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记者表示,“美方不会再继续提高对中国的关税了,因为这可能使两国之间的贸易陷入停滞。”并表示将会降低对华关税,希望借此刺激美国民众消费热情。
据特朗普这番话话音落地不到24小时,18日,特朗普在对记者谈及中美之间谈判协议方面,称中美之间将会在3~4周内就完成协议,双方接触频率非常频繁,随即,他又话锋一转,称“如果不能达成协议,美方将会设定限制,并制定一些新规则。”

特朗普这番话向中方表露出什么信号呢?这场贸易战接下来将会怎样发展呢?特朗普的招数能否起到预期效果呢?
叫停“关税”特朗普此前之所以对华放软态度,选择叫停“关税数字游戏”,首先是基于国内矛盾形势做出的妥协,其次就是给与中方进行下一步的谈判预留空间,最后就是给国际上其他有“异心”的盟友吃一个“定心丸”。

首先就国内矛盾来说,也大致分成两个方向,一个是普通民众对于特朗普的反对呼声强烈,许多地方甚至因为关税问题使得生活成本上升,而爆发了多起大规模抗议活动。
另一个就是美国上一届政府的领导班子,比如说拜登、布林肯等人,以及美国国内的政客,因为特朗普的“对等关税”计划导致自己的相关权益受损,纷纷站出来指责特朗普。
又或许这些政客最终的目的,是想利用舆论的声音扳倒特朗普,不论他们的出发点是什么,这些国内反对的声音以及抗议,对于特朗普政府来说,需要及时进行安抚。
其次就是与中方进行了这么久的贸易战,美方一点没占到便宜,反而是元气大伤,比如说此前美股就经历了狂跌,美债也深陷抛售热潮,国内企业更是面临困境等等。

所以特朗普就想与中方暂缓贸易战,进行对话谈判,但是美方还是秉持高高在上的态度,希望由中方先对美方制裁进行妥协,然后双方再坐下来就中美双方贸易进行合理磋商。
特朗普一边怀有与中方进行谈判的想法,一遍又对中方施加压力,等着中方主动“上门求和”,但是特朗普的想法与他的实际做法可谓是南辕北辙,又怎么会取得他想要的效果呢?
最后就是基于国际形势的妥协,虽然此前在特朗普政府的施压下,许多国家对特朗普政府进行了妥协,但是特朗普的朝令夕改,仍然给其他的国家以及盟友留下了负面印象。

此前,美方最为忠诚的“小弟”日本,就偷偷抛售了美债,更不要说欧洲其他国家了,虽然特朗普在公开场合信誓旦旦的宣称“和欧盟的协议100%能够达成。”
但是欧盟却悄无声息的将目光投向了亚洲,为美欧之间合作破裂默默找起了退路,或许是特朗普也嗅到了“风雨欲来”的气息,于是特朗普选择用推进中美双方将签署协议的信息,来稳住当今的局势。
释放信号贸易战没有赢家,从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以来,中美双方经济发展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伤害,现今特朗普此番会话向中方传递了什么信号呢?中方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呢?
就特朗普18日的发言来看,主要向中方传递了以下几方面的信号:第一个层面是特朗普政府想要与中方“谈和”,第二层是这场谈判应该由中方主动发起,最后一层就是对中方的威胁,意思就是在限定期限内,中方如果不主动求和,美方将会发动更为严厉的反制。

中方此前就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对于中美双方之间关于双方贸易进行有效磋商,中方一直持有欢迎的态度,但是中方所希望的谈判并不是特朗普想要的“主动求和”。
而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的互利互惠的会谈,若美方只想站在规则制定者的高位,胁迫中方进行有利于美方单方面,而会损害中方相关权益的和谈,中方肯定不会配合。
更为重要的是,美方现在是出于战略局势上自乱阵脚的一方,本想着能够凭借对中方的制裁“捞点油水”,与此同时,还能够压制中方的发展,真可谓一举两得,没想到计划全部落空。

随着贸易战的深入,反倒暴露了本国经济上的缺陷,使得国内矛盾愈加激化,而反观中国国内,各行各业都平稳有序进行,经济行业上也没有十分大的矛盾波动,更使得特朗普坐立难安。
美方单方面的脱钩断链,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倒车,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对未来不确定的挑战与危机,中方更应该扩大对外开放格局,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来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丨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加快和中国谈判进程,预计会有个好结果
2025-04-18 23:27: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