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盟军的战略轰炸(2):进攻苏联,纳粹空军攻取东线制空权

星辰与大海 2025-01-01 13:16:34

本期为二战盟军战略轰炸战史系列的第二期。德国在进攻苏联后,地面与空战攻势都异常凶猛,面对德国空军,苏联空军溃不成军,只能艰难生存。

(本期全文约6200字,感谢您的观看)

德国的战车没法停下,西线受阻后德军调转枪头,直指东方的苏联。

由于实力被削弱,所以德国空军必须争取通过突然袭击,尽可能在战争的第一天就夺得苏联的制空权,并把苏联红军驻扎在西部地区的飞行大队消灭在地面上。被作为轰炸机使用的双引擎的Do-17、Do-217和Ju-88拥有的最大推进距离为500~600千米,常规轰炸机 He-111的最大推进距离为870千米。这已经足够覆盖到几乎莫斯科了。

(上图)1941年,在乌克兰上空盘旋的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该型飞机装备3~4挺7.92毫米口径的机枪,乘员2人,可携带7000千克炸弹。截至1944年底,德国共制造了5 709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

在取得制空权后,空军要为陆军,特别是坦克部队扫清道路。在重点区域,“斯图卡”和战斗机要以成群的方式对敌人进行猛烈轰炸。但由于它们的最大航程为250千米它们不得不停留在战场上方,同样的还有Me-109型战斗机,它最多能向前推进180千米。由于航程较近,这些轰炸机不得不在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出战。如果苏联空军的基本实力得到保存,或者苏联能够弥补战争之初的损失,那么德国轰炸机甚至连苏联中部地区的战略目标都不能轰炸。

在战争的头四周,德国的闪电战再次取得了巨大成功,和一年前对法国的战争一样顺利。1941年7月底,这种战术的效果达到了极限。因为敌人在东部并没有放弃,而是不停地从广阔领土的腹地调集新的资源,战争拖延了下去,德国军队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德国军队准备着“去与死神殊死搏斗,去胜利”。只有凭借着空军的帮助,部队才能够继续前进,但由于补给的道路越来越长,天气情况越来越差,所以德国军队前进的速度逐渐慢了下来。战斗机越来越频繁被用来对陆军直接进行支持。这样,到处都缺乏空军力量:封锁大面积的战场需要空军,轰炸军事目标和军备设施需要空军,阻止敌人过桥或是沿铁路线活动也需要空军。但最严重的一个不可能是,德国不能阻止苏联大型军工企业的撤离。

1941年乌克兰上空,纳粹德国空军“海因克尔”He-111型轰炸机正在投弹。

这给斯大林创造了机会,使他能够拯救无比重要的军工生产企业。为此,他下达了有时候毫无意义的死守命令,牺牲掉了整军团的红军,凡后退的军队都被苏联情报机构毫不留情地击毙。尽管如此,还是有成千上万的红军士兵投降。但由于对战俘的残酷、对平民的屠杀和冷酷,德国人很快就失去了这个受到斯大林主义折磨的民族对他们的些许好感。有人提出要节制的意见,认为宽恕、善待平民更能够导致敌人崩溃,但德国独裁者对这样的意见置若罔闻。他继续对平民实行恐怖统治,妄图散布畏惧和害怕,以此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巴巴罗萨”行动在1941年8月初进入关键阶段。对闪电战来说,时间紧迫。希特勒没有听取将军们的意见,而是决定暂时停止对莫斯科的进攻,把精锐部队投入到对乌克兰的战斗中。他把占领敌人的“经济力量源泉”放在了首要位置,而没有优先考虑“经典”的军事行为,即通过占领敌人的首都来结束战争。“元首”对于占领莫斯科的兴趣要小于占领乌克兰。通过这个决定,他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并把贪婪的目光投向了乌克兰的麦田、矿山以及高加索地区的石油。对于莫斯科作为这个庞大帝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的重要性,他作出了完全错误的判断,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一个地理概念”。但事实上,首都同时也是织起铁路网的“蜘蛛”,而通过铁路网可以调动一切行动。同时,不言而喻,苏联首都莫斯科肯定拥有和伦敦、柏林一样严密的几乎不能透穿的空中防线。

德军轰炸中的比亚利斯托克。

对于当时纳粹高层的期望,外交部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普的说法特别有代表性。他在1941年6月17日的--次秘密会议上表示,在战胜苏联后,德国并不需要害怕可能发生的对英美的战争。“我们用潜艇和飞机进攻他们,用世界上从没有人见过的巨型高炮防卫自己。当然,我们也会有损失。”

