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的一个夏夜,周总理在家安排了一个周末晚宴。当日下午,他焦急地等待着,时间快到了,便拨通电话催促她们。
当车子终于抵达西花厅,这母女二人已迟到了十几分钟,但周恩来夫妇热情迎接她们。晚宴气氛轻松融洽,周恩来向两位女士开口道:“你们一家两代人,都是国家的功臣。母亲抛弃荣华富贵,投身革命;女儿在新中国的事业中也做出了杰出贡献。”是什么女人让周总理亲自接待,并誉为“国家的功臣”?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6c8ddeae5ca56761d7b90a8ce2110b6.jpg)
董竹君(1900年一1997年12月6日)中国近代企业家、女权运动的先驱者、上海锦江饭店创始人1900年,董竹君出生在今上海市洋泾浜畔的一个贫民窟。她的父亲以拉黄包车为生,母亲是富豪人家的帮佣。尽管家境贫寒,董竹君自幼聪明伶俐、清秀可人,父母为了让她脱离贫困,将她送到私塾念书,希望她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然而,命运无情。她13岁那年,父亲患重病,再也无法拉黄包车为生,还欠了一堆债。为了偿还巨额债务,董竹君被迫到青楼做卖唱女。每天在烟花巷内度日,她的清脆歌声和琴声虽然赢得了客人的掌声,却无法掩盖内心的痛楚。命运似乎终于给了她一个机会,15岁那年,她遇见了改变她命运的男子——夏之时。夏之时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军阀,对董竹君的才艺和坚韧深感欣赏。于是董竹君设法装病逃离青楼,与夏之时结婚,成为督军夫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5d89b8452c0e520ec929a20f7eb09aa.jpg)
婚后,董竹君随丈夫前往日本,入读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1917年,她毕业返回中国,但生活并不如意。在夏家,她饱受白眼与冷遇,丈夫夏之时因派系斗争失势,脾气日益暴躁,甚至吸食鸦片,对家庭不闻不问。最终,董竹君决定与夏之时分居,独自带着四个孩子留在上海。更糟糕的是,夏之时在离开上海时没有留下任何钱财,之后也从未寄过分文抚养费,董竹君陷入了极度的经济困境。毫无经济来源的她只能依靠典押度日。即使面对这样的困境,她也深知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维持家庭和孩子们的教育。于是,董竹君决定开办纱管厂。她将一条珍珠项链和其他物品变卖,筹得800元,再四处奔波,终于筹集到4000多元,在上海闸北创办了群益纱管厂。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她甚至还前往菲律宾马尼拉募股筹资。一个月后,她成功筹得一万多元,将群益厂扩建到占地4亩、职工200多人的规模。然而,命运再一次考验了她。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日军突袭上海,群益纱管厂在炮火中几乎被摧毁。董竹君自己甚至也因参加抗日宣传等活动,一度被法租界捕房关押入狱,其后被保释。而在家庭方面,丈夫的无情和冷酷,让董竹君彻底对这段婚姻彻底失望,两人正式于1934年办理了离婚手续。随着母亲去世,父亲病重,丈夫离婚,失业欠债,女儿的养育费,一切的困境如尖刀般刺痛董竹君。就在她几乎绝望时,没想到此时却出现了1位贵人,就是名为李嵩高的军火采购员。当看到昔日富贵之家的督军夫人如今为生计走投无路时,李嵩高慷慨解囊,借给董竹君2000元,这2000元成为日后开办锦江饭店的最原始资本。经过深思熟虑和市场调查后,董竹君决定从事餐饮业,开办川菜馆。1935年3月15日,锦江小餐馆在上海法租界华格臬路上正式开张。开业当日,顾客盈门,菜肴和菜单从头顶上互相传递,盛况空前。锦江小餐馆迅速走红,成为上海饮食业的新宠。甚至上海滩头面人物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和南京政府高官都是常客。为实现自己曾经的承诺, 董竹君招收许多女服务员,给她们培训,提供许多就业机会。随着生意日渐繁盛,1936年1月28日,董竹君开设了锦江茶室,白天卖茶点,晚上卖酒菜。这里成为进步人士和文艺界的聚会场所,也是上海各界聚会的重要场所。“董竹君”和“锦江”成为实业界的响亮名字,甚至有外侨邀请她前往国外开设分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b6d3245d500ea55a40dd6575b92c6dd.jpg)
然而,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上海迅速沦陷于日军之手。董竹君始终支持进步事业,成为日伪拉拢的对象。1938年,她与《大公报》著名女记者蒋逸霄共同创办了进步刊物《上海妇女》,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为免遭迫害,1940年冬,她悄悄乘船逃往菲律宾马尼拉。抵达马尼拉后,她准备创办锦江分店,但太平洋战争爆发,战火波及马尼拉,她不得不再次漂泊。直到1945年2月,董竹君才乘上日本红十字难民船回到上海。回到上海后,董竹君投入到锦江饭店的业务整顿中,锦江饭店和锦江茶室再次蒸蒸日上。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后,中共地下党在上海筹办印刷企业,董竹君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她先后创办了协森印务局、永业印刷局、锦华进出口公司、美文印刷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新中国成立后,董竹君担任上海妇女代表,继续为社会贡献力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9e7fc7c9c66724e98fc682c11891d95.jpg)
1951年,上海市委和公安局决定在上海设立高级食宿场所,邀请董竹君将锦江川菜馆和锦江茶室合并为锦江饭店。董竹君毫不犹豫地将价值15万美元的锦江饭店交给党和国家,自己则逐渐淡出管理层。1967年,董竹君一度被以“特务嫌疑”罪名逮捕,历经多年牢狱之灾。直到1973年5月10日宣布释放,1979年3月29日获平反。晚年,她以惊人的记忆和毅力完成了长篇自传《我的一个世纪》,记录了自己将近一百年的沧桑岁月。1997年12月,董竹君与世长辞。回顾她的一生,从青楼卖唱女到督军夫人,再到商界大亨,董竹君见证了整个20世纪中国的发展。她的故事,既是个人奋斗的传奇,也是那个时代女性力量的象征。董竹君的一生充满坎坷与磨难,但她凭借着坚韧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成为上海滩的传奇女性。董竹君不仅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更是无数女性心中的榜样。她曾说过,她对人生的磨难没有怨言,只是对爱有些遗憾。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她的坚毅与勇气,为后人树立了不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