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主持甘肃首次大规模绿化,植树两百万株,如今只剩百株

北纬的咖啡豆 2024-12-20 14:26:37

“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几乎成了西北荒凉的代名词,风沙漫天和草木稀疏仿佛成了这片土地永恒的底色。

百年前,一位于战场中纵横捭阖的人物,竟把目光聚焦在了这片看似希望渺茫的土地,毅然开启了一场同自然的漫长较量。

他,就是左宗棠。

01

戎马倥偬

湖南出身的左宗棠,尽管早年科举未果,却怀抱“家贫国忧”的伟大志向。

随着太平天国的骚动愈演愈烈,他投身于军事,扮演了镇压反叛的重要角色,这段历程充满了斗争与火光,也铸就了左宗棠的显赫名声。

他与曾国藩、李鸿章并列为“同治中兴”三大重臣,成为清朝末年政治舞台的重要角色,不过他的成就并不仅仅限于平定内乱。

面对西北地区的不安宁,阿古柏的叛变,俄国的威胁,新疆的危机,左宗棠被紧急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察新疆军事。

他深知比起募兵更难的是军饷,是怎么筹集到足够的粮食保证大军行动,为此他把稳固后方列为了核心,关于甘肃的治理就是他的一个重点。

这一决策不仅反映出他的军事智慧,更体现了他对整体局势的敏锐洞察,以及对西北地区长远策略的独到眼光。

02

从书斋到战场的转变

他不但擅于用兵,科考未中后,更潜心钻研农学,写成《朴存阁农书》,尽显其求真务实的精神风范。

这一段学术研究看似与军事策略毫不相干,却为他将来管理西北、改善环境条件奠定了基础。

他不仅关心军事,也关注平民生活和经济发展,这是他与同时代其他官僚的不同之处。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他敏锐地意识到海防的关键性,并开始探寻富国强兵的途径。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他更加深切地意识到民族危机的迫切性,积极推动建造轮船,发展近代工业,甚至创办了兰州织呢局。

这些行动都展现了他求实进取、不畏探索的精神。

03

治理黄沙

在古代甘肃的辉煌岁月里,其曾为丝绸之路的关键之所,更是中华文明同西域文化交融的桥梁,见证了诸多文化交流的盛景。

明清之际,甘肃自然环境惨遭重创,因无度垦地与连绵战事,该地生态急剧恶变,原本美好的环境不复存在。

土地变成了沙漠,河水流失严重,植被消亡,交通闭塞,曾经的辉煌已不复见,只剩一片凄凉。

在这种严峻的环境里,左宗棠这一代人的使命变得尤为艰巨,他明白想要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就必须先恢复生态平衡,振兴经济。

于是左宗棠开始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他注重教育,认为教育是提升人民素质,振兴一方的基础;他筹措资金修建道路,以便利交通,促进物资和信息的交流;他还推广牛痘疫苗,以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这些举措于多重层面改善了民生状况,亦为后续的绿化工程筑牢了稳固根基,有力推动了相关发展。

在生态恢复方面,左宗棠选择了一条长远且富有成效的道路,他理解在干旱的西北地区种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这正是展示他远见卓识和坚毅不屈精神的契机。

他择取了诸如适应干旱的杨柳、沙枣之类树种,于驿道两旁栽种,还对士兵的植树数量予以严格限定。

如此一条自潼关延展至酒泉,乃至跨越天山南北的绿色廊道渐次成形,据统计于河西走廊及新疆地域,其种下树达数百万棵。

在当时这无疑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这些树木不仅美化了环境,更像生命的血管,为这片干涸的土地注入了活力。

但单纯植树并不足够,树木的保护同样重要,对这些来之不易的绿色生命,必须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

他颁布了一系列严厉的法令,禁止任何人砍伐树木,违法者将受到严惩,甚至有传言称,“谁砍倒我的树,我就取谁的性命”。

尽管这种说法可能有些夸张,但也充分反映了他保护树木的坚定态度。

流传至今的“斩驴护树”的故事,生动展示了左宗棠铁腕保护环境的形象。传闻他某回巡查,见一驴啃树皮,当即下令处死该驴,且告诫众人:需如珍视生命般护树。

这个故事或许听上去残酷,但它反映出当时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何等脆弱,以及左宗棠对于保护树木的迫切心情。

正是这种近乎苛刻的保护措施,才使得这些树木能够存活下来,并在随后的岁月里,为这片土地带来巨大的益处。

04

结语

时光荏苒,昔日郁郁葱葱的“左公柳”、“左公杨”,如今屈指可数,仅余百株,它们宛若历经沧桑的老者,寂静地立在茫茫戈壁,无声地叙述着这片疆土上的岁月故事。

树木凋零,自然的轮回固然难辞其咎,但人类的肆意破坏却更为致命。

民国乱世,战火连绵,国民军扎营此处,砍木为炊,继而,民众亦有所效仿,盗伐不已,甚至在荒年,剥树皮以果腹。

“左公柳”虽所存无几,然而其寄寓之魂魄,坚强犹在。它宛若一座精神丰碑,鼓舞着一辈又一辈的子孙,致力于大地的绿化事业,坚韧不拔。

甘肃森林学研究领跑全国,并非侥幸,而是对生态环保持之以恒的重视,促使该领域研究蓬勃向上。

那些无名英雄——护林员、林业工人,乃至平民百姓,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延续左宗棠的遗风,为大地编织一片片新绿。

“左公柳”的寓意,早已逸出树木本身,化为一种文化的标识,一种精神的表征。它体现的是爱国情操,是为民造福的公仆精神,更是人与自然和合共生的生态理念。[太阳]

参考来源:

淄博日报 黄河看绿|一棵“左公柳”,一部绿化史

敦煌发布 左宗棠主持甘肃首次大规模绿化,植树两百万株,如今只剩百株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