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复活,是新生还是假象?

盖世小车车 2025-04-11 03:57:15

经历了数年的激烈竞争与残酷淘汰后,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一波“新势力复活潮”。

威马、知豆、雷丁等曾经陷入困境的造车新势力,纷纷通过重整、资本注入等方式试图重返赛道。威马计划2025年复产,知豆推出彩虹长续航版,雷丁也在重组后计划推出新车型。

要知道,上述几家新势力都曾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风靡一时。威马曾跻身造车新势力“四小龙”,一度在国内车市风生水起,备受多地政府追捧。知豆D2曾在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榜中高居第6名。雷丁曾在2021年推出芒果系列,初期获得了一定销量。

如今,这些新势力的复活究竟是重塑辉煌的前奏,还是昙花一现的回光返照,仍有待市场检验。

图片来源:威马汽车

争相复活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一场“复活赛”。威马汽车、知豆汽车、雷丁汽车等多家曾经陷入困境的造车新势力,纷纷传出重启计划。

威马汽车在经历破产重整后,计划2025 年实现复工复产,并同步推进品牌换新。未来两年内,威马将加大研发投入和产品布局,计划每年推出 1-2 款新车并实现量产交付。重整计划显示,威马计划 2025 年完成复工复产,并在 2027 年实现销量突破 60 万辆。2028-2029 年,威马将在全球范围内推出 10 款车型,目标是 2029 年销量超 100 万辆,年营收超 1100 亿元。

在预重整期间,威马集团已经完成了审计评估、债权申报、资产核查等关键工作,并与多家潜在投资人进行了接触,取得了初步成果。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作为主要战略投资者,承诺投入超过100亿元用于债务清偿、工厂重启及后续运营,为威马提供了短期资金保障。

此前,威马共进行了多达12轮融资,包括上海国资投资平台、上汽集团、腾讯投资、百度、红杉中国、红塔集团等数十家企业及机构参投。此次若能成功复工复产,威马有望再度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在技术研发、生产基地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得到资金保障。

知豆汽车作为国产新能源汽车的“鼻祖”,曾风光无限,其复活也引发了市场的关注。知豆汽车则在吉利汽车、爱玛科技、金沙江联合创投等资本的助力下,完成了重组,并于2024年3月迎来了品牌焕新。

2024年3月,知豆汽车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知豆2024,焕新出发!”的图文消息,知豆汽车品牌焕新后的首款产品命名为知豆彩虹,将于2024年4月上市。当月,知豆彩虹亮相工信部发布的第380批新车公告。2025年3月,知豆宣布彩虹长续航版新车即将上市,意图在A00级汽车市场与五菱宏光MINI EV、长安Lumin、吉利熊猫、比亚迪海鸥等品牌一较高下。

雷丁汽车同样值得关注。这家小型车的代表企业,一度是“老头乐”市场的头部制造商。然而,自2022年销量低迷,陷入困境后,雷丁汽车曾在2023年5月和2024年2月两次申请破产审查。转机出现在2024年6月,英搏尔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表示,雷丁汽车于2024年5月复工复产,公司与雷丁汽车有相关产品配套供应。

2025年3月,雷丁汽车宣布,将推出基于全新智能化微车平台打造的“雷丁A50”,预计今年下半年上市。后续雷丁汽车还将推出雷丁A50两门版“雷丁A51”和年度改款车型“雷丁A52”。雷丁A50系列三款车型均为新能源纯电小车。这或将意味着,雷丁汽车重组工作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新势力的复活并非偶然。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为它们提供了重返舞台的机会。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年产销首次突破1000万辆,销量占比超过40%,市场潜力巨大。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曾预测,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约1650万辆(含出口),增速接近30%,渗透率超过50%;其中国内市场有望达到1500万辆,渗透率超过55%。

另一方面,资本的重新关注也为这些车企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威马汽车获得了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100亿元投资,高合汽车母公司华人运通获得了10亿美元的战略投资,爱驰欧洲公司欲在美借壳上市,估值约4亿美元。

此外,政策支持也为这些车企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中国政府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持续扶持,包括购置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为车企提供了重要的外部助力。

复活背后

2025年成为新势力车企复活的关键节点,背后有多重原因。

首先是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

政策支持是新势力车企选择在2025年复活的重要推动力。政府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持续扶持,为车企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例如,2024年广东通过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新车销售量超45万辆,销售额超800亿元。此外,2025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延续,也为车企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技术迭代也为新势力复活带来新机遇。

技术迭代为新势力车企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随着电池技术、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车企看到了在细分市场中重新定位的可能。

2025年以来,电池、智能驾驶技术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CTO孙华军表示,比亚迪计划于2027年前后启动固态电池的批量示范装车应用,2030年前后实现大规模量产。比亚迪还推出“兆瓦闪充”技术,最高峰值充电每秒2公里,可以闪充5分钟,行驶400公里。推动行业标准升级。据盖世研究院发布的智能驾驶配置数据,2024年,中国市场ADAS渗透率持续提升,L2级驾驶辅助系统成为市场主流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从2024年1月的39%到12月攀升至53%。