因此,当韦恩赫尔·冯·布劳恩1941年8月20日在元首官邸向希特勒介绍火箭时,希特勒突然对这种武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德国军方因为觉得很快就要取得最终的胜利,而否定了这种火箭武器。但这位独裁者却认识到了这种武器的革命性意义,并且认为仅仅制造几千枚火箭是愚蠢的。“如果我们要在战争中使用火箭,那么每年必须生产成千上万枚,还要能够把它们全部发射出去。”这种设想能够很快让“元首”兴奋起来,但这种兴奋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

苏联空军很快从最初在前线附近遭受的毁灭性打击中恢复过来。他们的远程飞行大队拥有1500多架飞机,凭借这么强大的力量,他们原本足以向德国城市发动猛烈的空袭。但这些飞机绝大部分都是老式的飞机,并且分散在后方,而且由于指挥的机械死板,这些飞机很容易就成为德国战斗机的战利品。

苏联远程轰炸机对柏林进行的零星轰炸几乎仅仅具有象征意义。他们飞过波罗的海,成功绕过德国的空防,抵达德国首都。1941年8月8日,13架苏联飞机轰炸了柏林北部。它们轰炸了工厂,并向工人居住区投了传单——它们遵照了战略性轰炸的原则,就像二战之初英国人所做的那样。但德国工人并没有因为传单而奋起反抗纳粹统治。1941年夏天,苏联在德国投下的为数不多的炸弹并没有给德国带来对毁灭性打击的恐慌。

斯大林防线上遭到破坏的工事,从-一架德国战斗机上拍摄而得。

这样的轰炸一直持续到9月初;不管是对于德国人民的情绪,还是对于德国的军工生产,这样的轰炸都没有产生任何影响。但这个时候,有少数几架苏制四引擎飞机Pe-8投人了使用。其他几个大国在30年代中期也研制了这种飞机。和德国人一样,在研制这种飞机时,苏联人在引擎方面遇到了问题,因此,莫斯科决定,先小批量生产这种飞机——在这个问题上,斯大林和红军是盯住德国这个榜样的。1941年,苏联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阻止了德国坦克军团和“斯图卡”的联合进攻—-苏联人缺少战斗机。随着德军不断向前推进,苏联远程战斗机如果要轰炸德国的战略目标,就必须飞越越来越远的距离,才能到达目的地。

同时,这种推进又方便了戈林的中型战斗机对苏联的城市和战略目标进行轰炸。在东部战场开始四周后,德军向前推进的距离已经使空军能够对防卫森严的苏联首都进行轰炸。1941年7月22日夜,195架德国轰炸机首次轰炸莫斯科。但由于莫斯科有大约1 000门高射炮和600 架飞机的保护,德国空军未能深人到莫斯科市中心。和在贝尔格莱德和伦敦一样,政府所在地,这里当然是克里姆林宫,是最重要的目标。莫斯科的空防虽然有能力防卫大规模的轰炸,但对个别飞机或是轰炸小组的突然袭击它们却没有办法对付,并且这种突然袭击还分散了苏联空军的兵力。不过,个别德国轰炸机突入莫斯科并未给莫斯科造成大的损失,甚至不能进行地毯式轰炸。因此,德国的轰炸几乎没有收到任何效果。

(上图)韦恩赫尔·冯·布劳恩(右前方)和上校瓦尔特·德恩贝格,自1941年起负责火箭武器的研制,该照片是1942年在佩内明德首次成功发射A-4火箭之后拍摄的。

10月初,德军发动了对莫斯科的地面进攻,并且德国空军在接下来的8周时间内,对莫斯科进行了35次较大规模的轰炸,但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变,空袭仍然没有收到大的成效。10月中旬,莫斯科出现了恐慌情绪,但与其说这是由于德国的轰炸,还不如说这是因为前线传来的炮声。在斯大林决定留在莫斯科后,他开始组织莫斯科保卫战,并准备进行战略反攻。德国军队早就筋疲力尽,在恶劣的天气情况下,非常艰难地向前推进。最后一次进攻的目标也并不是攻进城去,尽管有小部分先头部队已经到达了莫斯科城下。1941年11月,德国更想占领莫斯科南边的军备重镇图拉,并借此大范围包围苏联首都莫斯科。但最后证明,图拉是攻克不下的堡垒,筋疲力尽的德国军队陷在莫斯科北部和南部的雪地里,不能向前推进步。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什么比使用战斗机完成毁灭莫斯科的任务并消除冬季作战对德国的不利因素更好的方法了。但当已受到重创的陆军部队需要空军进行进一步的轰炸时,空军却已经开始把精锐部队从前线后撤。德国空军想整修战斗机,好在地中海战场对付英国人:英国人在北非击退了隆美尔的进攻,并给德国和意大利在南部的战事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燃烧弹和炸弹摧毁了列宁格勒并在1941--1942年炸死了好几千人。

