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天宝年间版图
西汉全盛时期版图
汉唐大一统时期,除了个别时期能在漠北、西藏进行羁縻统治,中原王朝的版图大致是河西走廊挑起西域+中原这样的形状。从构型也能看得出,向西北伸出的河西走廊比较“瘦长”,极易受到两侧敌对势力的军事攻击。特别是汉唐的统治中心在今天陕西关中一带,这里的国防安全更是影响到了中原王朝的核心。
河西走廊中的绿洲农业地带是中原王朝能将势力伸入西北的基础
河西走廊是汉武帝为了对抗匈奴,连接西域诸国打下来的,也是霍去病留给中华民族最丰厚的遗产。翻过乌鞘岭,祁连山下的点点绿洲抚育了移民戍边的人民。
甘肃山丹军马场的职工笑称他们第一任厂长是霍去病
不过自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后这里并不太平。东汉从河西走廊南面爆发的连绵100多年的羌人叛乱。唐初的吐谷浑和中后期的吐蕃人都给中原王朝造成了极大麻烦。
安史之乱后吐蕃人占据河西走廊,两宋时期党项人又占据这里,虽然北宋有一段时间收复了河湟。但是很快北宋被金人打到淮河以南。这里从此被外族政权割据了长达600年,间接造成了更远的西域地区文化和中原隔绝与疏远。
河西走廊的地形缺陷河西走廊东西长约1000千米,南北最宽处近200公里,最狭窄处只有数公里。西汉开始在这里依次设立了4郡,东汉又在兰州一带设置了金城郡。
西汉4郡+东汉金城郡(BOSS爆史)
河西走廊这种地形是极容易受到攻击的。北面的沙漠和南面的祁连山并不是完美的屏障。他的南北两侧都有薄弱容易被攻击的点。首先是南面,在宋代之前青藏高原东部青海湖一带生活着大量的羌人部落。这里的部落能从河湟谷地冲过来威胁关中平原。
河西走廊南北两侧的军事威胁,北侧直接切断走廊,南侧可威胁关中地区
其次是北面,虽然北面大部分是沙漠。但是在武威东西两侧的黑河和石羊河直通大漠深处。漠北的部落可以沿着河水南下切断中原王朝对河西走廊的控制。
日月山口马蹄疾先说说河西走廊的南面。
汉宣帝时期汉军就进入青海湖一带的高原。但高原气候寒冷,只有少部分地区能农耕,西汉没办法改变当地羌人生活习俗,去实行汉地的编户齐民。汉朝册封羌族首领为官员,实行羁摩管辖,在河湟谷地渐进式屯田移民。
河西走廊南面分布着大量羌人部落
但到了东汉,由于当地官员没有处理好和羌人的关系,100年中爆发了4次羌乱,西北的羌人冲出河湟谷地,进入关中、汉中甚至是四川。王符在《潜夫论》中说“始自凉并,延及司隶,东祸赵魏,西钞蜀汉,五州残破,六郡削迹”。河湟谷地面向陇山的山口成了东汉持续流血的伤口。
除了河湟谷地的豁口,河西走廊南面是连绵雪山也有地方能走人的。唐代时居住在青海湖一带的吐谷浑王国经常下山骚扰凉州。
把灭国战玩明白的李靖(571~649)
贞观八年(634)吐谷浑王慕容伏允发兵10万逼近凉州(今甘肃武威)兰州、廓州(今青海海东市),在此大肆劫掠。当年11月19日,吐谷浑王慕容伏允再次发兵凉州,深入唐境,四处劫掠。
吐谷浑反复袭扰凉州,李世民终于被惹毛了
这终于惹毛了唐太宗李世民,最后李靖侯君集出马灭了立国几百年的吐谷浑。
后来吐蕃崛起了取代了当地的吐谷浑,吐蕃人成了比吐谷浑人更为凶险的敌人。
唐蕃战争反复争夺的日月山一带
卫星地图可以看到出了日月山口就是一片坦途
哥舒翰在天宝年间重新拿下的石堡城就扼守日月山口,位置极为重要
河湟谷地和祁连山的山口都成了需要防守的要地,但河湟谷地到日月山一带更为关键。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文章。
唐军占据了河湟谷地的主要农耕区。西宁、海东等今天青海的主要城市在当时就是重要军镇。唐军和吐蕃的大非川之战、青海湖之战还有后面围绕着石堡城的一些列争夺都是在日月山到河湟谷地一带。
武威郡的两翼——大漠中的甘泉刚才说了河西走廊的南面,河西走廊北面虽然有沙漠隔绝,但并不代表没有军事压力。今天武威市的东西两侧有两个沙漠分别是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从武威流进沙漠的两条内陆河石羊河和黑河。这两处极为珍贵的水源也可以让漠北的游牧民族快速通过。所以武威在汉唐的军事地位极为重要。
