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五十度,你还能脱光衣服睡觉吗?这可不是什么猎奇挑战,而是北极圈内因纽特人的日常生活。
对,就是那个迪士尼动画《冰雪奇缘》的灵感来源,那个被很多人误称为“爱斯基摩人”的民族。[害羞]
01
严酷环境下的独特族群
地球最北边的北极圈里寒冷无比,因纽特人穿着兽皮衣,在冰天雪地里生存。
他们并非不怕冷,而是经过几千年的进化和适应,练就了一身对抗严寒的本领。
一月份,那里平均气温已经到达零下40度,四千年前因纽特人的祖先从亚洲东部迁徙而来,越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
他们打算去美洲内地,结果半路被印第安人追杀,在且战且退的过程中,他们最终退守到北极圈内,并在那里生存繁衍至今。
这段历史,或许可以解释他们为何对“吃生肉的人”这个称呼如此敏感。
他们不是茹毛饮血的野蛮人,而是被迫适应极端环境的生存者,他们敬畏自然,觉得山山水水、飞禽走兽背后都有神灵精灵在掌管。
打猎回来,他们会做个仪式感谢猎物,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他们在严酷环境中生存下来的重要精神支柱。
02
雪屋冰雪筑成的温暖港湾
因纽特人并没有现代化的供暖设备,他们依靠的是一种独特的建筑——雪屋。
这种看起来简陋的冰雪建筑,却是极地里最好的房子之一,因纽特人一天就能建好雪屋,选结实干净的雪,切成大小合适的方块,建造过程就像堆个超大的雪人。
雪块要垒紧实了不然风会灌进来,他们还会在雪屋里挖出门洞和窗户。
为了方便通行,门洞弄大点儿窗户小点儿,再用冰雪遮挡一部分,这样既能透光又能看到外面。
雪屋的保温性能超乎想象,这得益于用来建雪屋的特殊积雪,那是风吹后堆积起来的。
这种雪很致密,像许多小冰块挤在一起,中间有很多小缝隙能留住空气,所以保暖效果很好。
为了进一步提升室内温度,因纽特人还会在雪屋中央挖一个小坑,作为“火坑”。
他们用干草和树枝生火,也用鲑鱼油鲸鱼油或海豹油点灯,厚厚的积雪墙和屋顶就像天然的保温层,慢慢地把火里的热量留住,让雪屋越来越暖和。
由于火坑位置较低,热量能够均匀分布,使人感受到全方位的温暖,雪屋并非完美无缺。
冰雪建筑怕热怕挤,温度升高或受到压力就容易塌,为了安全舒适,因纽特人得经常留意雪屋,坏了就修不行就重建。
此外,雪屋内部也会融化但速度很慢,天气暖和起来,雪屋里的雪开始融化时。
因纽特人会把灯灭了打开门通通风,让屋子里的温度降下来,让融化的雪重新冻结,这样雪屋就更结实更暖和了。
03
脱衣而眠的秘密
零下几十度,因纽特人竟然在雪屋里裸睡这让人难以置信,虽然难以置信,但这其实是他们生存的妙招。
其实雪屋里面没那么冷,如前所述,由于雪的保温性和油灯的加热作用,雪屋内的温度可以维持在零度甚至更高。
再说,因纽特人睡觉的地方可不是直接在冰天雪地里,他们会在雪屋地面铺上兽皮或草席。
猎杀的动物皮毛对于因纽特人而言是宝贵的财富,这些皮毛会被做成衣物和毯子。
为了保持舒适,脱掉衣服让身体透透气避免潮湿闷热,一家老小挤在一个被窝里,互相抱着暖和。
这种“抱团取暖”的方式,在极寒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试想一下,在冰天雪地里,还有什么比家人温暖的怀抱更能抵御严寒呢?
因纽特人比其他民族更耐寒,当然了这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本领,而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甚至是基因,都为了适应极寒环境而发生了改变。
拿着鱼叉,在冰冷的海水中追捕海豹或鲸鱼是他们生存的常态,他们不仅食用这些动物的肉,还用它们的皮制作衣服和住所,用它们的骨头制作工具。
因纽特人觉得生吃才不浪费食物,这种饮食习惯,一方面是由于北极地区缺乏燃料,另一方面也是他们对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
生肉里的维生素和酶有助消化吸收,但是这种老办法越来越难以为继了。
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地区冰川融化,动物数量减少,严重威胁着因纽特人的食物来源和生存基础。
因纽特人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如何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人类适应能力、人与自然关系的故事。
在冰天雪地里,他们靠聪明和胆量活了下来,还过出了自己的特色,他们对自然、资源和传统的尊重,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如何平衡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保障他们的生存,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他们的遭遇让我们明白,天涯海角,其实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
为了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北极熊等冰雪动物,我们必须保护环境,减少碳排放。
在面对挑战时,我们可以通过智慧和创新找到解决方案,因纽特人雪屋的建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他们利用简单的材料和工具,创造出了能够抵御极寒的住所,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值得学习。
结语: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或许已经远离了那种与自然搏斗的生存状态。
但因纽特人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人类与自然的联系,不要忘记我们对地球的责任。
只有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才能让所有生命,包括那些生活在冰雪奇缘中的朋友们,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信息来源:
新华网2017-10-26,生活在北极圈的人吃什么?
澎湃新闻2022-11-09,北极回忆录 | 破冰之旅:初识因纽特
百度百科——因纽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