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高管放话“打死也不做增程”,增程效率特别低

清风的说车日记 2025-04-26 12:01:19

长城为何“死磕”混动,拒绝增程?理想增程真的落后了吗?

4月21日,长城汽车在上海放了个“狠话”——魏牌全新高山开启预售,总裁穆峰却高调宣布“打死不做增程”。这可是个重磅消息啊!在新能源车大潮中,增程式技术几乎成了不少车企的“香饽饽”,长城汽车却偏要“唱反调”。穆峰的原话是:“增程技术门槛低,成本低,开发简单,但中高速场景太费劲,效率低得离谱。我们有更好的技术,干嘛要退步?”

这话一出,不少人都愣了。毕竟,前几年理想汽车的李想还公开“喊话”长城,说魏建军迟早会认同增程。这回,长城可算是正面“刚”回去了。

咱们先来聊聊这增程式技术。简单点说,增程式就是给电动车装个“充电宝”,让车跑得更远。这技术的好处是开发成本低,门槛也低,适合快速上手。就像家里用的“充电宝”,简单方便,充电也快。但问题是,这“充电宝”在中高速行驶时,效率就大打折扣了。就跟用摩托车拉货一样,看着挺快,但跑远了就不行了。

而长城的Hi4混联技术,就是针对这个“痛点”来的。在中高速行驶时,它可以直接驱动车轮,省去了中间的“换挡”环节,效率自然就上来了。穆峰还透露,在某些高速场景下,Hi4的效率甚至比增程还要高出15%到20%。这就好比,同样是拉货,有的摩托车只能跑短途,而有的摩托车却能跑长途,关键看技术。

其实,这并不是长城汽车第一次“否定”增程式技术。早在2022年,时任魏牌CEO的李瑞峰就公开说过“增程落后是行业共识”。到了2023年,李想又隔空喊话,说如果比亚迪、吉利、长安都用增程,那他就认了。结果,长城现在就“死磕”混动,还真就“打死不做增程”。

这时候,有人可能要说了:“长城是不是有点固执啊?增程式技术这么火,咋就不好好利用一下?”其实,这事儿得两面看。长城汽车的选择,或许正是基于对自身技术实力的自信。他们认为,自己的Hi4混联技术已经足够成熟,完全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没必要再去做一个“退步”的技术。

再者,从市场表现来看,长城汽车确实有自己的“底气”。虽然2024年长城汽车的总销量与2023年基本持平,但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增长显著,同比增长了22.82%。虽然增速低于一些竞争对手,但也算是稳扎稳打。而理想汽车,虽然销量增速迅猛,但毕竟定位不同,不能直接对比。

说到理想汽车,咱们不得不提一下它的增程式技术。这技术确实让理想在市场上“火了一把”。2024年全年销量突破50万辆,连续两年蝉联中国造车新势力销量冠军。但“火”了之后,也得看长远。增程式技术虽然门槛低、好上手,但长远来看,是否具备持续竞争力?这还得打个问号。

就像种地一样,有的种子虽然长得快,但结的果实却不大;有的种子虽然长得慢,但结的果实又大又甜。长城汽车选择Hi4混联技术,或许正是看中了它的长远发展潜力。

那么,长城汽车的未来会怎样呢?这谁也说不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长城汽车在新能源车领域的技术实力不容小觑。他们敢于“死磕”混动,拒绝增程,肯定有自己的考量。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看到长城汽车在新能源车领域的更多“黑科技”。

当然,市场是检验技术的唯一标准。长城汽车选择Hi4混联技术,能否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这还得看市场反应。毕竟,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谁的技术好、产品棒,他们就买谁的账。

说到消费者,咱们不得不提一下他们的“口味”。现在,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油价的上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新能源车。但他们对新能源车的要求也很高,不仅要求续航里程长、充电速度快,还要求车辆性能好、品质高。这就对车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长城汽车选择Hi4混联技术,或许正是基于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理解。他们明白,只有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立足。因此,他们不惜投入巨资研发,力求在技术上取得突破。

再者,从行业趋势来看,混动技术正在逐渐成为主流。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充电设施的日益完善,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已经不再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而混动技术,则能更好地平衡续航和充电问题,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要发展方向。

长城汽车选择Hi4混联技术,或许正是看中了混动技术的这一潜力。他们相信,只要坚持技术创新,就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所以啊,长城汽车“死磕”混动,拒绝增程,并不是固执己见,而是基于对自身技术实力的自信和对市场需求的深刻理解。他们明白,只有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具有长远竞争力的技术,才能在市场上立足。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长城汽车选择哪种技术路线,都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毕竟,他们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员,他们的努力和探索,代表着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

回过头来看,长城和理想的选择,更像是一场关于技术路线和市场策略的较量。谁的技术更有前景?谁的市场策略更成功?这些问题,只能交给时间和市场来回答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场较量将会推动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这场“技术路线之争”还远未结束。未来,谁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笑到最后?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0 阅读:63

清风的说车日记

简介:电车油车都懂点