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 年,距离林徽因离世已过去 7 载光阴,时年 61 岁的梁思成对外宣告,自己即将与 34 岁的林洙步入婚姻殿堂,此消息一出,瞬间引发众人的强烈反响 。
几乎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坚决表示反对,在他们看来,林洙或许觊觎梁思成的头衔,而且两人的年龄差距实在太大,并不适宜一起生活。
他的女儿梁再冰为此与他激烈争吵了好几次,好友张奚若更是直言:“倘若你非要固执己见和林洙成婚,我便与你彻底断绝往来。”
然而梁思成的态度始终极为坚定,最终还是不顾其他,毅然与林洙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
林洙是怎样的人物,竟能使梁思成不顾众人异议,选择与她携手共度晚年?而她与梁思成的故事又是如何开启的?
1928 年,林洙诞生在福建省福州市一个建筑世家,其父亲对建筑技艺颇为精通。从小就对文学满怀热爱的她,阅读了诸多中外文学作品。童年时期,她在昆明的“开明书店”里留下了一段难忘岁月 。
在朝气蓬勃的时光里,1948年,年轻的林洙来到了北京。当她首次走进清华校园时,领略到了与众不同的学术气息。凭借父亲的介绍与托付,林洙很幸运地结识了林徽因。
林徽因凭借自身渊博的学识与热忱的态度,在每周二和周五的下午,亲自指导林洙学习英语。
在这个时候,林洙的配偶程应铨和梁思成存在师徒关系。基于相互之间的往来,两户人家逐渐熟悉起来,关系也愈发亲近。
林洙时常获邀参与梁家每日下午4点举办的茶会,在这沙龙场合里,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以及其他诸位老师畅快交谈,她由此对梁思成先生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1949 年,林洙和程应铨步入婚姻殿堂。然而命运无常,到了 1957 年,林洙的丈夫程应铨被认定为右派,林洙也因此受到波及,工作被调整至资料室,之后还与丈夫解除了婚姻关系 。
两年过后,她开启了在清华大学建筑系资料馆的全新角色——管理员,主要承担为梁思成整理珍贵资料的工作。
这项工作使得她与梁思成有了更为频繁的接触,在闲暇之际,他们也常常交流心声。交谈之时,梁思成仿佛一位温暖的聆听者,在一旁听她从小说、作家聊到婚姻、家庭。
他们之间的关系,从先前的长辈与晚辈、老师和学生,转变为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02
1955 年,林徽因离世后,梁思成始终深陷悲痛与孤独的情绪里。林洙给予的陪伴与关怀,让他得到了极大的慰藉,感受到诸多温暖,他发觉自己已然无法离开这位温柔的友人。
梁思成鼓起十足的勇气,郑重地向林洙递上一封饱含心意的信件。这封信让林洙既感意外又觉激动,她快步投入梁思成的怀抱,泪水夺眶而出。
这样的一封信件,成就了一份婚约,还使得林洙立下了为爱情坚守一生的誓言 。
1962年,全然不顾身边亲朋好友的质疑与反对之声,梁思成与林洙正式步入婚姻殿堂。
结婚之后,林洙因亲友与梁思成关系变得疏远而深感愧疚,压力也随之而来。然而,梁思成对此却很淡定,还安慰她不要自我责备,独自承受了所有的指责。
他们夫妇打理着自己的家庭,默契十足,彼此理解支持,这使得林洙认为那是“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光。
然而,美妙的时光向来短暂。一场毫无预兆的变故,似狂风暴雨般猛然袭来,把他们平静的生活搅得支离破碎。这场变故让他们不得不直面动荡与不安,生活轨迹出现了极大的转变 。
梁思成被视作“复古”典型遭受批判,还遭遇抄家,其收藏的所有图书资料均被收缴。上级下达指令,要求林洙与梁思成划清界限并离婚。
即便承受着诸多压力,林洙始终陪伴在梁思成身旁,从未离开,守护这位年长者的心意愈发坚定。
在寒冷刺骨的冬日,窗外之人突然把他们屋子的玻璃击碎,林洙和孩子们只能迎着寒风,赶忙用报纸将窗口糊上 。
在那个时候,梁思成心脏功能严重衰弱,却没办法住进医院。林洙竭尽全力和外界的医生取得联系,始终与北医三院的几位医生私下保持着联络。
在这一时期,她既是梁思成的妻子,为其打理生活;又是他的理发师,帮他整理仪表;还是他的保姆,悉心照料他的日常起居;更是他的护士,关心他的身体状况 。
林洙凭借每月62元的薪资,照料着一家五口人的生活:梁思成,她自己的两个孩子,以及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 。
即便一次又一次遭到批判、被人训诫,甚至在自家还遭遇过身份不明之人的敲诈勒索,林洙始终都未曾离开梁思成身边分毫,是爱情让这二人相互依偎、彼此救赎。
林洙自始至终都陪伴于梁思成身旁,一直到1972年,梁思成因病离世,这段守护才落下帷幕 。
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之际,梁思成握住好友陈占祥的手,声音微弱地说道:“这么多年,林洙始终在我身旁,给了我数不清的帮助与支持。”
03
在那漫长的夜晚里,唯有44岁的林洙独自度过孤寂的时光。
正值青春之际,她没有选择踏上再婚之路,而是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整理梁思成的遗稿工作当中。以这种别具一格的方式,捍卫着那段美妙动人的爱情。她毫无保留地投入精力与心血,把这份执着转化为实际行动,悄然守护着他们爱情的珍贵记忆 。
在对《佛像的历史》以及《中国营造学社史略》这两本书籍进行整理期间,她投入了巨大的心力。在处理《佛像的历史》时,由于书中的配图寻觅起来极为困难,她遭遇了诸多阻碍。
至于《中国营造学社史略》的编纂工作,这就好似在撰写一部中国建筑史的浓缩版本,需要大量地查阅各类历史资料。她在研究、梳理以及筛选的过程中,彰显出了卓越的学术能力与专业素养。
她把传播丈夫的理念与精神视作自身的乐趣,且始终兴致盎然。直至七十多岁时,依旧在奋力工作。
在访谈过程中,林洙饱含深情地讲道:“这些年从事著书工作,让我深切觉得思成始终未曾离去,一直都陪伴在我身旁。”
在详尽的建筑设计图纸和满含爱意的文字里,林洙深深陶醉于丈夫的独特魅力,脑海中不断浮现他们往昔共同拥有的甜蜜岁月 。
04
2004年6月,正值纪念林徽因百年诞辰之时,清华大学出版社推出了一本由林洙撰写的新书《梁思成、林徽因与我》 。
在这部作品里,她鲜少谈到自己,而是着重呈现了梁思成的学术之路。书的封面,是一幅呈现梁思成与林徽因默契合照的图像。该书围绕梁思成的学术成就与人生轨迹展开。
她把自身置于毫不起眼的境地,仅仅是为了让梁思成及其倾尽一生所取得的成就大放光芒。
尽管不少人对她与梁思成的婚姻发表过不同看法,对林洙的品德存在诸多怀疑,然而她以半生时光证实了自己的真挚爱情 。
这份坚定不移的爱,造就了梁思成,也造就了她自身。
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之际,步入暮年的林洙被问到多年以来所收获的事物。她神情坦然地回应道:“他让我在生活中感受到了快乐。”这话言简意赅,径直表达出她所得到的最为重要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