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怎么知道薛宝钗“无味的很”?姜是老的辣,蘅芜苑早被他看破

君笺雅侃红楼 2024-11-08 09:37:14

大观园盖好后,贾政带着贾宝玉进去参观,顺便“试才题对额”,既考验贾宝玉的“题对”才能,又备元春回来看到弟弟的进步而欣慰。贾政可谓良苦用心。

但这么好的机会,曹雪芹肯定不会放过隐喻和伏笔,于是贾宝玉的每处题对额,贾政的每次点评都是重要的阅读线索,不能轻易错过。尤其贾政对后来的潇湘馆、稻香村和蘅芜苑的点评,更是直指后面居住在此的主人。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贾政说潇湘馆“若能月下在此窗下读书,不枉虚此一生”,就是对林黛玉的最高评价。而到了蘅芜苑时,贾政的评价,就应该是对薛宝钗的点评。

贾政道:“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苋浦悠雠探祝?或如翠带飘摇,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贾政不禁笑道:“有趣!只是不大认识。”(引第十七回)

蘅芜苑在贾政眼中有“正反”两个评价。第一眼是“无味”,进去后再看发现“有趣,只是不大认得”。

“无味”“有趣”显然不如“不枉虚此一生”那么高评价。尤其“只是不大认得”,就是发现不了真正的好处,也就无法证实价值。看似褒,实际还是中性的肯定。

其实,蘅芜苑展现在贾政眼中的“现实”,就相当于薛宝钗之于贾家,以及金玉良姻之于贾政的认同。

“无味”就是指鸡肋。

晋代司马彪在《九州春秋》记载:“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是说曹操与刘备对峙汉中,久攻不下就有舍弃之意。一日因汤中有“鸡肋”,便有类似“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之叹。《三国演义》引用了这段典故,以杨修猜透曹操说“鸡肋”有退兵之意的打算,而遭来杀身之祸。

贾政说蘅芜苑“无味”,实际就是指当时薛家来贾家谋求金玉良姻,对贾家来说是“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备胎。

但等进了蘅芜苑后,见到那些香草藤萝,大开眼界。才算别有见识。这就像是日后薛宝钗嫁给贾宝玉后,展现出的“停机德”被贾政认可后的认识。

其实不光是贾政,林黛玉对薛宝钗的认识也是分为两段,第四十五回她就讲了心里话:

“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

妙玉对林黛玉看薛宝钗的立场,用了一个不识“五年梅花雪水是个大俗人”的趣评,表现出林黛玉和贾政一样初识薛宝钗“无味”的观点。但等到她真正感受和体会了薛宝钗的好,才发现真实的薛宝钗,就像蘅芜苑的那些香草藤萝一样,丰富多彩而又“有趣”。

薛宝钗身上也确实存在两极的评价。恨之者认为她“虚伪藏奸”,爱之者便接受她“真情实感”。林黛玉说她是“自误”了,“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也是贾政先说“无味”再评“有趣”的原因。

不过,无论“有趣”怎么扭转“无味”,到底只是个中性评价。蘅芜苑不如潇湘馆,也证明薛宝钗比较林黛玉要稍差一筹。

潇湘馆后有“退步”,更是“墙开一隙,得泉一派”,代表能为贾家带来后退之路以及未来发展的活水之源。

蘅芜苑的芝兰香草却只是作为点缀,没有实际意义。且全无花数。那些藤萝都攀附在大山石之上。山石可作贾宝玉,藤萝香草隐喻薛宝钗,攀附就是金玉良姻的7实际,就是薛家攀附贾家以分利之意。

所以,蘅芜苑体现出薛宝钗于贾家没有实际利益好处,再“有趣”也是个“玩意儿”,终究是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最后林黛玉去后,贾宝玉娶薛宝钗,到底也只是启用“备胎”。结果也没能留住贾宝玉,绝了贾政一脉。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0 阅读: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