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了你是想考清华?还是北大?”
小时候,我们大概都会被家人朋友问及这样的问题,但是长大了之后就会发现,能考上清华、北大这样国内顶尖高校的,都是凤毛麟角,虽然学历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能考上的定然有超越常人的才能。

有这样一位男子,4次参加高考,先后拿到复旦、北大、清华的录取通知书,却因为同一恶习被劝退两次,为什么这样一个天之骄子,最后会成为大众眼中现实版本的“伤仲永”呢?他究竟染上了什么恶习呢?
01这个男子名叫张非,出生于四川岳池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父亲是一名物理教师,母亲则是一个普通中学的临时工,由于张非是家中独子,所以父母对其寄予了厚望。
但或许也是自小缺少交流,或者跟人交流比较紧张,张非落下了口吃的毛病,这使得他不受同年玩伴的待见,于是张非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学习中去,也逐渐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或许是童年的经历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张非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加不爱与人往来,只沉浸在自己孤独的世界里,这时可供张非玩乐的项目也比较少,于是越发积极学习。
张非天生的聪颖加上后天的认真努力,使得张非读完五年级就跳级升到了初一,进入初中,张非也一如既往地努力,很快就将所学的内容融会贯通,连初中老师都表示:“教给他的知识,他已经已经难以‘吃饱’了。”
张非14岁时,和父亲发生了非常大的矛盾冲突,为了报复父亲,他故意考砸,最后进入四川成都的一所中专,在这所学校中,他所接触到的是更加自由的环境,以及不爱学习的同学。

于是张非接触到了互联网游戏,虚拟世界填补了现实世界的空虚,张非逐渐沉迷其中,不顾白天黑夜,两年后就因为频繁逃课和夜不归宿被学校开除,父母虽然失望,但还是将他送到学校复读。
为了鼓励张非的学习兴趣,父亲就和张非达成了一个约定:只要张非考上大学,父母就就不再干涉张非打游戏的问题,这也让对网络游戏沉迷上瘾的张非看见了自由的苗头。
于是乎,又老老实实待到学校念书,刚开始的时候张非的学习成绩非常普通,可能是张非在学习方面确实有着超乎常人的天赋,到了高二时,成绩就开始位列前茅。

可能学习对其来说过于轻松,即便是每次老师找到他时,都是在网吧打游戏,或者是听课听到一半就睡觉,经常性的逃课,也并没有使得张非的学习成绩有丝毫下滑,所以老师们对此大概就是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2002年7月6号,在经历了两天考试后,张非头也不回的进了网吧,在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的填上了“北京大学”,随后又随便写了国内其他几个知名高校,后来被复旦大学录取,张非拒绝了,并决意复读一年。
02在初战北大失败后,这位天之骄子并没有气馁 ,而是重新收拾行李进入了曾经的高中再次复读,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张非甚至在这一年内对自己的行为习惯稍加约束。
可能是确实天赋异禀,再加上学习上的持之以恒,这位年轻人在2003年的高考中,成功考入了北京大学,虽然身边赞美无数,但是张非并不关注这些,而是又一头扎进了网吧里。

在生活能力上几乎没有自理能力的张非,又离开了家乡,在父母的护送下,进入了北京大学的校园,和之前高中被管束的日子不同,北京大学非常自由,张非一下失去了方向,天天沉浸在网吧里。
由于张非很少听课,考前也不认真复习准备,于是在的大一的期末考试中,张非一下子挂了7门课,北大规定一学年挂科5门就要劝退,于是张非主动退学了。
或许是不甘于平凡,张非又再次踏入了高中校园,进行第二次复读,为了远离上瘾的源头,父母将他安排进了南充十一中,但是张非仍然能够想办法上网,但这并没有影响这位天才的第3次高考。

2005年,张非以高达703分的成绩取得了南充市的理科状元,在老师的推荐下,他填报了清华大学,但是在清华大学并没有痛改前非,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业,所以在大一下学期也是挂了几门课,但好在没有到劝退的程度。
为了避免历史重演,张非母亲在2006年来到北京,对张非进行陪读,母亲的督促反而使得张非更加叛逆,他很少与母亲交流,一味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2007年2月张非因为挂科太多再次被清华劝退。

后来张非在高考前4个月又踏入了高中校园进行复读,作为一个参加过高考4次的人,他对自己也没有信心,但好在有班主任的鼓舞,于是张非在班主任的帮助下短暂戒掉了网瘾,在学习上奋发向上。

2007年,张非参加了高考,并再次成功考入清华大学,在成绩出来前,张非的事迹被网上一篇文章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网友们将其称为“四川考霸”、“高考钉子户”。
但张非并不太认同网友们的调侃,称:“谁不想在清华北大上学呀这种说法很不负责!两次退学我也很痛苦,我是个需要帮助的人,我不想被别人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