霍去病拿下河西走的就是沙漠边沿的弱水(黑河)
霍去病拿下河西走的就是弱水、弱水在沙漠中终点形成了一个大湖叫居延泽,这里出土了大量汉简。证明在汉代这里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军事要点。常年有大量军事人员和屯田的内地移民。但路是双向的,漠北的游牧政权也能从这里入侵河西走廊。
居延汉简
《汉书·地理志》记载:“自武威以西,本匈奴昆邪王、休屠王地。”匈奴占据河西,西控西域,“臣服诸羌”。
匈奴的昆邪王、休屠长期以此为基地袭扰汉朝边郡。
到了唐代,河西走廊要面对后突厥和吐蕃的双重军事压力。早在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四月以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河西节度使负责断隔吐蕃、突厥,治凉州(武威郡,今甘肃武威),统辖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沙州、伊州、西州等7州。河西节度使有“天下第一节度”之称。
天宝10节度
武威的河西节度使加上南面不远处面对吐蕃人设立的陇右节度使,唐代在和河西总共布置了15万重兵,是堪比安禄山范阳大军的军事力量。所以当756年6月,哥舒翰出潼关在灵宝葬送了河西军团主力后,这不仅仅意味着安史之乱将向全国蔓延,也意味着中华国运的转折。河西走廊不再有可以制约吐蕃的军事力量,这里连同更远的西域将慢慢沦陷。
汉唐时的缺憾汉唐的历史经验来看,要保证河西走廊的安全,主要得守住南面的河湟谷地,北面的安全环境要好一些。但是仅仅守住河湟谷地还是不保险,应该从河湟谷地一直到青海湖都拿下这才好。或者青海湖一带由倾向中原的势力控制,否则河湟谷地一直处于军事高压下。
控制青海湖一带的草场,才能保证河西走廊的安全
河湟谷地不是河西软肋,环青海湖草场才是。
隋朝短暂拿下了青海湖一带但很快分崩离析。唐朝在670年前,唐高宗的精力在对付东面的高句丽,这里被吐蕃乘虚而入。唐军后来在大非川被吐蕃人打败,所以关中西北的门就一直是半开着的。一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已经没有解决吐蕃的能力了。
唐朝国力强盛时也解决不了吐蕃,更不用说后期了
到了明代,这里的蒙古诸部的来回迁徙,加上明代的经济重心转移到东南,经济和生产都集中在东南了,不像汉唐的时候还在北方。西北不如汉唐时代重要。明朝的河西走廊成了大明的老少边穷。老在这里打草谷的蒙古人都穷的一塌糊涂。
明长城的西北雄关,嘉峪关
到了清代,清政府对西北准格尔部持续用兵,河西走廊再次变的重要起来。当时清准战争波及面极大,包括青海、新疆和内蒙外蒙等地。河西走廊又成为清朝政府与准格尔部之间战争的大后方。
电视剧雍正王朝,四阿哥和老十四交底,保举老十四做大将军王平定西北叛乱(主要是青海西藏一带),但是接济粮草的陕甘总督要安排年羹尧。
电视剧雍正王朝剧情,皇四子举荐老十四出任大将军王
1757年终于平定了天山南北的敌对势力,清王朝的领土面积趋于极盛。到了近代虽然不断遭到领土割让,但在前赴后继的仁人志士努力下中国的版本已基本保存了下来。中国近代损失了25%的国土,但比起丢了87%国土,再也回不到巅峰时代的土耳其。中国保留了重新崛起的土地和人口。
到了如今,困扰中原王朝特别是对关中的军事威胁已经没有了。河西走廊大片区域成了中国坚实的后方。这里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国家交通网面向西部的大动脉.
我国是海陆并重的大国,欧亚大陆腹地对位我们有重要的经济、资源、能源的利益。河西走廊曾是古代中国的软肋,如今这里是我国和中亚、俄罗斯交通的必经之路,也是新亚欧大陆桥(起点中国,终点在荷兰)的必经之路。他的未来也会迎来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