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相术名人传奇(十三)——艾颖赶考奇遇

智者聊过去 2024-06-13 21:26:40

艾颖是须州(今属山东)人,他生活在五代后期至北宋初期,他一生中最为出彩的一件事是十七岁就考中了状元,成为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最年轻的状元。他在赴京赶考途中,还有一段奇异的经历。

当时艾颖只有十七岁,还处在后唐时期,艾颖前往当时的京城参加会试。途中住在一处乡村客栈,客店里条件很是简陋。客店里人不多,有一名村学中教书的老儒,衣着破旧,样子很是邋遢。老学儒得知艾颖是去参加科考,回过头来对他说道:“公子此行,一定能金榜题名。”

艾颖觉得老者这样说,只是抬举自己,他连忙自谦道:“贱子家住山东,也没有得力的师友教导,而且家中又缺少典籍,所以学识疏寡,这次去京城参加考试,只是下场试试深浅而已,哪里敢说一定能考中?”老学儒说道:“我这里有一本书想送给公子,请公子在这里稍稍等候一下,明天早上我一定赶来送上。”

第二天早上,老学儒果然赶来,送了一本书给艾颖,打开一看,原来是《左传》第十卷。老学儒将书交在艾颖手上,对他说道:“公子一定要多翻看这本书,这本书不仅可以给你带来富贵,再过几十年,还会有人因为此书荣登甲科,不过他的寿数和官禄都比不上公子,公子切记!”

艾颖收下了这本《左传》,他觉得老学儒的话不无怪异,虽然弄不明白其中究竟有何寓意,但还是时不时翻开看看。这一年会试的主考官是后唐的才子李愚,其人学识渊博,品行高尚,一生刚正不阿。李愚出的考题是《铸鼎象物赋》,语出《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枚。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艾颖刚好熟读此段,因此看到这个题目心中大喜,不假思索,一挥而就,写成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李愚看到艾颖的文章,十分赏识,毫不犹豫地将这份考卷列为第一。

艾颖成为状元之后,自然就步入仕途。五代时期朝代更替频繁,艾颖也和那位官场不倒翁冯道一样,经历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五个朝代,而且都官运亨通,一帆风顺。到后周时期,他已经做到正三品的左散骑常侍,成为皇帝身边的顾问。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从后周手里夺取了天下,艾颖虽然不得已归顺北宋,但是对赵匡胤的这一做法未必没有意见。原本想着当几年清闲的官然后就退休养老,可是赵匡胤要派人去清查汴京的几所粮仓,艾颖作为户部侍郎,被点名要求参加。艾颖觉得自己在后周时就是三品大员,不愿意去做这样的俗务,便给赵匡胤打报告,说自己不宜亲浊务,辞不肯为。赵匡胤却不同意:“惟致仕乃可免耳。”意思是说除非你辞官不做,要不然就得干活。艾颖于是告老还乡,回老家过悠闲自在的日子去了。其实这一年的艾颖才只有四十九岁,他一直活到了七十八岁。

倘若艾颖能多活十年,他就能看到另一位同样以考题为《铸鼎象物赋》一举夺魁成为状元的人。此人名叫徐奭,字武卿,浙江瑞安人。徐奭也是一位学霸,他先是在省试中夺魁,然后在宋真宗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的殿试中夺得状元,连中两元,也是难得一见的人才。这一年徐奭也只有28岁,他在殿试时所作的《铸鼎象物赋》,其中有“为时人所推重,名噪天下”的名句:“足惟下正,讵闻公餗之欹倾;铉乃上居,实取王臣之威重。”意为:鼎足平正,没有听说鼎中美食倾斜倒掉的;王朝永固,取决于君王大臣的威严重信。

与艾颖在官场上的碌碌无为不同,徐奭励精图治,还是很有作为的。他在担任两浙路转运使时,为了督治水患,在苏州修建了一道西堤,长90里,堤上建筑桥梁18座,既防洪又便利交通。虽然政绩卓著,但是由于同僚嫉妒,徐奭却迟迟未获升迁,而徐奭并不在意,依旧一心为民,在46岁时病死于任上。宋仁宗感念他的功绩,封他为晋宁侯,这在宋代119位状元中,是绝无仅有的荣光。

0 阅读:15

智者聊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