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种教养方式会让孩子焦虑不安

那群妈妈 2024-01-24 15:25:52

调查发现,近三成香港小学生受焦虑症状困扰,有些甚至达到杞人忧天的程度,例如担心坏事会发生在自己或家人身上、害怕事情不顺利和害怕上学等等;此外,原来家长过分操控孩子,亦会加剧对方的焦虑,有关症状或许会延续至中学,令孩子由小惊到大。

操控

父母以爱的名义操控孩子,以至于让孩子产生焦虑情绪。爱,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成长食粮,可是,有些爱却在无形中转化成了一种焦虑,以至于让孩子失去了自我成长的动力。

对孩子百般呵护,宠爱有加,孩子的事情父母任劳任怨,包办代替。这种爱的方式,虽然让孩子得到了一时的“清闲”,可是,这份清闲让孩子丧失了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失去了自我发展的能力。父母错误的认为这是对孩子好,是爱孩子的方式。然而,父母却没有想到,这也是另一种的操控行为,通过为孩子做一些事情,让自己有了控制的主动权。

父母做的多,孩子做的少,或者几乎不作为。这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无能的,自己没有能力去做任何事情。慢慢的他就不在主动的去做事情了,即便是自己能够完成的,也没有了动力,没有了兴趣,养成了坐享其成的思想。

父母的操控,让孩子变得被动,无能力。慢慢的孩子就很容易产生焦虑,这种焦虑是孩子成长本身与现实父母的操控之间产生了矛盾而造成的结果。

打骂

父母教养孩子的方式,大多传承了老一辈的方式方法——打骂。因为张嘴就骂,伸手便打的方式用着方便,并且看起来还是行之有效的,虽然只起到了暂时的作用,对于父母来说却是“救火之水”解了燃眉之急。所以,让不少的父母对此方法“情有独钟”。

父母打骂孩子的行为,并没有起到任何的教育作用,只不过是父母通过打骂孩子发泄了自身的不良情绪,表面上看是孩子的行为惹怒了父母,其实,是父母看待事物的态度决定了要做出如何选择。

父母打完孩子心里也很痛,有的还偷偷的流眼泪,可是,下一次仍然是打你没商量。打骂的教养方式虽然起到了暂时缓解症状的作用,但是,副作用要远远的大于“镇痛”效果。

打在孩子的身上,痛在孩子的心里。身体的伤害,过一段时间会伤口愈合,可是,心里的伤害谁又能看得到呢?谁又能够帮助孩子缓解心中的伤痛呢?久而久之,孩子会因焦虑而积劳成疾。

冷漠

管好孩子的吃喝住,并不一定就是对孩子负责,对孩子心灵的忽略,就是一种冷漠。有的父母有时间看那些冗长的电视剧,没有时间和孩子共读一本绘本故事书;有的父母有时间和朋友喝酒聊天侃大山,没有时间陪孩子做一个亲子游戏;有的父母忙于自己的事情,而不愿意停下来倾听孩子的故事等等诸如 此类的事情,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其实就是一种冷漠。

孩子在每一个年龄段里都会有自身成长的困惑于苦恼,他们需要有人能够及时的给予帮助,可是,有些父母却无视孩子的苦恼与困惑,认为小孩子还能有什么烦恼?父母对孩子问题的忽视,就是对孩子的冷漠。他们会认为这个世界没有人能够帮助自己,他们会错误的认为,世界末日就要来到,因为成长的困惑,让孩子们产生了恐惧感。

有的夫妻之间闹矛盾,孩子成了“替罪羊”,甚至孩子成了夫妻双方的“出气筒”,亦或是把孩子当作了讨价还价的“砝码”。家庭中冷漠氛围,让孩子无法喘息,内心的烦闷无处诉说,继而压抑在内心之中,久而久之,这股负面的情绪会让孩子焦虑不安,自悲不堪。

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关于焦虑的实验,实验对象是两头羊,他把一只羊放在了长满青草的牧场里;把另一只样同样放在了长满青草的牧场里,不同的是里面拴上了一只狼。第一只羊每天吃着青草,快乐的成长,然而第二只羊,虽然身边也有绿绿葱葱的青草,但是,每天心惊胆战,郁郁寡欢,根本就没有吃草的心情,因为有一只狼时刻盯着它,可想而知两只羊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所以,一个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停留在吃饱穿暖,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孩子有归属感和安全感,他才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否则,再好的物质条件都无法驱赶影响孩子内心的那只狼。

本文转自| 家庭教育版权声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内容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据我们粉丝反映,关注【那群妈妈】的妈妈更加年轻漂亮了、孩子更乖了、老公更爱她了……关注【那群妈妈】的爸爸更加帅气成熟了、孩子更上进了、老婆更体贴了……快来关注我们一起共同成长吧!

版权声明: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的支持理解!

0 阅读:43

那群妈妈

简介:主要分享育儿经验和家人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