敝的画面。
相比之下,中国则显得更加从容不迫,王毅外长在访问俄罗斯时明确表示,要坚持“平等协商”的底线。
而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中国也在不断加大布局,特别是在RCEP框架下,加强了与东盟国家的合作,进一步分散了经济依赖和市场风险。
中国的发展并不会因一次关税政策的调整而受到太大影响,反而可能会加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结语
这一切,足以让人看到,无论是跨境电商,还是其他领域,中国都在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应对挑战,不断推动着经济走向更加稳定和多元化的未来。
而美国那种关税打压,看来不过是一时的战略反应,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