在技术不断迭代的同时,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也为新势力提供了机会。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已从单纯的续航里程转向智能化、个性化等方面,这为新势力车企提供了差异化竞争的空间。

例如,威马计划2026 - 2027年加大研发投入构建全产品谱系,每年投入 1 - 2 款车型,重新赢得市场信任。知豆汽车则以“国民代步神器”为定位,试图通过低价策略吸引消费者。雷丁依然押注微型纯电动车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实惠的电动车型。

2025年,A00级纯电动市场或将迎来新机遇。乘联分会认为,随着“双新”补贴增加,受到报废更新政策驱动,A00级纯电动市场逐步恢复。乘联分会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A00级纯电动车累计销量同比增长21%。

此外,资本助力与市场信心,也是新势力选择2025年复活的关键因素。

例如,威马汽车通过深圳翔飞的100亿元投资,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高合汽车通过10亿美元的战略投资,为其技术升级和市场扩张提供了保障。资本的注入不仅为新势力提供了资金支持,也增强了市场对新势力的信心。

新生还是假象

尽管新势力车企的复活现象看似充满希望,但其背后隐藏着诸多挑战与不确定性。

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已远超以往。理想、小鹏、蔚来等头部新势力已建立起深厚的技术和市场壁垒。2025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车累计销售9.3万辆小鹏汽车销量突破9万辆,零跑汽车交付量接近9万辆,小米汽车销量为7.6万辆。

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方面也表现抢眼。2025年第一季度,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00万辆,吉利汽车新能源销售33.9万辆。

相比之下,其他新势力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略显不足,销量与头部新势力存在较大差距。2025年第一季度,岚图汽车累计销量为2.6万辆,阿维塔销售2.5万辆,智己汽车销量为1.7万辆。

资金压力也是新势力车企复活面临的主要难题。

尽管部分新势力获得了资本支持,但能否持续获得融资仍是未知数。例如,威马汽车设定了2027年年销量超60万辆的目标,但这一目标被市场普遍认为过于“理想化”,甚至不切实际。

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变革期,不仅国内传统车企如比亚迪、吉利、长城等纷纷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投入,新势力车企如蔚来、小鹏、理想等也在不断创新突破,国际巨头特斯拉、大众等也在持续发力中国市场。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威马、知豆、雷丁等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销量的大幅增长,抢占市场份额,难度可想而知。

消费者信任的重建也是一大挑战。

新势力车企在经历破产重组后,品牌形象和市场信任度受到严重影响。例如,威马汽车的供应链问题和售后服务缺失,曾导致大量用户投诉。如何重新赢得消费者的认可,是这些车企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技术与产品的竞争力仍是威马等新势力能否成功复活的关键。

例如,知豆汽车的彩虹长续航版虽然定位下沉市场,但其续航里程仅为282公里,与五菱MINI EV等竞品相比并无明显优势。

雷丁汽车所处的微型纯电动车市场相对饱和,竞争激烈。目前上汽通用五菱、奇瑞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一汽奔腾等车企均有布局微型纯电动车。从市场表现来看,五菱宏光MINI EV、长安Lumin、吉利熊猫等销量位居前列。

威马汽车的智能化技术,也需要时间验证其市场接受度。目前,国内主流车企已完成智能化布局,威马需直面比亚迪、华为系、小米汽车的竞争。其规划中的“10款新车”若仍缺乏核心技术(如800V高压平台、城市NOA),恐难吸引消费者。

要实现每年推出 1 - 2 款新车型,构建全产品谱系,威马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然而,在过去的发展中,威马在研发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研发人才流失严重,重建研发体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投入,还需要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研发人才。

未来,想要复活的新势力车企仍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持续增长,新势力车企有机会通过技术创新和差异化竞争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例如,固态电池、快充技术、自动驾驶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为车企提供新的发展契机。

另一方面,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也将迫使新势力车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供应链的重建也是威马等新势力要面临的重要挑战。停产期间,威马与许多供应商的合作中断,要实现复工复产,需要重新建立稳定的供应链体系。但由于威马目前的财务状况和市场信誉,重新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可能面临诸多困难,供应商可能对其供货能力和付款能力存在疑虑,这需要威马与供应商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建立互信机制。

此外,新势力车企还需要关注政策变化和市场动态,及时调整战略和布局。例如,随着补贴政策的逐步退坡,车企需要提高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以应对市场变化。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加快,新势力车企也需要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新势力车企的复活现象,既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活力的体现,也是行业竞争加剧的结果。对于这些车企而言,复活只是第一步,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仍需时间检验。

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场“复活赛”无疑将为市场注入新的变量,其影响将远超企业自身的生死存亡。未来,只有那些真正具备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洞察力的企业,才能在这场淘汰赛中脱颖而出,迎来真正的新生。

0 阅读:16

盖世小车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