在占领列宁格勒的战役中,德军也经历了失败。饥饿封锁和连续炮轰虽然造成了大火、破坏和平民的死亡,但这座城市并没有投降,德国的零星轰炸自然也不能让列宁格勒投降。德军甚至不能彻底封锁列宁格勒。因此,苏联仍然有渠道得到供给,而且苏联兵工厂甚至在受到炮击的情况下,继续生产武器和弹药。因此,德国陆军总参谋部军需主任接到了任务,看是否可以大规模使用毒气弹这种最后的杀手锏(正如杜黑所建议的)来一举击溃这座城市。但结果却令人沮丧:搞到足够的毒气弹就需要至少六个月的时间。这个时候,停战是必须的,但没有人提出,希特勒当然更不会。另外,德国空军是否有能力实施这样的进攻,本来就是个问题。

东部战场上,德国空军因为作战行动、技术和后勤供应问题而损失惨重。与1939年9月相比,1941年底,德国空军只剩下大约50%的飞机可供使用(2107架)。自1941年6月起,德国空军已经总共损失了几乎 3 000架飞机,而与此同时,新飞机的制造生产却停滞不前,尽管东部战争一开始,戈林就竭尽全力把所有的原料都集中在空军军备上,试图将飞机的产量翻倍,甚至提高3倍。在此期间,德国的军工生产疲于应付军队的订单。在战争的第三个冬天,供应情况不断恶化,德国国人的情绪开始低落,人们变得忧心忡忡。德国报纸上阵亡士兵的人数在不断急剧增加,世界变得越来越灰暗。人们不再相信纳粹的胜利宣传。战争什么时候,又怎样会结束?不仅德国民众,就连希特勒和他周围的将军们也要问自己这样的问题。美国的参战已经是指日可待,尽管不情愿,但对1918年的记忆却越来越真切。

pe8轰炸机艺术画

这时,斯大林突然在莫斯科发动反攻,德军在1941年冬天的处境一下子艰难起来。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大范围的后撤以及大量的伤亡已经在所难免。在那些天里,肯定会有人联想到拿破仑从这个国家败退的场景。德国空军的力量虽然已被削弱,却不得不到处充当“消防员”的角色,把增援部队和冬季装备从德国本土运送过来。德国人再次痛心地感受到了缺少战略轰炸机的不利,因为如果德国军方拥有战略轰炸机大队,就可以不受距离的限制,沉重打击敌人部队的集结以及敌人的军需路线。但事实是,在此期间,对方却没受到德国空军的任何干扰,而是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后续部队从远东地区和高加索地区调动了过来。

在这种危险的境地,德国的盟友日本突袭珍珠港,拉开了对美作战的序幕。希特勒对战略力量作出了灾难性的错误估计,他认为这能够减轻自己的压力。日本的陆军和海军纵横几千千米,在军事上取得了巨大胜利。太平洋战场很快就开始了耗费时日的力量较量,决定战争结果的是海军和空军的联合作战。航空母舰这时就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为它能够运送几百架飞机到很远的距离进行战斗。但在接下来的三年里,航空母舰还不能够把美国的远程轰炸机运送到能够对日本本土、日本军工生产或者日本的首都进行轰炸的距离。

1942年4月18日,16架B-25中型轰炸机对东京的轰炸更多的是具有象征意义。它们从一艘挺进很远的航空母舰上起飞。但由于航程太低,它们根本不能够返航。11名飞行员在敌人的土地上跳伞,4架摔机着陆,只有一名飞行员来到了相对较为安全的苏联土地上。而反过来,日本人也根本没有至少到达美国西海岸的机会。日本人仅仅是放了几个气球,撒了一些传单,希望能够影响美国民众。1942年5月9日,日本轰炸机轰炸了英国人占领的印度东部的吉大港。但太平洋地区战略性轰炸的开始还是要等到美国进军到日本防护区的核心地带才开始。无论如何,战略性轰炸能够成为战争的重要因素,但还不是决定性因素。

(上图)1941年 12月7日凌晨,日本飞行员准备驾机起飞,对珍珠港进行致命的打击。虽然就要飞到头顶的空袭飞机被美军雷达发现了,但美军误以为是自己的飞机。整个珍珠港对即将降临的灾难全然不知。

希特勒对美国宣战,想借此鼓励日本;他肯定希望,日本会尽可能长地把美国拖在太平洋战争中。但华盛顿却有另外的计划。盟军很清楚,摆在他们面前的道路漫长而又艰辛。轴心国还远没有被打败或者是至少被抑制。轴心国绝对有能力采取主动,更疯狂地把它们本来就没有被耗尽的力量投入到战争中去。事实上,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军工生产并没有被触动,并且大部分的军工企业都处在盟军飞机的航程之外。他们的军队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因为自己的作战能力而趾高气扬,并且确信自己必胜。戈林的空军也是如此,尽管战争以来他们已经遭受了损失和耗损。

如果更加仔细地研究战事,就会发现,尽管苏联红军发动了令人吃惊的反攻,但对于希特勒的德国军队来说,他们绝不是势均力敌的对手。苏联残存的军工企业虽然远远处在德国轰炸机的航程之外,但他们的军工企业需要盟军物资的大力支持。即使德国有时能够截获盟军护航队保护下的运往摩尔曼斯卡的物资,但德国却不能阻断盟军通过德黑兰和远东地区向苏联运送大批物资。因为日本希望苏联在太平洋战场保持中立,所以盟军的原材料和军需物资能够不受任何阻拦,源源不断地运往海参崴。但苏联红军仍然不能证明自己有能力对抗德军的“神奇武器”——“斯图卡”和坦克的结合作战。摆在苏联红军战士面前的仍然是一条漫长面又血腥的道路。

希特勒开始整理安排自己的“欧洲要塞”,并且对自己的扩张满怀信心。他最感兴趣的是高加索地区的油田,现在,这些油田正在为苏联人令人畏惧的T-34型坦克供应燃料。只有占领这些油源,希特勒才有机会把对英美这样的超级大国的战争进行到底。占领遥远的位于苏联腹地的油源,成为希特勒在1942年最重要的事务。没有高加索的石油,无论是德国的军工生产,还是德军的军事行动都没有办法长时间支撑下去。1941年夏天有一段时间,柏林甚至想进行一次空降行动,派伞兵去破坏苏联人开采石油。但进行这样的行动,德国既缺少远程战斗机,也缺少运输机,并且德国当时还得在欧洲大陆与反希特勒联盟进行作战,来保护“欧洲要塞”。

而且,德国空军没有“乌拉尔炸弹”。德国迫切需要武器,对敌人的工业区等战略目标进行猛烈进攻,直至摧毁它们,德国还需要掌握苏伊士运河以及西北非洲这样的战略要地,控制大西洋,并和日本一起对英作战。德国必须确定空军军备生产的方向,以通过大规模生产使自己的产量和敌人的产量持平。德国空军兵器署署长恩斯特-乌德特遭受了无数的批评。东部战场之艰难、损失之大是德国人没有预料到的,这迫使德国人把制造出来的战斗机和轰炸机继续主要用于对地面部队的支持上。

德国已经没有能力批量生产计划好的、作战能力强的中型轰炸机。但更重要的是,德国在技术上没有取得进展,所以 He-177技术仍然不成熟,还不能够投入使用。1941年11月17日,乌德特乘坐的He-177坠毁,他当场死亡。警报器的尖叫声和飞机坠毁时发出的低沉的撞击声标志着这一项目的彻底失败。这一事件背后隐藏的不仅仅是一种顽固不化的想法,那就是,不愿进行地毯式打轰炸,而只想利用最少的投入对目标进行尽可能准确的轰炸。这种军事计划并没有完全排除对平民的轰炸;但他更多的是想通过不断重复的干扰性轰炸来影响平民的心理;只想造成恐惧和害怕的气氛来折磨平民,但并不准备彻底消灭平民。

1938年,戈林(左)和德国空军兵器署署长恩斯特·乌德特。

1941年和1942年之交,欧洲战争升级为世界大战。德国空军徒劳地等待着一种新的武器、一种新的进攻方法。不管是在空军高层,还是在其他兵种,都没有人积极为轰炸机进行游说,甚至希特勒自己也好像容忍了He-117投入使用的一再推迟。对希特勒来说,更重要的是,尽快提高现有机型的产量,然后利用它们在前线发动进攻。远程轰炸机似乎并不那么迫切,因为柏林认为,在1943年必须准备好对美国的战争前,1942年的胜利大门仍然向德国敞开,德国仍然可以扩大“欧洲要塞”。

德国本土的防空措施主要有,在东方用地面部队,在西方利用大西洋的潜艇把敌人尽可能阻挡在敌人轰炸机航程范围之外。德国用歼击机和高射炮来防卫英国的航空母舰。在南部,隆美尔的任务在于,对苏伊士方向和近东方向发动新的进攻,使英国的轰炸机没有机会得到出发港口,这样,英国人就不能进攻罗马尼亚的油田或是打击德国实力不济的盟友意大利。

【未完待续……】

0 阅读:48

星辰与大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